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話題:個性
思路
- 個性是個人特有的性格
- 個性讓世界多姿多彩
- 個性體現一個人的價值所在
- 有個性才能有所創造
- 應尊重別人的個性
- 個性的生成受環境的影響
- 缺乏個性使人平庸
- 不同的個性之間應相互包容
- 創作上的個性差異使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名言
- 我們不必羨慕他人的才能,也不必悲歎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個性魅力。
——松下幸之助
- 人們生而平等,但又生來個性各有千秋。——弗洛姆
- 有些真正可貴的東西,很可能就是你看不慣的東西,帶個性色彩的東西。——李瑞環
- 良好的個性勝於卓越的才智。——愛迪生
-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際遇。如果你喜歡你的性格,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羅蘭
- 個性的造就由嬰孩時代開始,一直繼續到老死。——羅斯福
- 一個人的個性應該像岩石一樣堅固,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建築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 個性的生活在社會中,好比魚在水裡,時時要求相適應。——瞿秋白
- 一個人的悲劇,往往是個性造成,一個家庭的悲劇,更往往是個性的產物。——柏揚
- 我知道的東西誰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個性卻為我所獨有。——歌德
- 個性像白紙,一經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潔白。——黑格爾
- 個性和集體融合起來,人會失去個性,相反,只有在集體中,個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覺醒和完善。——巴比塞
- 個性是一個人的最大的需要和最大的保障。——斯賓塞
- 人的性格是扎根在骨頭裡和血液裡的。——高爾基
- 人要勤奮自強,保持自己的個性。——德萊塞
- 壞的天性養成不好的習慣。——伊索
- 要測量一個人真實的個性,只需觀察他認為無人發現時的所作所為。——佚名
- 個人主義是一劑致命的毒藥,而個性卻是日常生活的食鹽。——佚名
經典素材
比爾·蓋茨的獨特個性
(個性創造成功)
名人似乎總有與眾不同之處,蓋茨之所以會成為當今電腦世界的顯赫人物,其獨特的性格特徵也許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尋常。對小時候的蓋茨來說,在課堂上睡覺是常有的事。他的生活極其緊張,三天不睡覺對他來說如同家常便飯。據一位朋友說,他通常36個小時不睡覺,然後倒頭便睡上十來個小時。蓋茨睡覺的習慣很獨特,他從不在床單上睡覺。累了的時候,他就躺在他那張亂糟糟的床上,拉過一條電熱毯蓋在頭上,不管何時,也不管環境如何喧鬧,他總能馬上進入甜甜的夢鄉。蓋茨至今仍保持著這個習慣,當他坐飛機時,他常用一條毯子蓋在頭上,然後整個航程中酣睡不止。在同學眼中,蓋茨極有個性。他在談話、閱讀或沉思時,總習慣把頭置於雙手之間,身體前後猛烈地搖擺。有時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甚至還會瘋狂地揮舞手臂。
野性
(有個性才能被人重視
IBM總經理沃森信奉一段名言:野鴨或許能被人馴服,但是一旦馴服,野鴨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無法海闊天空地去自由飛翔了。他說:「對於重用那些我並不喜歡卻有真才實學的人,我從來不猶豫。然而,重用那些圍在你身邊盡說恭維話,喜歡與你一起去垂釣的人,是一種莫大的錯誤。與此相比,我尋找的卻是那些個性強烈、不拘小節,以及直言不諱似乎令人不快的人。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圍發掘許多這樣的人,並能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那你的工作就會處處順利。」
新浪網前總裁王志東,也曾對他的外籍財務總監說道:「吵架是你的價值,如果你不跟我吵架,就證明你已經沒有用了。」王志東對財務總監的看法和IBM總經理沃森對「野鴨」的認識可謂異曲同工,讓人充分認識到個性的生命和力量。
