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破窗效應和中國搶鹽

日本地震、破窗效應和中國搶鹽
崔宇

3月11日起,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核洩漏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襲,日本被籠罩在「傷心太平洋」之中。這場被日本首相菅直人稱為二戰以來日本面臨的最嚴重的危機,對已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經濟會帶來怎樣的長遠影響,目前尚無定論。但從短期影響來看,經濟學家們看法比較一致,認為日本經濟會經歷V型走勢,因為災後重建會拉動GDP快速增長。

這就引出了經濟學上的「破窗效應」。當一個頑童不小心打碎了鄰居的玻璃大驚失色時,一些經濟學家往往會喜形於色,因為「不破不立」,重新安裝玻璃先會導致玻璃廠家和安裝工人的收入增長,然後乘數效應再導致各部門收入連鎖增長,最終,打碎了一塊玻璃,卻帶來了經濟增長。如果引申一下,則意味著極具破壞性的戰爭或自然災害,至少在短期內會拉動經濟增長。

短期來看,如果以GDP增速來衡量經濟增長,一些經濟學家們的想法不無道理,因為GDP計算的是經濟增加值,是流量,不包含戰爭或自然災害造成的存量損失。比如,你本來有些厭食,但餓了幾天,滴水未進,雖然這期間身體機能受到了損害,但「解禁」後的幾頓飯,你的飯量在統計意義上一定會大幅增長。這背後的經濟含義是,如果一個國家居民儲蓄率高不願多消費(可類比為厭食),但戰爭或自然災害後,短期會促進其必需的消費從而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是說,「破窗效應」在短期還是存在的,當然,前提是你厭食,或者說有閒錢也不願消費。

但從長期來看,即使你厭食,同時又想讓飯量長期穩定增長,你會選擇僅僅餓幾天肚子嗎?恐怕沒有幾個人會這麼做。因為餓幾天後,身體機能變差,還容易帶來各種併發症,吃一兩頓飽飯過過癮後,很容易比以前還厭食,其經濟含義是存量資本受到了損害。如果你不厭食,就更沒有必要選擇餓肚子來增加飯量了,因為可以通過替代選擇來達到,比如鍛煉身體,其經濟含義是可以消費其他商品來帶動經濟增長,而不必把窗子打破。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從長期來看,無論對個體還是國家來說,戰爭和自然災害都是負面因素,「破窗效應」也由此被稱為「破窗謬誤」。

當然,這只是一些經濟學家比較粗糙的看法,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2002年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教授Hideki Toya等就發表了一篇論文《Do natural disasters promote long-run growth?》(《自然災害會促進長期增長嗎?》),區分了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對經濟長期增長的影響。通過對89個國家數據的實證分析,他們的結論是,偶然的地質災害(比如地震、海嘯等)對長期經濟增長完全是負面的,而高頻率的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比如洪災、旱災等)雖然會損害實物資本,但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力資本的回報率,加快人力資本積累以應對多發的災害;另一方面也會加快實物資本存量的更新速度,由此推動技術進步,自然災害在推動經濟長期增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是拿厭食的例子做對比,如果你經常會挨餓,恐怕就要試著加強鍛煉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不再厭食了。

回到日本來。由於日本處在地震多髮帶,地震屬於高頻率的自然災害,按照Hideki Toya教授的結論,多發的地震對日本經濟長期增長似乎並不完全是壞事,比如,可以推動日本在防震減災方面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進行科技創新以應對未來幾乎是確定性的地震危機。但日本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口老齡化,這制約了人力資本的進一步積累。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日本勞動人口撫養比率從1994年的43%上升到2009年的55%;15-64歲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從1995年的70%下降到2009年的65%;人口出生率從1974年的19口下降到2008年的9口;人口增長率從1987年以來一直是0,2008年以來人口還出現了下降;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也僅在3%左右;只有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近幾年在穩步增長,從1990年的29%增加到2008年的58%,這也看出日本加速人力資本積累的努力方向。

從對實物資本的影響來看,地震海嘯對汽車和鋼鐵等行業顯然是負面影響,但對核電站來說卻不盡然。雖然地震海嘯引發了核電站停產和核洩漏危機,但據媒體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設備本來服役期就到2010年,卻被延遲到20年後,而這次危機恰恰是在其設備到了更新換代之際發生,可以說不存在對實物資本的額外損害,因為它們本來就該退役了。雖然這種「被動退役」的方式導致了企業和居民短期用電的緊張,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恐慌,但從經濟學角度看,這種「破窗效應」帶有積極的因素,因為加速了實物資本的折舊,而且也促使日本今後不得不採用更先進的核能技術。

因此,儘管這次史上最強的地震對日本長期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居多,但也有潛在的積極的一面,關鍵看日本政府如何加快人力資本的積累擺脫老齡化的魔咒。現在的日本不是二戰後的日本,儘管二戰後的30年間,日本保持了平均9%左右的經濟增速,但此一時,彼一時,在上世紀50中期到70年代初的投資驅動和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出口驅動後,日本經濟一直找不到下一個快速增長的路徑,期間又遭遇了泡沫經濟和人口老齡化的干擾,只能默默等待被超越。還好,雖然日本政府財政赤字很高,但日本擁有全球最多的海外淨資產,並不差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一個國家之內「破窗效應」還有些不確定性的話,突破國界來看,戰爭或自然災害的確會拉動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比如,日本和美國都曾分別受益於兩次世界大戰。對於中國而言,由於此次日本地震引發的核洩漏危機離奇地引發了中國各地的搶鹽風潮,這或許會讓中國零售鹽商們先大賺特賺一筆,這也是「破窗效應」國際化的一種表現吧。當然,由於食鹽在中國是政府定價,鹽商們也面臨著被處罰的風險。

本文引自 http://cn.wsj.com/gb/20110318/CWS115632.asp?source=newsletter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