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嚐二字

蔡瀾:大吃大喝,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盡量地學習和經歷,盡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

人人自詡吃貨的時代,每個人對吃什麼、怎麼吃都有不同的態度:

一天那麼累,什麼都可以點外賣回家了,自己還做什麼飯呢?想吃什麼都可以點外賣回來吃;
不吃外賣?出去吃大餐,愛吃什麼吃什麼,尤其是自助,吃到撐也不加錢;
現在環境污染那麼嚴重,出去吃到底吃了些什麼都不知道:蘇丹紅、地溝油、孔雀石綠會致癌;二次加工的外賣更恐怖,還是自己在家吃點家常好了;
以前的飲食習慣已經不適合現代人的生活了,要健康飲食,少吃動物油,蔬菜多生吃才有營養,對健康不好的堅決不吃。
大吃大喝不僅能夠給人帶來身體的滿足感,更能緩解焦慮和疲憊,長胖已是必然,這也是很多吃貨的煩惱。另一部分人則為了健康或為了減肥,這不能吃,那個要控制,吃反而成了一種任務,一種負擔。

想要做一個快樂的吃貨怎麼難,我們該怎麼做呢?

讀《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嚐二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靈性的人,從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來看看蔡瀾在書中給吃貨們的建議吧。

1.學會淺嚐:吃少一點, 吃好一點

當今好的東西少了,野生天然的食材越來越少,很多時候都是食之無味。

我們吃的魚大多數都是養殖的,肉類的脂肪也越減越少,蔬菜水果更是經過基因改造,弄得個大卻沒有味道。常聽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說現在的肉沒有原來的香了,土雞要比肉雞好吃。

為了縮短牲畜家禽的養殖週期,快速賺錢,餵飼料、激素已是常事;一些蔬菜過藥後,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長大;還有加色素水果鴨蛋、地溝油等等。

不好吃就算了,吃出毛病可就嚴重了,可是又不能不吃呀。蔡瀾先生說「少吃一點也不要緊,吃太多,毛病就來了。吃火鍋有地溝油,那麼少吃一點,再來杯茶解解,也沒事。」

是的,吃少一點,一切淺嚐,既保證身體不出問題,又可以滿足口腹之欲。

對於吃貨來說,最大的心願就是走遍天下,吃遍天下。我們也可以從淺嚐二字做起,以茶餐廳為例,先從家附近的東西開始吃起,然後聽到有好吃的就去吃,從朋友的介紹,到飲食雜誌的推薦,或從網上得到的資料,一間間去吃。

吃到你成為茶餐廳專家,然後就可以去試車仔麵、雲吞面、日本拉麵,接著是廣東菜、上海菜、潮州菜……再來就是到國外旅行了,比較那邊的食物,再回來,和你身邊的食物比較。

學習任何東西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凡是學習,千萬不要濫。想學的東西很多,先選一種就好了,學好一種才學第二種。人的本事越多越不怕,年輕人總要有點理想,總要有點抱負,總要有點想做的事情,那麼要做就盡量去做吧!

隨著很多食材的消失,年輕人因為沒吃過,也就無所謂了。蔡瀾在印度的山上時,一個老太婆每天煮雞給他吃,吃厭了,就問她:「有沒有魚?」她說:「沒有,魚是什麼?」「啊,你不知道魚是什麼,我畫一條給你看看。」老太婆看了,說:「啊,這就是魚?樣子好怪。」「你沒吃過魚,好可惜呀!」「我沒有吃過,又有什麼可惜呢?」

這也是外賣盛行的原因之一,因為沒吃過,所以沒有要求。今後的食物只會越來越簡單,但我們總得要求吃得好,吃得精。什麼地方的菜最好,什麼地方的面最好,一種種去追求,一種種去比較,一比較就知道什麼地方的最好。

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熱情, 其他的可以消失,但是熱情不可以消失。

2.作為一個美食家,從犧牲一點點的健康開始

在《訪問自己·關於健康》一文中,蔡瀾回答了作為一個美食家對健康的態度:作為一個美食家,從犧牲一點點健康開始。

當今流行的飲食文化都是以健康為主,所以,以健康之名,許多美食文化都被消滅了。比如上海本幫菜的特色濃油赤醬,現在已影無踪,得拼命去找,才找到幾家吃得過的。

清淡還是油膩?預防「三高」要求人們吃得清淡,尤其是女性,因為怕胖,吃生菜沙拉,吃得變成兔子。就算吃菜,吃得特別清淡的時候,就拼命加油加醬了。香港的齋菜,油下得也多得厲害,那些不容易洗乾淨的植物油會在胃中,後果怎麼樣?

人人談豬油色變,但是蔡瀾先生在書中多次為豬油正名。

「你洗過就知道了,豬油一洗,碗碟一下子乾淨,用植物油的,洗個老半天還是有油膩。」

「有些菜,不用豬油就完蛋了,像上海的菜飯、寧波的湯圓、潮州人的芋泥,把豬油拿走,還剩下什麼?」

英國BBC最近做了一項調查,從1000種食材中選出100種對人體最有營養的,排名前十的是:杏仁、番荔枝、深海鱸魚、鯿魚左目魚等各種魚類、奇亞籽、南瓜籽、瑞士甜菜、豬油、甜菜葉、鱲魚(桃花魚)。豬油比橄欖油、椰子油營養價值高,排名第八。

不論吃什麼,都不能過多,少了也不一定健康。也不能一有營養就拼命吃,各類食材都吃一點點,營養才均衡。我們不是天天猛吞大肥肉,偶爾來一客紅燒蹄膀,是多麼令人身心愉快的事呀!