高校之門向「怪才」、「偏才」敞開
(發展自己獨特的個性)
胡堅是武漢市十四中學的一名學生,在2002年高考前的5月份,將自己在網絡上受到很高評價的三篇小說、一篇在《東方》雜誌上發表的教育論文,結集為《憤青時代》一書出版,並且公然聲稱: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北京大學的特招。一些新老文化名人和作家比較一致地對胡堅的才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憤青時代》的成熟表示驚異。但是,北大以無制度可循為理由,拒絕了胡堅。
但不久以後,國家教育部就出台了有關規定:部分高校可自主錄取5%的新生。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將首次向「怪才」、「偏才」敞開校門。作為自主招生五類重點考慮對像之一,「怪才」不要求每門功課都非常好,但在某一方面要特別優秀。雖然這還只是兩所學校的試點工作,但它預示著惟分數論的考試制度將發生變化,人才培養方式將走向多元化,預示著像胡堅這樣的「怪才」學生也有可能踏入大學的殿堂。
「哪一筆是自己的」
(藝術最重個性)
劉石庵是清乾隆年間的書法家,他能集各家之長而又自成一體,形成了豐腴厚重的獨特風格。劉石庵有個學生,是另一位書法家翁方綱的女婿。翁講究「筆筆有來歷」,寫字處處以古人為典範,不像之處,便認為是敗筆。當他的女婿問他對劉石庵的書法有何看法時,翁方綱不以為然地說:「去問問你老師哪一筆是古人的?」他單純憨厚的女婿沒注意這句話的挖苦口氣,真的去問老師劉石庵,劉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你回去問問你岳父,哪一筆是他自己的?」這針鋒相對地質問,表現了兩位書法家不同的藝術見解。
而後人對有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的劉石庵作品的喜愛,也表明了人們對兩個人的態度。
「叛逆男孩」與教育環境
(環境影響個性的養成)
高小豐,一個曾讓老師和家長很頭痛的「問題學生」,日前被全英排名第四的謝菲爾德大學航空航天專業「本碩連讀」班錄取。在成都七中上初中時,由於忘帶作業、遲到、上課說話等問題,高小豐經常受到老師難聽的責罵、罰站、請家長等處罰,這讓倔強的他感覺和老師「處不好」,乾脆「破罐子破摔」。高中時,厭學情緒達到頂點,成績一落千丈,成為班上倒數一二名。曾在英國工作過的父親決定給孩子換一個教育環境試試。在新環境裡,高小豐發現「這裡老師和學生是朋友,對學生的每個創造性思維都加以鼓勵。不僅教授英語,還教授國外的學習模式和課程」。為了彌補自己以前所失去的一切,高小豐努力學習,以行動證明了自己——除英語外,所有科目都是優。還專門參加了外教的雅思培訓班,4個月後,雅思一舉考得6.5分,口語更高達7分。
環境塑造人,環境影響人。高小豐到英國後學業上的成功,固然是因為他個人認識上的提高,主觀上的努力,但英國寬鬆和諧的師生關係,張揚學生個性的教育環境,也起了相當巨大的作用。高小豐的成長經歷,最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如何創設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愛因斯坦的「陋習」
(習慣體現個性)
在反對物質拖累的鬥爭中,愛因斯坦對那些因攜帶過多的瑣碎東西而使生活複雜化的人表示可憐。有一次,他提著妻子為他整理好的手提箱去倫敦,然後又一動不動地提回來了,他說沒有機會用。他穿鞋不穿襪子,為此,他曾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說:「我發現不穿襪子能很方便地穿鞋,穿襪子容易破,為了減少我妻子洗、補襪子的麻煩,從今後我再也不穿襪子了。」他出門明知下雨也不帶遮雨的東西,朋友要給他帽子,他笑著說:「幹什麼?正因為我知道要下雨,才沒戴帽子,帽子還不如頭髮幹得快。」
錢鍾書淡泊名利
(淡泊的個性)
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是個「甘於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傳,更不願在報刊上露面。他的《圍城》出版了,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許多人對這位作家比較陌生,想見一見他,都被謝絕了。
