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 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方法
  • 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科學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 方法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 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
  • 解決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
  • 方法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 方法必須不斷革新
  • 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掌握新的方法
  •  名言

  • 成就的大小和深淺,往往決定於方法是否多方面,是否靈活運用得純熟。—— 姜亮夫
  •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決。—— 毛澤東
  • 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 愛迪生
  • 我們有三種主要方法,那就是對事物與自然的觀察、思考和試驗。—— 狄德羅
  • 允許孩子們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獲得快樂,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方法嗎?——塞繆爾·約翰遜
  • 想出新辦法的人,在他的辦法沒有想出以前,人們總說他是異想天開。——馬克·吐溫
  • 懷疑就是方法。——笛卡爾
  • 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笛卡爾
  • 適用於一切的生活處方並不存在。——榮格
  • 不存在任何方法,除非你才華橫溢。——艾略特
  • 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貝爾納
  • 認識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對於科學的進步,並不比發現本身更少用處。 ——拉普拉斯
  •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俗語
  • 僅僅做好事是不夠的,還必須採取正確的方式。——佚名
  • 一個好的方法可能比熱情更重要。——佚名
  • 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佚名
  • 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學理論來,對人類的價值觀影響更大的恐怕還是科學的方法。——佚名
  •   

     經典素材

    劉國梁的倒退

    (不要固守陳舊的方法)

    1992年的中國乒乓球公開賽上,年僅16歲的劉國梁一招直拍橫打技驚四座,剛一亮相就博了個滿堂彩。自此後,他憑這手絕技和詭異的發球打得多少高手鎩羽而歸,成為當年中國乒乓球界的「希望之星」。直拍橫打成形之初,正是中國傳統的直拍快攻打法沒落之時,劉國梁的直拍橫打為直拍打法點亮了一盞明燈。

    在後來的一屆世乒賽男子團體賽首場亮相,他已無成功時的威風首輪即被淘汰。青黃不接的中國乒乓男隊,本來能放的惟一新星未升空便墜地,原因何在?

    原來,當劉國梁以「直拍橫打」一炮走紅後,他的這一打法並未取得國內乒乓界名人的認可。劉國梁被要求充分發揮直拍快攻搶先上手的老技術,這在歐洲球員中並無新意,更無優勢,以己之短碰別人之長,就難以取得勝利了。

    「肥皂水」哲學

    (批評要講究方法)

    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於1923年當選為美國總統。這位總統以少言寡語而出名,常被人們稱作「沉默的卡爾文」,但是,他處理起問題來卻是相當的圓滑。

    柯立芝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秘書,但她工作經常出現差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女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女秘書受寵若驚,柯立芝接著說:「但你不要驕傲,我相信你處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樣漂亮。」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處理公文時很少出錯。

    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好奇地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樣想出來的?」柯立芝說:「這很簡單,你看見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嗎?他要先給人塗肥皂水。這是為什麼呀?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疼。」 對待問題和衝突,有人喜歡妥協退讓,不管自己的想法對不對,這種人沒有個性,很難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有人寧折不彎,結果是與人鬥得兩敗俱傷;還有一種人像柯立芝一樣,崇尚「肥皂水」哲學,懂得以退為進,讓對方在一種溫情脈脈的情緒中接受他的建議,這種聰明的做法,使他們成為最可能成就大事的人。

    周總理智答記者

    (方法與智慧)

    20世紀5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時,看到周恩來桌上有一枝美國派克筆。他以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國的鋼筆呢?」

    周恩來朗聲笑道:「這枝鋼筆,是一位朝鮮朋友作為禮物送給我的,是他的抗美戰利品。我無功不受祿,就想謝絕。誰知那位朋友說,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便收下了這枝貴國生產的鋼筆。」那位美國記者聽了,頓時窘得面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一個外國記者問周恩來:「請問你們國家的人走路的時候,怎麼總是彎著腰,垂頭喪氣的?而我們國家的人走路的時候,總是仰著頭,挺著胸,大步向前走!」

