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美好的事物會成為永恆的記憶

幸福生活是人類永恆的追求

真正的美是永恆的

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真善美是人類永恆的價值標準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時間是永恆的

母愛是永恆的情感

瞬間也能成為永恆

偉大的藝術必將成為永恆


 名言

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艾青

科學是永無止境的,它是一個永恆之謎。——愛因斯坦

惟有變化才是永恆的。——赫拉克利特

一天是永恆的縮影。——愛默生

愛是不會老的,它留著的是永恆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就以它為養料。
——左拉

讓逝者擁有不朽的榮譽,讓生者擁有不朽的愛情。 ——泰戈爾

人會死亡,書卻無朽。沒有任何人可以丟棄記憶。 ——富蘭克林·羅斯福

我豎起一座紀念碑,比銅還堅固,比巍巍的宮殿還高,無論是暴雨,無論是午夜的狂風,還是綿綿的歲月都不能摧毀它。——賀拉斯

除無常外,世界無恆久之事。——斯威夫特

時間沒有現在,永恆沒有未來,也沒有過去。——丁尼生

永恆並非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是在我們生前死後一直存在的一條無限長的直線。
——約·墨菲

永恆是眷戀時間的產物。——威·布萊克

永恆是變化的代名詞。——珍·古爾德

空雖有烏雲,但烏雲的上面,永遠會有太陽在照耀。——三浦綾子

即使是最溫和的戰爭,都意味著對人性和正義的永恆侵犯。——吉本

永生,就是世世代代都有人虔誠地捧著永生者的靈魂來衡量自己的人生。——佚名

看得見的事物是短暫的,看不見的事物才是永恆的。——佚名

  
 經典素材

骨灰鑽石
(永恆的紀念)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份永恆的情感,但是人的血肉之軀終歸有逝去的一天,如果自己的親人某一天告別人世,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一份永恆而美好的紀念呢?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這樣一種獨到而特殊的紀念方式——將親人的骨灰打造成晶瑩、美麗的「鑽石」,真正實現讓去世的親人「永垂不朽」。

美國芝加哥的一家紀念品公司宣佈它們已經發明了一種技術,把屍體焚化後的骨灰變成鑽石,作為珠寶讓親屬戴在身上,既是一種美麗的裝飾,又是家人對死者最好的紀念。

一名40來歲的美國男子在愛妻因病辭世後,專門來到芝加哥一家名為「生命珍寶」的公司,製作了一顆0.35克拉的「骨灰鑽石」。為該男子承辦他妻子葬禮的保羅說:「這顆『骨灰鑽石'非常漂亮,也相當珍貴,是紀念一個人生命的很好方式。」

其實,像這位男子一樣將自己親人的骨灰製作成「鑽石」的美國人正在日益增多。「生命珍寶」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越來越多的人想尋找一種更個性化的方式紀念親人。相對於那些一味痛苦、哀傷的場面,『生命珍寶'開創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紀念方式。」

凡·高的畫
(永遠的向日葵)

河流乾涸,麥秸倒下,而美麗的向日葵,大片大片,站在秋天黃昏的山岡,吹著生命舞曲的號角。

金光四射,密密地灑在地上。

有一隊隊的婦女從田野經過,有一群群的母牛從田野經過。美麗的向日葵,在荒涼裡默默燃燒。

這時候,一隻手,一隻偉大的手,貧窮的手,自山的背面伸過來,將戰慄的火焰傾入向日葵的根底。

孤獨的天才,十四朵向日葵的父親,從西方到東方,從南方到北方。

一千年,一萬年,那十四朵向日葵在發瘋地生長,遍佈大地。

這就是溫森特·凡·高畫中的精神。凡‧高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備嘗艱辛。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飲譽世界。

凡·高,在人生的磨難中擺脫了傳統的桎梏而化入永恆的美麗靈魂。

音樂的魅力
(永恆的魔力)

「音樂,可以產生永恆的魔力。」托爾斯泰說,難怪柴可夫斯基一曲《如歌的行板》,使他落淚讚歎!

