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

相對的東西可以互相轉化

相對的東西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

平凡與偉大是相對的

偉大和渺小是相對的

美和丑是相對的

絕對寓於相對之中

缺點與優點也是相對的


 名言

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真理。——毛澤東

只有當你身處最低山谷的時候,你才可能感覺置身最高的山峰會有多麼壯麗。——尼克松

只要太陽照著它,污物也會閃閃發光。——歌德

當你的歡樂和悲哀變大的時候,世界就變小了。——紀伯倫

謬誤之中有真理,真理之中有謬誤。——羅·勃朗寧

在純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純粹黑暗中一樣,看不清什麼東西。——黑格爾

人走上患難的道路,每一分鐘都顯得很長很長。——雨果

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但卻使耳朵的聽覺更為靈敏。——莎士比亞

疾病使健康舒服,壞使好舒服,餓使飽舒服,疲勞使休息舒服。 —— 赫拉克利特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曾國藩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

積於柔則剛,積於弱則強。——劉安

不清不見塵,不高不見危,不光不見削,不盈不見虧。——王充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而小天下。——《孟子》

哪怕是朝同一方向多走半步,真理也會變為謬誤。——列寧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老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不進則退,不喜則憂,不得則亡,此世人之常。——佚名

有了陰影,光明才更具耀眼。——佚名

歡樂和痛苦從來就是一體。——佚名

對於每一個不利條件,都會存在與之相對應的有利條件。——佚名


  
 經典素材

張瑞敏的話
(難與易是相對的)

青島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常引用老子的一句話:「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抓「易」抓「細」就是海爾管理的靈魂。張瑞敏還曾提出:管理就是要反覆抓,抓反覆。「反覆」是管理時間效應體現的最佳方法。張瑞敏還曾提出一個解釋:什麼叫不簡單?把簡單的事做好就叫不簡單;什麼叫不容易?把容易的事做好就是不容易。這句話十分重要,他從企業價值觀的高度定性了成功的標準,這對海爾人做小事、做細事奠定了很好的標準;張瑞敏在海爾倡導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每天工作提高1%」的要求是海爾提出的,我們很多傳統企業的口號往往是「大於……」,「1%」與「大於」的反差也許就是海爾超群的關鍵。

不同的創作習慣
(喧鬧與安靜是相對的)

俄羅斯大詩人普希金創作的時候,要絕對安靜。他獨自躲到鄉間去還不夠,還必須叫別人把自己鎖在屋子裡。僅僅在吃飯時放一小會兒風。否則他就一字無成。

普希金的這種創作習慣使果戈理十分驚訝,因為果戈理寫作期間,是人越多越吵越好。他在給謝維遼夫的信中承認:「真是怪事,當我獨自一人的時候……沒有其他事可做的時候……我卻不能也無力創作……在我感到寂寞的地方,我是什麼都幹不了的。現在所印出來的我的作品,都是忙碌時寫成的。我晚上越忙,回家時就越有靈感。」1838年7月,他從詹薩諾去阿爾巴諾,途中突然遇見一個高坡上的嘈雜異常的小飯店。他創作興趣立刻湧了上來,擺張搖晃的小桌子,取出《死靈魂》第一卷的手稿本。在煙霧繚繞的令人窒息的環境中,在乒乒乓乓的檯球聲中,在跑堂們來回奔走與吆喝聲中,在極度的喧嚷中,果戈理彷彿沉入了夢境,一動也不動地寫了整整一章。後來他對別人說:

「我認為這一段文字是最有靈感的文字之一。我寫東西的時候很少這樣振奮過。」

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天分與苦難是相對的)

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傑,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中年後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想,他們也都是由於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帕格尼尼4歲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牙齒全部掉光;47歲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又成了啞巴。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已小有名氣;12歲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之後,他的琴聲幾乎遍及全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鬥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上帝給了你一分的天才,相對的你也會承受苦難。

『一』字最難寫
(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

有一次,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向蜚聲中外畫壇的李苦禪老先生請教:「先生知識淵博,我想請教一下,您認為漢字中什麼字最難寫?」只見老先生沉思了片刻,然後說:「要說最難寫的字,我個人認為,還是『一'字最難寫」。郭蘭英不禁大為驚訝,又接著問:「為什麼?」李老接著說:「的確如此,一提起『一』字,有人就會不屑一顧地說,不就是『一橫』嘛,有什麼難寫的,再簡單不過了。對此,我卻不敢苟同。恐怕人人都會寫『一橫』,但有多少人能把『一』字寫得合乎標準的『筆直』?」乍聽之下,不解其意,然而,我們仔細想一下,老先生的話的確含義深刻。