    當時在場的記者們一陣騷動,紛紛交頭接耳地議論著。這時總理想了想,不卑不亢說:「因為我們國家的人民都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國家的人民總是走下坡路。」嘩……嘩……全場的掌聲差點把房子震塌!那名提問的記者當時語塞。

    田忌賽馬

    (方法得當,才能成功)

    齊國的將軍田忌經常同齊威王賽馬。一天,田忌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後,田忌把賽馬的事告訴了孫臏。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足智多謀。孫臏聽後,說:「下次賽馬你讓我前去觀戰。」

    又一次賽馬開始了,孫臏坐在賽馬場邊上。第一局,齊威王牽出自己的上馬,田忌也牽出了自己的上馬,結果跑下來,田忌的馬稍遜一籌。第二局,齊威王牽出了中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馬與之相對。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馬也慢了幾步而落後。第三局,兩邊都以下馬參賽,田忌的下馬又未能跑贏齊威王的馬。看完比賽回到家裡,孫臏對田忌說:「我看你們雙方的馬,若以上、中、下三等對等的比賽,你的馬都相應的差一點,但懸殊並不太大。下次賽馬你按我的意見辦,我保證你必勝無疑,你只管多下賭注就是了。」

    田忌與齊威王的賽馬又開始了。第一局,齊威王用上馬,孫臏讓田忌出下馬,一局比完,田忌的馬落在後面。第二局形勢就變了,齊威王出中馬,田忌對以上馬,結果田忌的馬贏了第二局。最後,齊威王的下馬被田忌的中馬甩在了後面。這一次,田忌取得賽馬的勝利。

    田忌以前賽馬的方法總是一味硬拚,希望一局也不要輸,但因自己總體實力差那麼一點,結果總是輸,而孫臏則巧妙的多。

    魯侯養鳥

    (做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方法)

    有一天,一隻巨大的鳥飛落在魯國都城的附近。它的頭抬起的時候,身高達8尺,樣子長得很漂亮,很像傳說中的鳳凰。因此,人們都把它當作神鳥。

    魯國國君聽了臣屬的匯報,決定以盛大的禮節鄭重其事地迎接它。魯侯在宗廟裡畢恭畢敬地設酒宴招待海鳥。魯侯命宮廷樂師奏起了最高級的《九韶》曲。這是舜帝時在最隆重的場合下才演奏的樂曲,共有九章。他又派人給海鳥擺滿最上等、最神聖的「大牢」供品做食物,這些食物就是用很大的盤子盛著烤熟的全牛、全羊和全豬。魯侯侍立在海鳥旁邊,誠心誠意地請它食用。

    海鳥看到這莫名其妙的場面,被嚇得有些發呆。它離開了遼闊的大海,失去了寶貴的自由,看著面前紛亂的人世,只覺得頭昏眼花,充滿了驚恐和悲傷。三天之後,它在極度的驚嚇憂鬱中死去了。

    其實,魯國國君這是用供養自己的一套做法來養海鳥。他不知道世上萬事萬物皆有自身的特點和所應遵循的規律。而魯侯卻不看場合不分對象,只憑自己的想當然去辦事,他不懂得用養鳥的辦法去養鳥,結果事與願違,做出了適得其反的蠢事來。

    詹何釣魚

    (方法來自學習和實踐)

    古代,楚國有位釣魚高手叫詹何,他的釣魚方法與眾不同:釣魚線只是一根單股的蠶絲繩,釣魚鉤是用如芒的細針彎曲而成,釣魚竿則是楚地出產的一種細竹。憑著這一套釣具,再用破成兩半的小米粒作釣餌,用不了多少時間,詹何從湍急的百丈深淵激流之中釣出的魚便能裝滿一輛大車!回頭您再去看他的釣具:釣魚線沒有斷,釣魚鉤也沒有直,甚至連釣魚竿也沒有彎!