恩格斯何嘗不是如此!1891年,他首次聽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後,以難以遏制的激動心情當即寫信給妹妹:「有一件事你是不能與我比的,今天,3月10日星期三,你不能聽到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而我能聽到,這首交響曲加上《英雄交響曲》就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字裡行間猶見當年的飛揚神采。

列寧更是感情火熾。1903年他在給瑪·亞·烏裡揚諾娃的信中寫道:「我不知道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這是絕妙的,人間所沒有的音樂。我帶著也許是幼稚的誇耀想:人們能創造怎樣的奇跡啊!」

音樂激起的非凡共鳴,在中國也古已有之。

鍾子期從俞伯牙的琴聲中,聽得出賦在高山,賦在流水,以至於知音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竟摔琴以謝。

一代詩仙李太白聽蜀僧彈琴,癡迷而進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的境界。

潯陽江舟中婦人彈琵琶曲,竟使白居易淚濕青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蘇東坡,也是音樂迷,他聽友人的洞簫,從慢慢的游音中辨得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音樂,有此魔力,以至於尼采斷言:「沒有音樂,生命是一個錯誤!」

音樂的魔力,永遠不會消失。

黃雪瑩的羽毛球生涯
(永恆的摯愛)

羽毛球運動員黃雪瑩這樣回顧她的運動生涯:

也許上天早就把我與羽毛球安排在了一起。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它就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對羽毛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於到後來它成了我童年、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對我來說是如此的美好、重要和短暫;但上天對我又是那麼不公平,也許只能說我這個人注定一生缺少太多的機遇,在我有能力前進的時候,它卻悄悄地早已剪斷了我的「幸運線」讓機遇與我擦肩而過,斷送了我的運動生涯。因此在我心裡美好的回憶總是一瞬間的,羽毛球對我來說是得還是失,我也說不清楚。

如今我的運動生涯結束了。對於過去,我早已無任何怨言,雖然我的夢沒有實現,但畢竟在學習和精神上得到了許多回報,我拿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參加高考能有體育加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還會背起球拍,因為羽毛球將伴隨我的一生,直到永遠!

一個真實的故事
(永恆的愛)

1973年夏天,經過很長時間痛苦的煎熬,岱妮終於迎來了孩子的降臨。她歡喜地看著護士懷裡的女兒,眼裡閃著幸福的光芒。

她就這樣每天為孩子而忙碌著,初為人母的日子是勞累的,但更是甜蜜的。可是,兩年過去了,孩子還不會說話,她和丈夫抱著孩子到處去求醫問藥,紐約、華盛頓、加州,幾乎跑遍了全美有名氣的醫院,看過數不清的醫生。

經歷了三年來無數次的失敗後,丈夫由剛開始時的滿腔熱情、滿懷希望到最後絕望地勸岱妮算了吧。為了醫治他們的女兒,花費了他們所有的積蓄,現在丈夫身上只剩下不多的最後一筆資金了。

岱妮的決心開始動搖了,可是這種想法在岱妮腦海裡僅僅是一閃而過。看著孩子天真的臉,她也不由得感到一陣傷心。不!我的孩子不能是個啞巴!我一定要醫治好她——不管付出什麼代價!

終於,她打聽到加州有一個中國人開的中醫醫院,曾經用中藥醫治過許多語言障礙者。經過一番查詢,她決定把女兒帶到那家醫院治療。

岱妮每天為女兒煎藥,餵她吃藥。

1979年秋天,當女兒第一次張開嘴親暱地叫了她一聲「媽媽」時,淚水在一剎那流滿了她的臉龐。2000年夏天,年輕的她已經是一家大型網絡公司的總裁了。她臉上的笑容甜美而溫暖,蕩漾著甜蜜與溫馨。

中國援助坦桑尼亞修築鐵路
(永恆的友誼)

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以西24公里,在那異國的青山上,有一片中國親人的墓地,為修建坦贊鐵路而犧牲的中國專家長眠在這裡。

