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粗淺的話語,樸素的道理

《于丹<論語>心得》粗淺的話語,樸素的道理

這兩年《論語》跟孔子突然成了潮流,很多人重新談論起《論語》,《三聯生活週刊》也拿孔子做了封面文章,將解讀《論語》的歷史分成「俗講」跟「學術講法」兩部分。說到「俗講」大家就會想起南懷瑾先生,認為他的解讀是俗講的代表,我個人覺得這個區分不完全準確,因為所謂的學術講法跟民間講法在古代是不完全存在的。中國古代根本沒有形成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學術界」概念,不像今天,有一個專業的學術體制,有大學,有研究所,所以我們才有所區分。有一些人叫做民間學者,在民間用通俗淺白的語言去講論語;也有人是從很專深的古文獻的角度,從哲學、社會學,甚至人類學的角度去研究孔子,這就屬於學術界的講法。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使《論語》成為暢銷讀物的功臣于丹教授。自從在央視的《百家講壇》講過《論語》之後,她跟《論語》便同時紅火起來。于丹教授這本書的確把《論語》解釋得非常通俗,甚至被人詬病,覺得她簡直把《論語》講成一本現代版《心靈雞湯》了。比如「君子」在《論語》兩萬多字的篇幅裡面總共出現了100多次,而在《于丹<論語>心得》裡,「溫度」恐怕少說也出現了100多次,所謂「溫度」就是有厚度的,有情感的,很溫存純樸的一種狀態,她認為孔子的《論語》是個講溫度的東西,于丹教授現在是北京師範大學做傳媒學研究的教授,但是她的本行正是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念的是中國古代文學。我們舉一個書裡的例子,看看什麼叫做「俗講」。我們都知道孔子講「仁」是很重要的,仁民愛物的「仁」,且看于丹教授怎麼去解釋「仁」,她說「仁」就是兩個字「愛人」。於是很多人看完就會覺得「哎呀,這不太像話了吧」,儒家哲學都說「仁」是最重要的概念,可以寫好幾百好幾萬本書出來,你現在用「愛人」兩個字就帶過了,行嗎?

我覺得于丹教授很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她很懂得用一些現代摩登的小故事去解釋《論語》裡面的道理。比如孔子說「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于丹教授解釋的時候用了一個小故事,她說有一個人去看心理醫生,跟醫生說:「哎呀,我常常覺得我上班很痛苦,我工作很累,我完全失去了自己,我每天就是為了要討好我工作上的夥伴,為了滿足工作的需要,我精神壓力太大了。」然後心理醫生就跟他說:「那你應該去看一場喜劇,讓自己高興一點。」誰知道這個病人回答說:「醫生啊,我就是那個喜劇演員。」這個病人就是喜劇演員,他平常的工作就是要讓大家高興,討好人家,沒想到反而因此喪失自我,自己高興不起來了。

于丹以此來解釋什麼叫「君子不器」,就是我們人應該要安撫一下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內心安穩舒適,掌握到自己的內在,這才是最重要的。這麼解釋你能夠說她錯嗎?當然沒錯,但是她說得非常粗淺,這是很重要的。正如于丹講的,《論語》是一本教大家怎麼做人的書,這裡面的道理都是很純樸的,不要看不起這些純樸的話,當你在一些特定場合的時候,往往是這些純樸的東西能夠顯現出巨大的力量。

如果我來講《論語》,恐怕也是「俗講」,但是我最注重的字或者說最喜歡的關鍵詞恐怕不是「溫度」,而是「氣魄」。《論語》是本教人怎麼做君子的書,因為從中特別能看出一個君子該有的氣魄何在。什麼叫氣魄?《論語》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做「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話說出來很有氣魄,但是你想想看,要落實到做人的情境裡,在特殊的環境底下那個氣魄是如何的張揚?

大家或許聽說過梁漱溟先生,他堪稱當代大儒,共和國建國以來只有一個人敢公開頂撞毛澤東,就是梁漱溟。因為梁漱溟認為共產黨建立政權以來對農民並不好,他當時就提出尊重城市的工人,但是鄉里面的農民怎麼辦?於是就把毛主席當面痛罵了一頓,他站在下面,一直要跟毛主席繼續辯論,要求發言,就是這麼一個倔強的老先生。

老先生是個儒門弟子,尊重孔子,所以到了文革「批林批孔」的時候他可就慘了,被逼著出來交代,於是他就做了一場演講,結果講了兩天都沒講完,而且他大談孔子如何了不起。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他居然敢這麼說,說孔子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好好讀孔子、瞭解孔子等等。文革最後幾個月實行大批判,有一回這些革命紅小將們要重?批判他的時候,他突然說了一句話,就是那句「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他自己作何解釋呢?他說這是受壓力的人說的話,不是得勢的人說的。「匹夫」就是獨自一個,無權無勢,我的什麼東西你都可以拿得掉,但是我的「志」你是拿不掉的。這是何等的氣魄,這就是儒門弟子的氣魄,梁漱溟先生真不愧是當代大儒,沒有辱沒萬聖先師的教導。

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只講大道理,《于丹<論語>心得》裡有一句話聽起來非常粗淺卻是最樸素的做人道理,《論語》鄉黨:「鄉人飲酒仗者出,斯出矣。」孔子說:「我跟鄉里頭的人一起喝酒的時候,我總是等著拿著枴杖的老人家先出去,我才出來。」你看這句話聽起來也太粗淺了,跟剛剛我們講的那種「不可奪志」的氣魄是不是差得很遠?可你千萬別小看這種事,今天我們大家都喜歡說大道理,說怎麼樣才算是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做什麼,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中最樸素的東西,像敬老。現如今,當各位都在講大道理的時候,應該去搭公交車、地鐵看一看,有哪些人是願意讓老人先出門,讓老人先進車,讓位子給老人坐的呢?

本文引自梁文道《我讀》,當當網 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1043706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