    楚王聽說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釣技後,十分稱奇,便派人將他召進宮來,詢問其垂釣的訣竅。

    詹何答道:「我聽已經去世的父親說過,楚國過去有個射鳥能手,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將系有細繩的箭矢順著風勢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兩隻正在高空翱翔的大鵬鳥。父親說,這是由於他用心專一、用力均勻的結果。於是,我學著用他的這個辦法來釣魚,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終於完全精通了這門技術。每當我釣魚時,總是全身心地只關注釣魚這一件事,其他什麼都不想,全神貫注,排除雜念,在拋出釣魚線、沉下釣魚鉤時,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輕不重,絲毫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這樣,魚兒見到我魚鉤上的釣餌,便以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於是毫不猶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釣魚時就能做到以弱制強、以輕取重了。」

    毀瓜與護瓜

    (正確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

    魏國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個小縣去擔任縣令,這個縣正好位於魏國與楚國的交界處,這地方盛產西瓜。雖然同處一地,可是兩國村民種西瓜的方式和態度卻大不一樣。

    魏國的村民十分勤快,他們經常擔水澆瓜,西瓜長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國的村民十分懶惰,又很少給西瓜澆水,他們的瓜長得又慢又不好。楚國的縣令看到魏國的西瓜長得那麼好,便責怪自己的村民沒有把瓜種好。而楚國的那些村民就怨恨魏國的村民,嫉妒他們。於是,楚國的村民就想方設法去搞破壞。晚上,楚國村民摸到魏國的瓜田,踩他們的瓜,扯他們的籐。

    魏國村民十分氣憤,打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位年紀大的村民勸阻了大家,說:「我們還是把這件事報告給縣令,向他請示該怎麼辦吧。」

    宋就耐心地勸導村民說:「如果你來我往沒完沒了地這般鬧下去,只會結怨越來越深,最後把事態鬧大,引起禍患。我看最好的辦法是,你們不計較他們的無理行為,每天都派人去替他們給西瓜澆水,最好是在夜間悄悄進行,不聲不響的,不要讓他們知道。」

    魏國村民依照宋就的話去做了。從這以後,西邊楚國的瓜一天天長好起來。後來,魏國村民的行動被楚國村民發現,他們大受感動,兩邊就親如一家了。

    陶淵明與陸澄的區別

    (讀書方法要靈活)

    晉代陶淵明是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自然清新,樸素優美,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對後代文學有很大影響。他曾這樣總結他的讀書方法「閑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從讀書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但是他讀書並不是字斟句酌,而是 「不求甚解」,以期與古人心靈的契合。

    南北朝有一名學者叫陸澄,他從小好學,一生好學不輟,手不離書,可是卻沒有任何成就。他曾經用了三年時間將《易經》背得滾瓜爛熟,但對裡面的意思卻搞不明白。他想編一部史書,但是也沒有完成。他為讀書而讀書,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也沒有看到書中的精華,所以雖然讀了一輩子書,也不能成為大學問家。

    傾盆大雨

    (巧化尷尬)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並素以風趣幽默出名,經常用非常巧妙的方法化解尷尬。

    有一次,他在家中與朋友聚會,正當大家談笑風生的時候,他得妻子突然闖進來,先是大吵大鬧,言語不堪入耳;蘇格拉底已習慣這一切了,於是就坐在一邊抽起煙來,這時他老婆看到他對自己不理不睬的,更是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來,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頭一潑,隨即就把一盆水潑到丈夫的頭上,頓時蘇格拉底全身濕淋淋的。

    朋友們都以為一場惡鬥即將發生,然而,蘇格拉底沒有發火。大家都非常納悶地反問:「你妻子大吵大鬧,怎麼你都不生氣?」蘇格拉底看了看大家,幽默地說:「我早已料到,雷聲過後,必定是場傾盆大雨。」在場的人都不禁大笑起來,他的妻子也漸漸地退了出去。就這樣,一場眼看就要發生的「干戈」,頃刻之間化成了「玉帛」。

     

