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不在於天賦,而是在於這2種習慣
「好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壞習慣可以毀掉一個人」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天才和普通人之前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為什麼莫扎特5歲就能做出一首曲子,而普通人連唱歌都會跑調?
為什麼籃球天才雷· 阿倫射出的三分球如此準?而普通人即便努力了很久的命中率卻依然不高?
為什麼數學家高斯18歲時就發明了最小二乘法,而勒讓德在54歲才研究出來?(當時高斯已經用了十幾年,只不過沒有發表而已,才讓勒讓德獲得了發明權。)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
「他們先天條件比較好,他們有天賦、他們智商高,這是我們普通人怎麼努力都無法企及的!」
我承認,天賦和智商的先天優勢的確存在,但並非是影響我們成為天才或普通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天才的起跑線確實比我們普通人要高,但真正決定誰能奪得冠軍還得通過後天的努力。
現在廣為流行的一句話是:「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
這句話是不靠譜的,努力的確可以決定下限,但上限不由天賦決定,而是由天賦和努力一起決定。
有實驗研究表明:「圍棋高手的平均智商實際上還低於普通人。
所以,天賦和智商確實是加分項,但後天的努力和持續練習才是最重要。
但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普通人努力很久才能做到的事情,而有天賦的人僅花很短時間就能達成?
其實這跟我們的兩個習慣有關:
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這兩個習慣,往往決定了優秀者和普通人之間的區別。
我建議你把這篇文章看下去,因為這極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甚至可能會影響你未來的人生。
(全文2200字,閱讀需4~6分鐘)
1. 學習習慣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學習時,總是學不進去嗎?
為什麼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
為什麼總是習慣性拖延嗎?
這跟我們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學習習慣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效率,而學習習慣跟我們幼年時受到的教育有關。
學習習慣好的人,因從小適應了枯燥無聊的事物,比如學習鋼琴、繪畫、書法等,這時大腦裡的神經突觸適應了低刺激的事物,於是它可以接納枯燥無聊的新知識進來。
而學習習慣差的人,因為從小接觸的都是高刺激的娛樂活動,放棄了對枯燥事物探索,於是大腦裡的神經突觸更習慣接受高刺激的事物,更喜歡獲得快感的感覺。
我們都曾好奇,為什麼同在一個課堂上學習,有些人學進去了,有些人卻學不進去?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大腦神經突觸的適應情況而決定的。
學習習慣好的人,能夠接受學習帶來的枯燥和乏悶,故而能認真聽得進去。而學習習慣差的人,難以堅持這種枯燥的學習,故而學不進去。
同樣是閱讀書籍,有些人看書看到枯燥內容時,選擇拖延起來下次再讀,或者就直接放棄,不讀了。而有些人仍然接著看下去。
有些人的大腦早就習慣了接收高刺激的事物,所以難以在低刺激的事物下專心地投入。有些人的大腦習慣了接收低刺激的事物,所以可以接受低刺激的事物,故而專心,甚至饒有趣味地去學習。
我們再來思考一下:
為什麼比起讀書,你更喜歡刷抖音?
為什麼你總喜歡把事情拖延到最後一刻才肯去做?
為什麼工作或複習時,總是不自覺地分心,想其他事情去了?
這會不會是我們的大腦早就習慣了接受高刺激的事物,而導致我們難以在低刺激的事物下專心地投入?
你總說自己不是學習這塊料,不是靠腦子賺錢的人,但這些真的是天註定的嗎?是命運讓你這麼做的嗎?
我想你已經有了答案,因為你知道,你只是沒有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
這種學習習慣就直接凸顯了,優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間的區別。
假設優秀者和普通人付出的努力相同,這裡可以換算為時間。
優秀者複習3小時,能夠吸收80%的知識。
普通人複習3小時,能夠吸收30%的知識。
他們之間學習效率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專注程度和理解程度。
專注程度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理解程度可以提高汲取知識量。
如果你花3小時複習,但有1小時無法專注,學習效率固然很低。
如果你花3小時複習,但有2小時都花在理解知識中,汲取的知識量固然很少。
當專注程度和理解程度增長都比較慢時,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或者優秀者和普通人的區別。
而理解程度的能力,就是我想說的第二種習慣:思維習慣
2. 思維習慣
我們先來解決一個問題,什麼是思維習慣?
思維習慣是指:我們認識一件新的經驗和新理論時,是通過已有的舊經驗和舊理論所進行的聯想和比較所認知的。
為什麼思維習慣會影響我們的理解能力?
一個平常積累少的人,他的思維是這樣的:
當一個新知識進來時,它很難找得到可以連接的舊知識,以至於我們會覺得陌生,難以理解。
一個平常積累多的人,他的思維是這樣的:
當一個新知識進來時,它連接到舊知識的可能性就會變大,就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會讓他能夠更快地理解新知識和新理論。
為什麼同一個知識點一個人理解得很快,一個人卻理解得非常慢?這就在於他的思維習慣積累得不多。
而這種思維習慣的獲取,跟我們的幼時的教育和閱讀習慣有關。
如果一個小孩從小熱愛閱讀散文小說或詩歌有關的書籍,那在他的經驗中其實早就把文學藝術的種子埋在他的心裡,成為他特長。而這也為他提供了一個歸納經驗的積累。
對別人來說難以理解的文言文和古詩詞,在他眼中便顯得不那麼困難,反而容易理解很多。
我們仔細觀察那些天才,或者說在某領域中有所作為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在小時候都或多或少有閱讀的習慣。
莫扎特在還沒會說話時,他就受到了父親的熏陶,父親在他身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給他灌輸音樂相關的知識。
《父母的語言》中也有提到: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既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先天潛能的發揮。
如果父母在孩子3歲之前,有意或無意把數學相關的知識講給孩子聽,孩子聽到關於數學相關的詞彙越多,孩子對掌控數學能力越強。
所以,一個人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和周圍人的差距。
天才雖然不是靠天賦而變成天才,但仔細研究會發現,他們的聰明幾乎都跟幼兒時的教育有關。
在《刻意練習》中也有提到:年輕人的大腦和身體的適應能力比成年人更強,因此,有些能力只能在6歲、12歲或18歲之前培養,或者在這些年齡之前更容易培養。
這是有些遺憾的,因為幼時的教育或多或少都影響了我們在某些能力上的高低。
難道成年後就沒有機會了嗎?
當然有,即便是成年了,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依然有極大的適應能力,能夠幫助你形成這兩種習慣。
這篇文章能夠改變你的人生就在於,他讓你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給予了你自我改變的動力,因為你知道你可以有無限潛力,你只需要去改變。
如何養成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很簡單,從現在開始養成閱讀習慣!
對的,這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實踐起來真的很簡單嗎?
很難。因為閱讀是件枯燥的事情,對於沒有養成學習習慣的人來說,更是困難。
而且這是一個長期才見效的過程,少了激勵帶來的動力,很難堅持下去。
但如果你真想改變,建議你買個書架,買幾本書放上去,放在最亮眼的地方,即便你不會每天翻來看,但至少你無聊時,你有可能會拿起書架上某本書翻來看看,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如果你想要養成閱讀習慣,或者說想改變現在的狀態,你可要系統地學習習慣養成的方法,掌握習慣養成的工具。
本文引自(經刪節):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rticle.html?item_id=6952731448512086285&app_name=news_articl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