世間的事最簡單的往往又是最難做到的。

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三件寶」
(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人生)

張承用是湖北安陸人,1978年入伍。在華陰兵器實驗中心20年,他六次變換工作崗位,無論在哪兒,他都屢屢建功立業。張承用當班長18年,曾帶過10多個省市的多名戰士,他們當中85%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張承用的宿舍,有他專門為過橋準備的「三件寶」:氣筒、膠水和銼刀。十幾年過去了,氣筒換了一個又一個,膠水用完一筒又一筒,「三件寶」從沒斷過。大水中護送一對父子過河,他把救生衣穿在素不相識的孩子身上;碼頭邊及時搶救受傷群眾,他為他們贏得了挽救生命的時間;冰河裡,他又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奮力救起一個落水少年……
20年來,張承用在平凡的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為人民服務的職責。1997年6月13日,國防科工委授予他「雷鋒戰士」的榮譽稱號,並受到江澤民同志的親切接見。

蝴蝶效應
(小與大是相對的)

蝴蝶效應是美國混沌學家愛德華‧洛倫茲首先提出來的。1961年冬天,洛倫茲在一次科學計算時因為對初始輸入數據的小數點後第四位進行了四捨五入,而造成了輸出結果與上一次的迅速偏離,使前後計算結果的兩條曲線相似性完全消失了。18年後,洛倫茲在華盛頓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即使各種誤差和不確定性很小,也有可能在過程中將結果積累起來,經過逐級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氣運動。接著,他舉出了一個後來聞名於世的例子: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它告訴我們,事物之間不僅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而且還具有種種發展演變的連鎖效應。這就像蝴蝶扇動翅膀而產生的微弱氣息,最終有可能形成一場龍捲風。

巴林銀行的失敗
(小失誤造成大破產)

西方的一首民謠: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一件極小的事情,可是小事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1995年2月17日,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都以最醒目的標題報道了一個相同的事件:巴林銀行破產了。全世界都為此震驚了。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巴林銀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有233年歷史,在全球範圍內掌管著270多億英鎊的業務。它曾創造了無數令人瞠目的業績,在世界證券史上佔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然而,創造了無數輝煌的巴林銀行,卻毀在了一個期貨與期權結算方面的專家裡森的手上。而這一切的誘因,竟然是一個小小的錯誤賬戶。

四大醜女
(美與醜是相對的)

中國歷史上有西施、貂蟬、楊貴妃、王昭君四大美女。這四大美女常常成為歷代文人騷客或褒或貶的吟詠對象。中國歷史上也有四大貌醜而德美、容陋而才佳的醜女。

古代最出名的醜女是黃帝的妃子嫫母,她為人賢德。傳說,黃帝敗炎帝,殺蚩尤,皆因嫫母內助有功。

第二個就是奇醜無雙的無鹽。她關心國家大事,曾自己去謁見齊宣王,當面指責他的奢淫腐敗。宣王十分感動,立她為後。元人還將她的事跡編成雜劇,讚揚她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第三位指的是東漢賢士梁鴻的妻子孟光。為人十分賢惠,舉案齊眉就是讚揚她的。她隨梁鴻隱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織,吟詩彈琴,夫唱婦和,過著清貧而和諧的生活。

第四個就是東晉阮德慰的女兒。許允娶了她,發現她貌醜容陋,匆忙跑出新房,從此不肯再進。她據理力爭,教育丈夫,讓丈夫心服口服。後來,夫妻相敬相愛,感情和諧。


另外,諸葛孔明的妻子據說也是一位相貌醜陋的女子,但是才智遠在諸葛亮之上。她們雖沒有美麗的外表,但是真正的美是內在的。

中規中矩也有錯
(對與錯)

晏子是古代名臣,他的才智一直為人所稱道。可就是這絕頂聰明的晏子,卻做了一件令人十分不解的事。晏子突然辭去手下為官三年,一貫謹慎的高繚,周圍的人奇怪極了,紛紛探問其故。晏子卻說:「我是不中用的人,正如彎曲的木頭,需要用墨斗來取直,用斧頭來砍,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繚三年來看見我的過錯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何用處?所以我只好把他辭掉。」在晏子看來,高繚的錯誤就在於不言人過。晏子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需要身邊人的提醒和出謀劃策。一個辦事十分周全,從沒辦過一件錯事的人,往往也是一個沒有任何開拓進取精神、不能勇挑重擔和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意林故事

