「原野鳥巢」的命運

「原野鳥巢」的命運

  熊玉虎的「原野鳥巢」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前不久出現在京城的「蛋屋」。戴海飛漂泊京城,設計出「蛋形蝸居」不乏天才想像,但終究還是為了尋找在他鄉異地落地生根的歸屬感。因為在一個沒有任何歸屬感的城市中生活,生存終歸不過是一種短暫停留。所以,很多人不得不絞盡腦汁,或透支幾代人的家庭儲蓄,或大量貸款淪為房奴,也須購房。也有少數一部分人,則以此類「蛋形蝸居」式的生存行為藝術,尋找著另外一種意義更廣、更純粹的歸屬感。

  美好理想難敵現實殘酷。由於關注度太大,並且涉嫌違章建築,壓力之下,「蛋屋」已被他的設計者戴海飛悄然搬走,目前下落不明。蝸居夢做不成了,廣大網友一聲歎息!「原野鳥巢」的出現,再次勾起了人們的無限遐想。相比樹上建房追求自然生活的創意,大家更在意的是「原野鳥巢」命運。損壞樹木?違章建築?相關部門豈會袖手旁觀?有了「蛋屋」的前車之鑒,「原野鳥巢」離拆除恐怕也為時不遠了。

本文引自 http://news.163.com/10/1218/12/6O6EL8RU00014AED.html

生態原野鳥巢,能夠走多久?

  並不是所有「不走尋常路」的房子都與高房價或拆遷有關。桃江縣大栗港鎮興坪村63歲的村民熊玉虎就在15米高的樹上建了一座房子,廚房、廁所、水塔、電視櫥櫃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最多的時候,同時上去過18個成年人。」考慮到此舉創意源自北京鳥巢,又更加生態,熊玉虎給房子起名「原野鳥巢」。

  在樹上搭建一所房子,供自己居住,這不一定非得是因為拆遷和高房價,城管部門活也挺多夠累,這老人的生態原野鳥巢也許只是他小時候的一個夢想,老來有時間有能力來將小時候的夢想變成現實,城管部門最好不要進行干預,就讓老人房子存在著,反正那也只是木頭建成,風吹雨打也不會存在了多久的。

  就算用的是檀香木牢固,那樹也會有自己的壽命的,再加上天氣也不是老人能夠掌控的,這房子就算城府不干預城管不出動,它也只是一時,不可能永久,因此,上級部門還是做點其他的,讓老人完成心願,讓自然來淘汰這個房子,讓老人帶著滿足離開,讓我們大眾看到人性關懷。

  其實人的創造能力是無限的,事實上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弱於任何一個國家,之所以我們比不了歐盟美日的發達,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發明創造比他們少得多,這除了現在資源利用的區別外,就是中國人的生活負擔太重,中國人可以用來進行業餘愛好創作開發的時間太少,限於個人的財力智力因素決定外,更是由於現行的某些不合理政策和來自政府的不必要干預,壓抑了中國人的動手開發熱情,直接減少了我國的發明創造數量與質量。

  國外對個人的發明創造很少會出現強加干預的,我們也能經常從網絡從電視從報紙上看到國外那些稀奇古怪的發明,大人小孩都有動手進行製作的機會。我們也都知道很多發明都是在無意間的動手中才被偶然的發現的,我國限制了個人的動手能力,怎麼能和國外比那些發明呢?只靠腦子進行幻想,不動手去進行實踐,那永遠也變不了現實的。

  就比如這個老人在樹上造個鳥窩房子,他可能真的只是為了還小時候的一個願望,他為了這個願望等了幾十年,終於如願,並且動手在樹上的小房子裡進行了設計實踐,那些廚房、廁所、水塔、電視櫥櫃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就是他聰明才智的發揮,這樣的現象其實對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就是他在樹上這樣的設計,對室內裝修行業說不定會是一個刺激,怎麼利用最小的空間,怎麼將空間最優化,提供了一種另類的思維方式,亦或者會被應用到其他方面去,說不定下一個偉大的發明某個具體環節,就是來自樹屋和樹屋內設計的靈感。

  因此來說,類似這樣的發明,還請政府和城管手下留情,不要進行強拆,像蛋屋那樣的設計和樹屋這樣的設計都是人類智慧的閃現,留著它們,順其自然,是為最人道的處理方式,也是最能讓這些智慧閃光,讓其價值體現的。

本文引自 http://club.yule.sohu.com/read_elite.php?b=hot&a=10994355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