     意林故事

    宓子賤與巫馬期

    原來,宓子賤做過單父的地方官。平日,大家只見他整天彈琴作樂,悠閒自得,根本沒見他走出過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單父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後來,宓子賤離開了單父,接替他的是巫馬期。巫馬期每天天沒大亮,星星還沒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裡繁星密佈才疲憊不堪地返回公堂。巫馬期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無不親自處理,好不容易才將單父治理好。

    巫馬期聽說宓子賤治理簡直不費什麼氣力,可單父也一樣富足,便特意到宓子賤府上求教,探討治理單父的竅門。宓子賤得知巫馬期來意後,微微一笑,說道:「我哪裡有什麼治理的竅門呀。只不過我治理單父時憑借大家的力量。而你治理單父時,只是用你自己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理當然辛苦不堪,而我動員了大家的力量,依靠眾人當然使我自己安逸得多了。」

    宓子賤與巫馬期同在單父做官,同樣將單父治理得很好。然而一個工作得悠閒,一個工作得辛苦,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結果。

    如何開門

    兩個兒子大了,一個富翁老了。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富翁百思不得其解。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遺產。

    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

    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

    但是面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

    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裡。

    酒畢竟不同於水

    一個人喝了許多酒後耍酒瘋,被扭送到法庭。那人預感到法官要懲罰他酗酒,就說:「首先我想向法官提幾個問題。」

    「你問吧!」

    「我如果吃了沙棗,這不好嗎?」

    「沒有什麼不好。」法官回答。

    「如果我再喝些水,這有罪嗎?」

    「沒有罪。」

    「然後我躺在陽光下曬一會兒,這是不是犯法?」

    「當然不是。」法官說。

    「那為什麼我喝了棗加上些水放在陽光下釀成的酒,您就說有罪,並聲明禁止呢?喝了這種酒,您就認為破壞了法律嗎?」那個人質問法官。

    法官想了想,沒有回答他的質問,而是反問道:「先生,現在我向你提幾個問題。如果我向你潑一點水,這會使你得病嗎?」

    「不會!」那人回答。

    「如果我往你頭上倒點黏土,你會殘廢嗎?」

    「當然不會!」

    「那麼我把黏土摻些水做成磚頭,再放在太陽下曬曬,然後用這種磚頭猛力擊你的頭,這有什麼後果?」

    「磚頭會打破我的頭,甚至我可能死去!」那人回答。

    「那很好,」法官說,「你提到的這種酒也是這樣。如果用水和黏土做成的磚頭會砸破頭,那麼用水和棗釀成酒,喝了會酗酒鬧事,破壞法律。」

    當面對別人狡辯的時候,你不需著急,也不用生氣,只需學著對方的方法,把他的「球」「踢回去」就行了。

    智擒魚鷹

    一個人有一片魚塘,他每年都要靠這片魚塘來養活家人。可是,魚塘附近有好多魚鷹,常常一群群地來抓魚吃,趕也不好趕,抓又抓不住,養魚人很發愁。

    有一天,養魚人忽然靈機一動,想出個好辦法。他紮了一個稻草人,讓它伸開兩臂,穿著蓑衣,戴著斗笠,還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個養魚人的樣子。養魚人把稻草人插在魚塘裡嚇唬魚鷹。起初,這還真嚇住了魚鷹。

    可是漸漸地,它們見魚塘裡的人總是一動不動,就起了疑心,不斷地大著膽子飛下來看。這樣一來,它們很快就發現這是個假人了,就又飛下來啄魚吃。魚鷹吃飽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邊曬太陽邊休息,很是悠閒。

    養魚人生氣極了。良久,他忽然又心生一計。

    養魚人悄悄把草人從魚塘裡拔出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裡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樣伸開雙臂站在魚塘裡面。

    魚鷹又來了,它們以為還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膽地下來吃魚。吃得飽飽的,然後又飛到養魚人的斗笠上休息。養魚人趁著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魚鷹的爪子。魚鷹使勁地鼓動著翅膀,可是怎麼也掙不脫。

    隨著情況的變化,我們採取的方法也要隨之變化。

    打蚊傷父

    從前有個人,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為生。這個人謝頂謝得早,頭髮已經全都掉光了,腦袋光禿禿的。