助聽器

約翰的母親配了助聽器,走出醫院時,第一句話就是:這裡的車子怎麼那樣吵?回到家,更是麻煩了!老人家開始抱怨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太大,又說鸚鵡叫得令她想過去把它掐死,甚至電話鈴響和別人打噴嚏,都能把她嚇一大跳。

於是過去惟恐鈴聲不夠大,甚至得將無線電話放在她枕邊的事情,全做了180度大轉變,親友未進門,更得早早叮囑:別再對著老人家的耳朵猛喊。她自己的嗓門也突然降下了一大半,過去如洪鐘的聲音,頓時變成了低語,好像說的都是秘密,她說不敢大聲,因為怕炸了自己的耳朵。
老人家便有些得意了起來,笑著警告家裡每一員,以後別想在背地裡說她壞話,因為連其他人關著門講話,她都可能聽得見。指著自己的耳機,老人家說:「我的耳朵比你們強,可大,可小,碰到你們講悄悄話,只要我把耳機調大聲一些,就成了順風耳!」

助聽器也有缺點,就是只戴在右耳,聲音即或發生在左邊,她也覺得從右邊傳來。現在右耳變得敏銳,左耳就完全沒有用了。在花園裡,只見她一面種菜,一邊不斷地轉頭四顧,尋找啁啾的小鳥和鳴蟬;行在街上,後面有車駛近,老人家總是做出要躲避的樣子,正如她所說:前10年,也沒覺得世界這麼吵。

對 岸

有一條河隔開了兩岸,此岸住著凡夫俗子,彼岸住著僧人。凡夫俗子們看到僧人們每天無憂無慮,只是誦經撞鐘,十分羨慕;僧人們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嚮往那樣的生活。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渴望著:到對岸去。

終於有一天,凡夫俗子們和僧人們達成了協議。於是,凡夫俗子們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們過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沒過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們就發現,原來僧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悠閒自在的日子只會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便又懷念起以前當凡夫俗子的生活來。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們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煩惱、辛勞、困惑。於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種種好處。

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著:到對岸去。

理髮師與徒弟

理髮師傅帶了個徒弟。3個月後,徒弟學成。

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留得太長。」徒弟不語。師傅笑著解釋:「頭髮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剪得太短。」徒弟無語。師傅笑著解釋:「頭髮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笑道:「花時間挺長的。」徒弟無言。

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面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道:「動作挺利索,20分鐘就解決問題。」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語。師傅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和金錢,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問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反過來,我沒一次做對過。」
師傅笑道:「不錯,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重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顧客面前鼓勵你,作用有二:對顧客來說,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言;對你而言,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希望你以後能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基督與猶大

一位大畫家為西西里城裡一座大教堂畫耶穌的傳記。他費了好幾年工夫,壁畫差不多都已畫好,就只剩下兩個最重要的人物:兒時的基督和出賣耶穌的猶大。

有一天,他看見一個小男孩,他的面貌觸動了這位大畫家的心,正是他所需要寫生的面龐。那小孩被畫家帶回了家,日復一日,耐著性子坐著讓他畫,終於畫家把聖嬰的臉畫好了。

但是,畫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當猶大的模特兒。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他深怕這一幅傑作會功虧一簣,所以繼續不斷地物色。

許多人自以為面目邪惡,都毛遂自薦,替他充當猶大的模特兒,但都不是老畫家心目中的猶大:不務正業、利慾熏心、意志薄弱的人。

一天下午,老畫家到酒店喝酒,一個面容憔悴、衣衫襤褸的人搖搖晃晃地走了進來,一跨進門檻就倒在地上。「酒、酒、酒。」他乞討叫嚷。老畫家把他攙了起來,一看他的臉,不禁大吃一驚。這副嘴臉彷彿雕鏤著人間所有的罪惡。

現在,猶大的模特兒終於找到了,於是老畫家如醉如狂地一連畫了好幾天。

工作正在進行的時候,那個模特兒竟起了變化。他神色緊張,樣子十分古怪。充血的眼睛驚惶地注視著自己的畫像。

那個模特兒低下頭,哽咽起來了。很久,他才抬頭,望著老畫家說:「多年以前,我就是您畫聖嬰的模特兒。」

盲人與健全人

一處地勢險惡的峽谷,谷底水流湍急,幾根光禿禿的鐵索橫亙在懸崖峭壁之間。經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澗底,屍骨難覓。這天,一行四人來到橋頭,一個盲人,一個聾人,兩個耳聰目明的健全人。鐵索橋是必須攀附了,路已至此,絕無退路。四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鐵索,凌空行進。盲人過橋了,聾人過橋了,一個耳聰目明的人過橋了,另外一個則跌下鐵索橋,喪了命。難道耳聰目明的人還不如盲人、聾人?他的弱點源於耳聰目明。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可以心平氣和地攀索。」聾人說:「我的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過橋的健全人說:「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干?急流與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腳穩固就夠了。」