「一共有64名援助坦贊鐵路的職工犧牲,另外還有一名犧牲在從中國開往坦桑尼亞的船上,所以其實一共是65名。這裡有47人,贊比亞還有17人。」

1965年,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與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渴望在兩個國家之間修一條鐵路,中國政府決定援建坦贊鐵路。從1968年到1976年,歷時整整八年,上萬名中國工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完工。 沿著鐵路,中國人還無償為坦贊兩國修建了車站、機車廠、辦公大樓等配套設施,並援助了機車和修理設備。這是當時世界上由一個國家提供的最大的發展援助項目,但中國人帶來的,還遠遠不止這些。中國的印記同時留在了非洲廣袤的大地上:銘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字樣的枕木從達累斯薩拉姆一直伸向贊比亞。

楓橋夜泊
(永恆的鐘聲)

楓橋是一座很普通的橋,石質的拱橋,橫跨楓江之上。這樣的橋,在江南小鎮隨處可見。
張繼,一個在唐朝並不那麼重要的詩人。一千兩百多年前,張繼進京趕考,希望「一舉成名天下知」。但是,他落榜了!羞慚沮喪的張繼,低著頭離開了京城。來到蘇州——人稱水鄉的美麗之都。

張繼踏上小舟,止於蘇州楓橋之下。船行輕疾,而張繼的心卻凝重萬分,愁思濃得化不開。月亮西斜了,清冷的月光使萬物顯得孤寂,烏鴉嘶啞啼叫,使夜靜得更深沉。霜覆屋瓦,霜結千草,星子亦如清霜,一顆顆淒絕冷艷。落榜的張繼,早已是滿臉秋霜。

岸上江楓如火,江上漁火二三。已是深夜時分了,漁人還在辛苦工作。安眠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在工作,只有張繼,沒有工作,亦無法安眠。

寒山寺的鐘聲自凝重的空氣中一聲聲地傳了過來。滑過水面,撞進張繼的耳中。那鐘聲,在沉浸夢鄉之人的耳中,只是模模糊糊的聲音,但在愁困失眠的張繼耳中,卻是一記一記清清楚楚地撞在他的心坎上,又沉又重,令他愁上加愁。

無眠的夜,張繼將愁思化成千古絕唱,寫下了後世人盡皆知的《楓橋夜泊》。寒山寺的鐘聲,破空而來,造就了一位永恆的詩人,一份永恆的鄉愁。

蘇格拉底之死
(死亡或者永生)

公元前399年的一天,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按照一個月前雅典公民法庭的裁決,蘇格拉底在監獄中服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執行死刑的時刻到了,蘇格拉底非常安詳、平靜地喝下了一杯用毒芹草熬製的毒汁,然後慢慢地走動一會兒,讓藥性發作。等到腿有點沉了,就仰面躺下來,執行者摸了摸他的雙腳,問他有沒有感覺,蘇格拉底說沒有感覺了,當毒汁到達心臟的時候他將死去。僵冷慢慢上升到蘇格拉底的腰部,他突然說了一句話:「克裡托,我們應該還給醫療神一隻公雞,記住這件事,千萬別忘了。」這是他最後的囑托,當克裡托問他還有什麼事時,蘇格拉底已經死了。美國哲學家梯利稱蘇格拉底的死為一次「壯麗的日落」。

在蘇格拉底看來,死是告別肉體的牢籠,走向永恆的、自由的、精神世界的開始,這是靈魂的最大幸運,所以蘇格拉底坦然向死。就在死的那天他留給我們的遺言是:「盡可能少去想蘇格拉底,更多地去探索真理吧!」

在蘇格拉底死後400多年,又有一個人在耶路撒冷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被稱為「人子」的耶穌。在近現代表現得如此旺盛、富有生命力的西方文化竟然是以兩個死為開端的。

 


 意林故事

耶穌的回答

有一天,一個人來問耶穌說:「良善的人子,我該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之外再沒有善良的。如果你想要得到永生,就要遵守誡命。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那人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就甚憂愁,因為他很富足。耶穌看見他有點憂悒,就說:「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的難呢!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聽見的人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卻能。」彼得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一切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話告訴你們,凡是為了我和福音丟下房子、土地、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的人,必將在這個世界上得到百倍的報答,並且在將來得到永生。」