怎樣保持健康?從來不用保持二字,想吃什麼吃什麼,油膩的東西吃多了,就喝濃普洱來解。我也不一定大魚大肉,在家吃些清粥,送塊腐乳,也是一餐。蔡瀾先生作為一個美食家,二十幾年來體重都保持在75公斤。當發現重了,就少吃一餐,或乾脆斷食一兩頓飯,就輕下來了。

健康分兩種,精神上的和肉體上的。倪匡也主張:不吃這個怕吃那個,精神上就不健康了。精神不健康,什麼毛病都跑出來,輕的變成精神衰弱,重的會得癌症。精神健康影響肉體健康,這不怕吃,那不怕吃,身心愉快,就會產生一種激素,化解食物不均衡的結果。人一快樂,身體就健康,這是必然的。

3.人生的意義無非就是吃吃喝喝,吃得好的話自己高興,對別人也好

讀蔡瀾的小品文時不時忍不住笑出聲來,比如在《好吃,是一個長久的誘惑》中描寫「小料理」的老闆娘時說道「很胖,胖得佔去店舖的大部分面積,她的圓形大臉露出頑皮又可親的笑容。」老闆娘的樣子就浮現在眼前了。再加她對食客的「命令性」的語調:更是讓人想要去見見這位可愛的老闆娘。

「秋田來的酒,最好是喝冰凍的」,朋友覺得冷酒易醉,要燙熱了喝,老闆娘命令:「我說喝冷的就喝冷的。」一大口下喉,果然是甘醇,禁不住再注一杯。

在朋友要冰水時說:「和什麼冰水?冰酒不是一樣!」

在面對沒切開的八爪魚時咆哮:「用手撕呀!」

在他們怕酒後喝茶倒胃不要熱茶時,老闆娘不甘心地問了兩次:「要不要再來一杯茶?」得到否定回答後拉長了臉走開去。

一般店裡的雲丹是包在紫菜和飯糰裡的一小塊,老闆娘上桌就是一大盒,貝柱、蛙魚子等等,都是一盒盒的,老闆娘直接把菜市場買到的海鮮原封不動地給客人吃。蝦也是,她取出活生生的蝦在水龍頭下沖一衝,一人兩大尾擺在面前,自己剝殼蘸醬油吃。

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拿給客人吃,希望客人們能吃菜吃到飽,直率又可愛,這樣的老闆娘給我來一打!

在《大漁河豚》一文中描寫了在向島吃河豚的經歷,河豚是有劇毒的人間美味,每年都有吃河豚中毒事件發生,但很多人還是「拼死吃河豚」。肥胖的大師傅笑臉相迎,在第一次光臨的客人面前刨河豚示範。

河豚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吃,從皮到骨頭到最後的湯,都是美味。一樣樣吃下來,飽到什麼程度?「不管怎麼飽還是有胃口吃一大碗飯,飯粒差點沒有由你的雙耳流出。」作為吃貨的你,有沒有吃到過這樣飽的情況?

你的吃相怎麼樣?蔡瀾通過吃相觀人的標準也別具一格。

吃西餐時不會用刀叉,大出洋相的, 並非沒有教養,不習慣而已。印度少女用手抓食物進口,也煞是好看。大夥一起吃飯,自己先夾雞腿,是不應該的。
拿筷子去撥弄一番,最後又不吃的人好不到哪裡去;
先吃最好的部分,而不留朋友享受,這種人,多數非常自私;
面前碟子夾了一大堆食物,而不去動的女人,是個貪心的女人,損人而不利己的女人;
暢怀大嚼,吃得滿嘴是油的女子,屬於豁達型的,她們很豪放,又來得有個性;
東不吃西不吃的,顯然對自己的身體一點信心也沒有。這種女人,諸多挑剔,絕非理想對象,避之大吉;
什麼都吃,對沒試過的食物更感興趣,一點也不怕油膩的女人,是個好女人,絕對錯不了。

看完之後,我對自己很滿意。你是哪一種?你身邊的人吃相如何?歡迎對號入座。

4.為吃而努力,做一個有追求的吃貨

除了每每被蔡瀾先生幽默的文字逗笑以外,我對精緻的日料更多了一層嚮往,一定要去到日本當地吃,尤其是壽司。

為什麼?

因為第一,一流的師傅在日本已經非常搶手,薪金多高都有人請,他們在本土生活優雅,又受雇主和客人的尊敬,不必到異鄉去求生。
第二,即使在外國闖出名堂,也要迎合當地人的口味,用牛油果包出來的加州卷,就是證明。也就是不正宗。

貴的吃不起怎麼辦?沒錢去當地吃怎麼辦?

用吃激發你去努力賺錢呀!

不過,最貴的東西全世界都很少的,反而便宜的多,造就的尖端廚藝也最多。所以,先從最便宜的吃起,如果你能吃遍多種,也許你就不想要吃貴的東西了。

不管你喜歡什麼,都沉下心去學習,去體驗,沒盡力做過怎麼知道不行。正如蔡瀾先生回答“怎麼成為美食家?”時說的,“美食家我不敢當,我只是一個喜歡吃的人,問我怎麼成為什麼什麼家,不如問我怎麼求進步。

《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嚐二字》是一本美食書,但更是一本包含智慧的書,有靈性的人,從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讓我們在簡潔真實的文字中飽受世界各地美食的誘惑,更跟隨蔡瀾先生的腳步從美食中感悟人生的真諦。

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從容自在,活出真我,作為吃貨就從認真對待每一餐飯開始吧,記住淺嚐二字,什麼都去吃一吃,但不要吃多,偶爾大吃大喝放縱自己也是一種清福。盡量地學習、盡量地經歷、盡量地旅遊、盡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

本文摘自: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295067/


已發佈

分類:

, ,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