得失之間

有一年,在比利時某畫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美國畫商看中了印度人帶來的三幅畫,標價為250美元,畫商不願出此價錢,於是唇槍舌劍,誰也不肯放鬆,談判進入僵局。那位印度人惱火了,怒氣沖沖地當著美國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畫燒了。美國人看到這麼好的畫燒了,當然感到十分可惜。他問印度人剩下的兩幅畫願賣多少錢,回答還是250美元。美國畫商見毫不鬆口,又拒絕了這個價格,這位印度人把心一橫,又燒掉了其中一幅畫。美國畫商只好乞求他千萬別再燒這最後一幅。當他再次詢問這位印度人願賣多少錢時,賣者說道:「最後一幅畫能與三幅畫是一樣的價錢嗎?」結果,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後一幅畫竟以600美元的價格拍板成交。

當時,其他的畫價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這間,而印度人這幅畫卻能賣到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燒掉兩幅畫以吸引那位美國人,便是採用了「以退為進」的戰略,因為他「有恃無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燒掉了兩幅,剩下了最後一幅畫,正是「物以稀為貴」。這位印度人還瞭解到這個美國人有個習慣,喜歡收藏古董名畫,只要他愛上這幅畫,是不肯輕易放棄的,寧肯出高價也要收買珍藏。聰明的印度人施展這招果然很靈,一筆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付出與索取

張生和李生兩人死後來到陰曹地府,閻王察看過功德簿後說: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惡,准許脫胎為人。但是現在只有兩種人可以選擇:付出的人與索取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必須過付出、給予的一生,另一個則必須過索取、接受的一生。然後由他們慎重選擇。張生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於是他搶先道:我要過索取、接受的一生!王生見此情景,也沒有別的選擇,就表示甘願過付出、給予的生活。

閻王聽其所願,當下判定二人的來世前途:張生過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輩子當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別人的施捨;王生過付出、給予的人生,來世作富翁,佈施行善、幫助別人。其實,付出與索取是相對的,關鍵是看你自己如何理解。


 


 應用與創新

絆腳石和墊腳石

一個走夜路的人不小心碰到一塊石頭上,他重重地跌倒了。他爬起來,揉著疼痛的膝蓋繼續向前走。他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前面是牆,左面是牆,右面也是牆。前面的牆剛好比他高一頭,他費了很大力氣也攀不上去。忽然,他靈機一動,想起了剛才絆倒自己的那塊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搬過來墊在腳底下呢?想到就做,他折了回去,費了很大力氣,才把那塊石頭搬了過來,放在牆下。踩著那塊石頭,他輕鬆地爬到了牆上,輕輕一跳,他就越過了那堵牆。

還有兩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挑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把兩個故事聯繫在一起也許有些牽強,但它們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境。但是事情都是相對的,在某種情況下,絆腳石也會成為墊腳石,困境也許就是以後成功的基石。

得與失

風浪中,船沉了,惟一一名倖存者被風浪沖到了一座荒島。每天,這位倖存者都翹首以盼,希望有船來將他救出。然而,他盼到花兒也謝了還是沒有船來。

為了活下來,他就辛辛苦苦地弄來了一些樹木枝葉給自己搭建了一個「家」。每天,他都會默默地向上帝祈禱。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當他外出尋找食物時,一場大火頃刻之間把他的「家」化為了灰燼,他眼睜睜地看著滾滾濃煙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滿了絕望。

第二天一大早,當他還在痛苦中煎熬時,風浪拍打船體的聲音驚醒了他——一隻大船正向他駛來。

他得救了。

「你們是怎麼知道我在這裡的?」他問。

「我們看見了你燃放的煙火信號。」

這個故事一直感動著我。過去,我常常為自己失去的東西而悶悶不樂,甚至後悔,從而把自己本應該豐富多彩的青春弄得黯然失色。其實,我們的一生,總在得失之間,我們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不至於因為失去而後悔,才能生活得更快樂。

失去日月,得到繁星;失去冬雪,得到春風;失去純真的童年,得到成熟的人生。失去的歲月中,擁有著獲得的財富;得到的成功裡,相伴著犧牲的苦痛。在得與失中體會成長的意味,在笑與淚中認識生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