    一天,這個人帶著兒子一起到河邊洗衣服。衣服洗完了,父子倆就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時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氣酷熱難當。染衣人身子乏了。於是,他就近在河邊找了棵大樹休息一下。時間不長,染衣人的鼾聲就響了起來。

    染衣人睡得正香,一隻蚊子飛了過來,叮在他的禿頭上面,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

    他的兒子很愛自己的父親,是個孝順的年輕人。這會兒,他看到蚊子叮在父親頭上,不禁非常生氣。他用手指著蚊子狠狠罵道:「你這個下賤的壞蛋,竟然敢吸我父親的血!你等著,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你!」

    他先準備用手去拍打蚊子,又轉念一想:手拍實在太輕,不能這麼便宜了蚊子!這樣尋思著,他走過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來,照準父親頭上的蚊子,掄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過去。

    結果蚊子馬上飛走了,沒有被打中,他父親卻被當場打死了。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夠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棒不但沒用反而還幫倒忙。所以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應該考慮它的功能是否與問題相適應,面對同一個問題,方法絕不是越強硬越好。一旦用力過猛,還有可能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釣魚的訣竅

    兩位老漢在河邊釣魚,他們一人蹲在一塊石頭上,神情十分專注。

    一個老漢一次又一次地起竿,不斷地將釣上來的魚放進魚簍裡;而另一位老漢的魚簍裡卻空空的,他一條魚也沒釣到。沒釣到魚的老漢有些沉不住氣了,他跑到那位釣魚多的老漢身邊,對他說:「老哥,您已釣了這麼多的魚了,而我從一早到現在連一條魚也還不曾釣到。咱倆用的魚食一樣多,釣鉤下去一樣深,可是結果卻完全不一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那位釣魚多的老漢說:「我倒有一些體會跟你分享:比如說,在我開始放下釣鉤時,我心裡想的並不是釣魚這件事,因此,我不急不躁,我的眼睛也很平和而不是四下搜索張望,我的神情也不變,魚就放鬆了戒備,忘記了我是釣魚人,它們在我的釣鉤旁游來游去,因此很容易上鉤,我也就容易釣到魚。我看你呀,就不像我這樣,而是心裡老想著魚,心情十分急切,眼睛老看著游來游去的魚,這樣你的神情變化太多太明顯,魚看到你這副神態,它們會十分緊張,自然都被嚇跑了,那又如何釣得到魚呢?」

    這位老漢恍然大悟。於是他按那位老漢說的去做,靜下心來,全神貫注。不大一會兒,他也接連釣上來好幾條魚。

    兩個老漢釣魚,外部條件一樣,可是方法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應用與創新

    「有用的就是好方法」對嗎

    馬基雅弗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但是,事實是如此嗎?

    許多人認為美國的肯尼迪家族是一個受到詛咒的家族,因為這個家族中的慘禍不斷。而詛咒就是來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老約瑟夫‧肯尼迪。老肯尼迪是愛爾蘭移民,一生貧困。約瑟夫 ‧肯尼迪從小就立志要出人頭地。25歲時,他趁華爾街的股市大崩潰之時,賺了第一桶金。之後,他索性做起走私酒的生意, 自資拍電影,巴結總統。總之,為了賺錢,他無所不用其極。他生前教導四個兒子有一句名言:「記住,第二位置,就是輸家。」肯尼迪家族受詛咒,就是因為約瑟夫‧肯尼迪為人太不擇手段,做事也太絕了。他在1969年以81歲高齡逝世,在世時兩個兒子遇刺身亡,備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苦。

    當然,人人都希望成為百萬富翁,想賺大錢的目的固然無可厚非,但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卻是不可取的。如今,我們卻看到很多人為了達到各種各樣的目的,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例如,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圈,明星們為了提高知名度不擇手段,緋聞滿天飛,把私生活放在大庭廣眾之下炒來炒去。可是放眼看去,這樣的人大多如曇花一現,不會長久下去的。這樣換來的成功也一定不會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