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發展的死穴

中醫藥發展的死穴

西方醫學在過去一百年來迅速發展,成為世界醫學的主流。而中醫藥的發展可謂毫無寸進。筆者常與一些中醫師交流,談及我們國粹之發展,總會聽到聲聲埋怨,不外乎「洋人欺負中國」、「西方醫學只有三百年歷史,怎能跟我們五千年歷史相比」、「政府不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等等。但深想一層,我們也不能只會怪罪別人,而不反躬自省。

中醫藥發展之停滯,除了因為中西藥學的理論不同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檢討的地方,而且可能是中醫藥發展的死穴,現列舉如下:

1.秘方傳世,獨門功夫

傳統中醫重視秘方、秘法,這可能是最大的缺點。老百姓有病就追逐名醫、神醫、秘方。為醫者自恃三代、五代秘傳,一技走天下,又或傳予下一代或徒弟時,預留一手,兩三代之後則秘方失傳或無效。反觀西方醫學,一有新發現便刊登於醫學雜誌上,公諸同好,互相增長知識,使西方醫學比較有統一平均水平,進而主導世界的潮流。

2.是醫是神分不清

中醫的理論基礎離不開五行學說,即以金木水火土五元素來診症。而中國的風水、宗教亦多以五行論之,故古時候之醫者,莫不精通醫卜星相,把醫學添上神秘的色彩,致有乩童可治百病。而能治病者被視為神之現象(如華陀、呂洞賓等)。以現代科學來看,實為怪力亂神之極,不被歧視才怪。

3.新不如舊,抱殘守缺

中醫重歷史,有幾本等於聖經的著作是習中醫者必讀的,如《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雖然古人的智慧與努力必須尊重,但是上述著作最近距今已四百五十年,遠的已千年以上,然而人類的知識隨歷史增長,是絕不能以此為聖旨、聖經。新的本草科研、醫理必須與時並進,才能把先人的努力發揚光大。

4.文人相輕,醫者相蔑

以香港為例,西醫有本土也有外國畢業的,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等。雖然出處不一但全屬香港醫學會會員,同行之間競爭雖大,但互相攻杵之事甚少出現。反觀本港中醫師來處更多更複雜,註冊中醫師聯盟有十幾二十個,你不服我,我不認你,散沙一盤。當政府對中醫藥有不公平的政策時,如何能團結一致對外呢?

5.個人醫學,妄自菲薄

中醫的診症,非常個人化,尤其把脈、觀氣色,純粹憑個人的經驗,誤診的機會甚大。再加上煎藥的問題,如誰負責煎?分量對嗎?翻煮有用嗎?每個部位都有漏洞,如何能取信於教育水平高,以科學為宗之族群?在收費方面,百分之九十的中醫師收費偏低,連西醫或護士之收入也比不上,如何能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加入中醫藥行列呢?

  以上幾點,純粹是個人意見,如有異議,不妨來信討論。筆者雖然從業西醫,但對中醫藥之效能,絕不懷疑,事因在臨床上,有數不清的例子是中醫勝西醫。所以斗膽提出一些個人看法,公諸同業,希望一起團結努力,為推動中醫藥多貢獻一分力吧! 

本文引自醫德選:http://www.drselection.com/show.asp?ArticleID=74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