有一天,一位律法師也來問耶穌:「我該做什麼才能得到永生?」耶穌說:「上帝的律法是怎麼寫的,你讀到的是什麼呢?」那人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人如己。」耶穌說:「你說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晚歸的蜂

春天的傍晚,夜色逐漸朦朧了。一隻工蜂吃力地回到了巢房。這是一隻年老體弱的蜂,在採蜜的季節裡,每天不知採回了多少花蜜和花粉。今天,它感到翅膀格外沉重,顯得特別勞累,好不容易才飛回到家門口。

「大嬸,你回得最晚了。」守衛的蜂迎上前,親熱地招呼道。「嗯,嗯。」老年的蜂勉強地答應著,它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這時,從裡面飛出一隻年輕力壯的蜜蜂,想減輕老蜂的負擔,主動上前說:「讓我把您的蜜放好。」老蜂搖搖頭,它知道,每一隻工蜂都沒有閒暇的時刻。它自己慢慢爬進了儲藏室,把花粉囊裡的花粉盡數取出,又將採來的花蜜,經過加工,放進了大伙釀造的蜜汁中。這時,它已經耗盡了全部精力,幾乎即刻暈倒過去,但它猛然一震,抬頭瞅了瞅整齊、潔淨的內室,嚴厲告誡自己說:「不行,我得去外邊。」它深情地望了蜂房一眼,毅然往外一滾,掉在嫩綠的草地上,翅膀輕輕抖動了幾下,再也不能動彈,永遠地休息了。

禮 物

這個感人的故事,發生在一輛公車上,公車沿著南方偏僻公路蹣跚而行。

車子裡的乘客,有位瘦弱的老人,手裡握著一束鮮花,車過教堂時,上來一個少女, 目不轉睛地看著老人的鮮花。

老人快要下車時,他忽然衝動地將自己手中的鮮花推向少女的懷中。他趕忙解釋說:「我看得出來你很喜歡這束花,我想我太太也會很高興你擁有這束花的。我會告訴她 ,我把花送給你了。」 那女孩欣喜若狂,接受那束花後,目送老人下車,看著他慢慢走到一座小公墓的門口。

永遠的快樂難以實現

盧梭說:「幸福是游移不定的,上蒼並沒有讓它永駐人間。世界上的一切都瞬息萬變,不可能尋索到一種永恆。環顧四周,萬變皆生。我們自己也處於變化之中,今日所愛所慕到明朝也蕩然無存。因此,要想在今生今世追索到至極的幸福,無異於空想。」

一位著名的學者指出:「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樂絕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在高興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進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樣,我們空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說「逗留一會兒吧!你太美了!」那有什麼用?你要永久,你該向苦裡去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這許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什麼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問題,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火與水

公元前4世紀的某國,自從新的統治者繼承大權後,日漸衰落。新統治者大惑不解,於是,他起程前去尋訪智慧大師。

他向大師述說了自己的處境。大師一言未發,而是示意他隨其下山。

他倆默默地來到一條又寬又長、一望無際的大河岸邊,大師面對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邊架起一個柴堆。柴堆被點燃,火苗越來越大。大師讓他一起坐在火堆旁,就這樣,他們一直看著熊熊的火焰劃破了夜空。

黎明,火焰慢慢地暗淡下來。這時,大師指著大河第一次開口說:「現在,你明白你無法和前統治者一樣維持管轄地區繁榮的原因了嗎?」新統治者面帶困惑和羞愧。大師說:「昨晚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火焰,它是那麼的強大和威武,它自高自大地向上跳躍和呼叫著,它無視一切強壯的樹木和野獸,它似乎可以輕而易舉地征服橫擋在面前的一切障礙。相反,再想一下這條大河,它起源於遠山的溪流,時快時慢,但總是向下流淌著,選擇低窪處作為前進的路線,它心甘情願地滲進大地每一道裂痕,浸入大地每一塊凹陷,因此謙恭是它的天性。」

一時熊熊的烈火遺留的僅是一把灰燼!平靜無聲的河水則恰恰相反,也正鑒於此,它才總是永遠不停地流淌著,越來越寬,越來越深,一旦到達浩瀚的大海,它將獲得永恆的生命,產生前所未有的威力。