一天,一位英國女士打來電話,她很喜歡《圍城》,想見見錢先生。錢先生婉言謝絕沒有效果,便以特有的幽默語言對她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非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有一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開價16萬美元,邀他去講學半年,食宿全包,可偕夫人前往。而且,該大學只要求他一周授課一次,每次40分鐘,半年只講12次即可,如此優厚待遇,幾乎令人咋舌。可錢鍾書卻不為所動。
貝多芬不為權貴讓路
(剛直的個性)
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他的名聲享譽世界,一生的作品種類繁多。他不僅才華出眾,而且為人剛直。
一天黃昏,貝多芬和他的一位詩人朋友在維也納的一條林陰道上散步。突然,在街心漫步的人群紛紛退到路旁。原來是奧國王子和一群貴族出來遊玩。詩人立即拉著貝多芬向路旁走去。「慢著,」貝多芬輕蔑地一瞥,說,「管他什麼王子王孫,別向他們的榮華屈服,那夥人是偶然出生在闊人家的,而咱們——貝多芬和你,是經過不知多少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的。王子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而我貝多芬,永遠只有一個。」說完,他挽著詩人的手臂,挺起了胸脯,又繼續向前走去。
「強項令」董宣
(寧折不彎的個性讓人尊敬)
東漢光武帝時,董宣為洛陽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僕人大白天殺了人,躲在公主府中,官吏無法逮捕他。一日,湖陽公主外出,那僕人陪乘在側。董宣便候在路旁,等公主的車駕一到,就用力攔住,面斥公主過失,並將那個僕人就地處決。公主回去後,就哭告光武帝,光武帝為了讓姐姐出氣,召來董宣讓他磕頭謝罪。誰知,面對掌握著生殺大權的天子和怒氣沖沖的公主,董宣堅決不從。光武帝下令將他按倒,可他兩手撐著地面,硬挺著脖子,死也不低頭,光武帝無奈,也被其耿直所感,只得作罷。此後,董宣獲得了一個「強項令」的雅號。強項,硬脖子也。
城市化要注重個性
(缺乏個性,便是平庸)
高樓大廈、立交橋、綠地、五顏六色的燈光……來自祖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在讚歎國家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紛紛提醒,我國在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中,應注重培養城市個性,避免「千城一面」。
城市個性,是一個城市的特色、景觀或氣氛,它是城市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現代城市不能光有缺乏個性的華麗外表,而應當有著深刻的自然、歷史和文化內涵,這是城市品位提高的重要因素。
當前,很多地方熱中於城市規模的擴大和美化、亮化、綠化,一些文化名城失去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一色火柴盒式的建築或總體上顯得雜亂無章的城市面貌,將民族建築文化衝擊得面目全非,有的地方甚至把古建築破壞殆盡,留下千古遺憾。
今天,城市建築外形單一城市規劃大同小異,城市就像流水線上下來的產品,中心商務區,廣場,步行街,環線……像是做八股文一樣。
歐洲的國家,他們的城市個性非常明顯,每一個城市,都能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近年來,有些大城市開始看重居住環境,開始栽花種草,修建公園、廣場等休閒娛樂場所。但從城市的整體功能衡量,依然是在求新、求變的低層次上運行,還沒有提高到培育城市個性的高度來規劃和建設。
城市化是我國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階段,走向小康社會的人民群眾,要的不僅是房屋和交通、服務,還有個性、環境和文化等精神性的需求。
青春組合的缺點
(一味模仿導致缺乏個性)
近年來的內地歌壇,音樂組合如雨後春筍般紛紛露出頭來,然而遺憾的是,能夠像日韓組合一樣有相當市場號召力、真正成氣候的卻鳳毛麟角。行家們認為,缺少個性是他們的致命弱點。
