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要把握好度
最近,我妻子艾蜜(Amy)送14歲的兒子去上學,在路上發生了爭吵。艾蜜告訴我,由於兒子不聽話,她要把兒子的一些特權取消幾天。
她說,這幾天裡不許兒子玩電腦,不許用手機,不許打電子遊戲。
我表示同意,但指出一點:我們以前也這麼做過,把他的電子設備拿走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雖然這麼做貌似有點作用,但其實沒有太多的好處,因為無法改變兒子的行為方式。
我對艾蜜說,如果你真想敲打敲打他,那就拿走一些對他來說有意義的東西,比如他的高爾夫球桿。
許多父母對這種權衡的過程無疑都不陌生:選擇一項能起作用的懲罰手段。過於溫和則懲罰無濟於事,但過於嚴厲則可能弊大於利。
一段時間以來,我跟艾蜜一直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找不到一個理想的結合點。
* * *
當孩子表現不好時,家長可以有很多方式禁止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孩子大一點以後。
我們都知道通常的一些選擇:可以一段時間不給孩子零用錢,或禁止有駕照的子女開車。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手機和筆記型電腦,這些也是很容易想到的目標。
然而,孩子們被懲罰多了,很快就找到了應對的方法。
舉例而言,認為自己錢夠多的孩子不太在意零花錢被取消,他們一個月沒有零花錢也可以過得不錯,或者他們會跟朋友借錢。
被沒收汽車鑰匙的孩子知道依靠朋友的力量。此外,很多孩子比他們的父母更能玩轉高科技,因此可以想辦法繞過各種禁令,比如對於收發手機短信的禁令等。
既然老套的懲罰措施起不到太大作用,現在的問題就是:你應該有多麼嚴厲?說得更具體一點,你能忍心拿走對孩子的生活——或對其他人的生活——重要而且有益的一些東西嗎?
我在新奧爾良(New Orleans)的朋友德魯(Drew)和科林(Colleen)最近就面臨著這個難題。
近期,由於令人忍無可忍的家庭作業問題,他們不讓兒子玩所有的遊戲。德魯還想禁止兒子看電視,但他說女兒喜歡在客廳一邊開著電視一邊做作業,這樣效果更好,而他無法讓兒子不在客廳呆著。
德魯說,我們不能因為兒子的問題而牽連到女兒,影響到她的學習習慣。
德魯甚至已經後悔把遊戲機拿走。他說,多人線上遊戲是他兒子很少的幾種社交方式之一,不讓他玩遊戲,就等於禁止他進行很有必要的社會交流。
同樣,如果懲罰措施會對家庭之外的人造成不利影響呢?你會不會告訴女兒她不能參加足球隊的比賽,即使這樣做會影響整個球隊的成績?你會不會告訴兒子他不能去他最好朋友的生日派對,即使這樣會令那個朋友非常失望?
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十幾歲女兒最好的朋友已經因為惹事而被禁足。我朋友說,她可以請朋友去她家裡玩,但不許去別人家。但這意味著如果我女兒想見她的話,我就得開車接送,而且我們也不能在她家過夜。我理解懲罰的必要性,但不喜歡讓我和女兒來承擔那麼多的後果。
* * *
我在最近一篇專欄中寫過,我兒子對高爾夫很著迷,他對高爾夫的興趣非常濃烈,甚至願意放棄玩電腦或Xbox遊戲的時間,去練習場打球。
在我看來,這是我們真正矯正他行為的一個很好的契機。我認為,不讓他打高爾夫,他一定會就此屈從。
但艾蜜完全不這麼想。
艾蜜說,我不希望兒子認為我們在拉他後腿,不讓他在自己真正喜歡的體育運動上有所作為。我們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用他所愛的高爾夫球桿當作棍棒來打擊他。他既然願意下工夫做點什麼,我們就該給予鼓勵,而不是利用這種興趣來跟他唱對台戲。
我反駁說她過於軟弱,懲罰措施要想有效,就得讓孩子感到痛楚。
然而,我所在鎮子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放棄了這種想法[;。
當地一些孩子在一個九年級的派對上惹了點麻煩——他們所在的私立學校將其開除。現在,作為懲罰手段,一些孩子的父母把他們送去條件差得多的公立學校,而不是去另一所私人學校。
當然,這些孩子的所作所為跟我兒子沒有可比性,但在選擇懲罰手段方面,核心問題是一樣的:你所施加的懲罰是否會影響到你孩子未來的生活?
我意識到,自己對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不想為懲罰兒子無法令人接受的行為而傷害到他的未來,我還在尋找適當的懲罰措施,但不會拿高爾夫開刀。
艾蜜說得對:懲罰歸懲罰,但它永遠不應該損害對孩子的未來有正面影響的事情。
JEFF D. OPDYKE
本文引自 http://cn.wsj.com/gb/20110329/wvh080914.asp?source=newsletter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