在亞洲音樂節青春組合大賽決賽現場,記者看到不少組合在炫技上大做文章而忘了在唱功上下功夫。「哈日」、「韓流」的風格不僅影響了選手們的裝束,而且連所謂的高難度動作都擺脫不了「日韓」的影子。雜耍般的「舞姿」固然能贏得滿場的喝彩,但選手們眼花繚亂的「邊舞邊唱」自然就顧不上嘴上功夫,好在有快節奏伴奏的「掩護」,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但卻欺騙不了評委靈敏的耳朵。
著名音樂人徐沛東曾對國內組合作過一番評價。他認為目前國內的組合雖然從服飾、頭飾乃至舞步都在追求標新立異,但音樂、舞蹈和裝束都相差無幾,與日韓的組合也差不多,一味模仿,缺少個性。徐沛東認為,音樂組合應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音樂,然後按照自己的音樂風格去設計與此相配的形象。因為最終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音樂本身。這方面,由兩個搞獨唱的男孩組合而成的羽泉演唱組合走紅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好好先生
(沒有個性的人是可悲的)
東漢末年,有個穎川人叫司馬徽,長期居住在荊州。
司馬徽從來不說人家的短處,別人和他談什麼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說「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一向都安好嗎?他答道:「好」。
又有一天,有個老朋友十分傷心地談起他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說:「大好」。
司馬徽的妻子等那位朋友走後,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你是賢德之人,所以相信你,把心裡話說給你聽;可是你聽人家說兒子死了,反而稱好,這算什麼?」
司馬徽不慌不忙地回答他的妻子說:「你的話也是大好!」他的妻子又氣又惱,弄得哭笑不得。
現在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沒有個性,不願得罪人,一味敷衍的人。這個典故就來自司馬徽。
天才的消亡
(藝術沒有個性就沒有價值)
他是一位天才的書法家,9歲時參加日本青少年書法展,就在東京掀起一股旋風。四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總價值1400萬日元。當時,日本最著名的書法家小田村夫曾這麼預言:在日本未來的書壇上,必將會升起一顆璀璨的新星。二十年過去了,一些默默無聞的人脫穎而出,而他卻銷聲匿跡了。是誰斷送了這位天才的前程?2001年九州島櫻花節,小田村夫專門拜訪這位小時候名震四島的天才,在看了那位天才書法家的作品之後,仰天長歎說:右軍啊,你毀了多少神童!
右軍是指王羲之,一千六百年前的中國書法家。原來,這位小神童臨摹王羲之的書帖成癮,經過二十年的苦練,把自己的書法個性磨得一點都沒有了。現在,他的字與王羲之的比較起來,幾乎能夠達到亂真的程度,可是自己的東西一絲都找不到。在鑒賞家眼裡,他的書法已不再是藝術,而是令人生厭的仿製品。
一個天才因模仿另一個天才而成了庸才。千萬不要丟失自己的個性,那是一個人惟一真正有價值的地方。縱觀古今,凡是成就了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堅持自己的個性和特色,敢於從流俗和慣例中出列的人。
意林故事
對「哈佛女孩」說不
《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一炮打響後,《我家笨笨上劍橋》、《輕輕鬆鬆上哈佛》、《耶魯男孩》、《牛津圓夢》等「製造天才」的「經典」書籍陸續問世。
然而在對這類書籍的一片叫好聲中,有個5歲的青島小女孩,卻勇敢地站出來,大聲地說不!原來,這個小女孩的媽媽是《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熱心讀者兼身體力行者。按照書中描述的劉亦婷的培養模式,這位媽媽每天都要捧著一本名著,追著女兒,讀給女兒聽。時間長了,小女孩終於忍無可忍,捂著耳朵哭喊道:「我討厭劉亦婷,我再也不想聽名著了!」原本開朗的孩子,性格變得孤僻暴躁,家長不得不求助於醫生。喜劇變成了悲劇,青島小女孩的哭叫,但願引起千千萬萬個也正在拚命培養「哈佛女孩」家長的反思——每個孩子是不同的,他們所走過的成長道路肯定也不會相同。
被活活餓死的毛毛蟲
在法國,一位名叫法伯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很有名的「毛毛蟲」實驗。
法伯在一隻花盆的邊緣上,擺放了一些毛毛蟲,讓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與此同時,在離花盆6英吋的地方撒了一些它們喜歡吃的松針。由於這種蟲天生有一種「跟隨」的習性,因此只見它們一隻跟著一隻,繞著花盆邊緣一圈又一圈地爬行。時間慢慢地過去了,一分鐘、一小時、一天……毛毛蟲就這樣兜著圈子。在連續七天七夜之後,它們飢餓難當,精疲力竭,結果全都死去了。
在對這次實驗進行總結時,法伯的筆記裡有這樣一句話——「毛毛蟲中如果有一隻稍微與眾不同,它們就能馬上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保留自己的個性
狗和狼交了朋友。狗對狼說:「我看過不少文章,據學者們考證,動物中最忠誠最勇敢的是狗。我們狗,無論是服務態度、戰鬥精神,還是工作能力,都是別的動物所不能比的。真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你,他們對你們狼的評價可是非常低的,他們說你們凶殘、暴戾,而且實際很愚蠢。」
狼問:「你們得到那麼好的評價,是不是由於你們會看門,會守夜,會向他們搖尾巴,甚至還會搞偵察是嗎?」「我想是的,」狗說,「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成績,我們因此感到榮耀。」「我明白了,」狼說,「人的那些評價是以對他們馴服的程度作為標準的。那麼,我們寧可得到惡意的評價,而不希望享受你們那些輝煌的榮耀。再見吧,朋友。」
狗是人類要求它怎樣做就怎樣做的動物。當然,它那樣子得到了人類的許多讚揚,但是,它在朋友狼的眼裡卻成了沒有個性的人,也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的人。
當然,我們不是說狗一點好處也沒有,狗的忠誠還是要有的,但在忠誠的同時不能失去自己的個性。
同樣,我們做人也要保留自己的個性,不要成為別人使喚的工具。試想,如果你從小就什麼事都按照爸爸、媽媽、老師的話去做,長大了還會有自己的個性嗎?做事還會有自己的主張嗎?因此,我們不能按別人的標準來做人。
個性太狂傲往往不容於世
禰衡是魏晉時期的人,年少時就有辯才,為人剛毅傲慢,恃才傲物,不合於時。曹操曾召他做擊鼓的小官,他竟在宴會上當著眾人的面擊鼓罵曹操。後來他又辱罵黃祖,終於被黃祖所殺。
教育不應該抹殺個性
曾經有一位老師問小學生:「雪融化後變成什麼?」一個小男孩搶先回答:「雪融化後變成水。」另一個小男孩想了想說:「雪融化後變成泥土。」有個調皮的小女孩則回答:「雪融化後變成春天。」第一個小男孩得到滿分,老師表揚他反應快,回答準確。第二個小男孩得到60分,老師責怪他拐彎抹角。小女孩得到的卻是:零分加訓斥。
應用與創新
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
「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隻手……」這是意大利詩人馬拉古茲寫的一首詩。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層出不窮。有個出生在湘西的孩子,讀了幾年小學後,12歲隨父親到廈門上初中。他不喜歡上那些課,成績差,老留級。他喜歡塗鴉,喜歡上了木刻、雕塑,喜歡讀他喜歡的書。他15歲就有一幅《下場》發表在《大眾木刻》上。後來,無論是木刻繪畫還是雕塑都成了名家,還成了中央美院的教授。他叫黃永玉。
還有個孩子,他出生在19世紀布拉格的一個中產家庭,很聰明,個子不矮,不算難看,可他認為自己「曲背斜肩,手足無措,不敢照鏡子」。平時他會感到無端的自卑和抑鬱,安全感只有「走路、穿衣、沐浴、閱讀,還有閉門家中」。他甚至害怕結婚,結婚前夕居然在日記上草擬出7條「結婚/不結婚」的得失比較,與自己辯論。他就是這樣一個心理殘疾兒。惟一的是他喜歡讀書,喜歡幻覺似的思考,對人生有不少別人想不到的看法。他的病痛和未婚反而讓他擺脫了日常工作和家庭羈絆,促成他的悉心寫作,共出了70餘部短篇小說和3部長篇小說。他叫弗蘭茲·卡夫卡。
現在很多人都很關注中國的教育制度,認為它培養的都是一些沒有獨立個性的人,長大了也難以做出突出的貢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針對韓寒和王小平退學寫作的事說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退學的人越多,中國的人才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