永恆

有一次,她告訴他一個故事。 說是有一對情侶一起去登喜馬拉雅山,恰好遇到雪崩,他被滾落的雪捲走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而她則站在那滾去的雪堆旁邊,呆在當地。

她回家以後,常常在夢裡出現他在雪中呼喊的影像,她決心去找埋在雪中的他。每一年,她都去喜馬拉雅山出事的地點找他,一年一年過去了,找了二十年,終於在山腳下找到了他。

那個時候,她已經兩鬢飛霜,皺紋滿佈,而他還是雪崩時二十年前的青春容顏。她深深地感覺到時光的力量。

說完故事,他們都深深地動容了。

她問他:「感情是可以永恆的吧!」 他說:「這樣就是永恆嗎?」 後來談起了永恆,那時他們正在熱戀,都真正地體會到感情可以永恆。

他們到最後也分開了,分開的地點不是在喜馬拉雅山,而是在台北,但永恆已經像喜馬拉雅山的雪片,紛紛落了一地,一下就融化了。 除非有雪崩,但雪崩也不能保證永恆。(選自《林清玄自選集》)

忍著不死

我國台灣著名學者、作家劉墉在一篇《忍著不死》的文章中講述了3個母親的故事,將對母愛的尊崇推向了極致。

之一:講的是在亞美尼亞大地震中,一對被埋在瓦礫堆下長達8天的母女奇跡般地獲救生還,人們感到驚奇不解。在陰冷、無水和沒有食物的8天中,只有3歲的幼女是怎樣活下來的?原來是她的母親咬破手指,讓孩子吸吮自己的鮮血得以不死。

之二:發生在龐貝古城的一個慘烈故事。當熾熱、令人窒息的火山熔岩向來不及逃掉的居民襲來時,一位母親在絕望中,屈下身來,以自己的背、頭及四肢緊緊環抱腹中的幼子,熊熊燃燒的熔岩在一瞬間將母子相擁的情景化作歷史的永恆。

之三:講的是越南戰爭中,一群平民在槍林彈雨中狂奔逃命。拍下這組鏡頭的美國記者問劉墉:你看出這裡面有什麼不同了嗎?劉墉表示沒有發現什麼異樣的地方,那位美國記者把錄像重新選用慢鏡頭再放過一遍,劉墉此次注意到在大批被掃射倒地的人群中,有一位婦女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撲倒而死,而是慢慢蹲下側臥著結束了生命。那位美國記者眼中噙滿淚水地對劉墉說:「她是怕壓著肚子裡的孩子,才忍著不死,蹲了下去……」

兩隻小貓

我們家養了兩隻貓——一隻母貓和一隻小貓

每次我們都會給兩隻貓食物,但卻不曾將食物分成兩份。每一次,我看著食物消失,也看著母貓那飢腸轆轆的樣子。那時,我的心裡還想:「這母貓真是的,連自己的孩子都鬥不過!」於是,我將食物分成兩份。我想:「這下可以天下太平了吧。」可是好幾天過去了,貓食總是消失,而母貓還是那副飢餓的樣子。我倒要看個究竟,這小貓有什麼本事去偷母貓的食物?

這天,我躲在了門後面,仔細地看著小貓的一舉一動。誰知,小貓只是吃著自己的,而母貓卻將自己的食物叼到了小貓那兒。小貓似乎什麼也不知道,毅然地吃完了那兩份食物。我被震撼了,被這只偉大的母貓震撼了。它默默的奉獻著,卻不讓自己的孩子知道。這種愛似流星般美麗,更勝似流星。

母貓將自己的食物給了小貓,只有去尋覓老鼠。每次抓到了老鼠,準備回家好好享受時,卻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沒等它去叫小貓,小貓已經撲上來搶先吃了老鼠。而飢餓的母貓又開始尋覓,每一次的尋覓也代表著每一次的失敗,每一次的飢餓……一個寒冬的早晨,母貓由於過於飢餓死在了雪地裡。那潔白的毛與聖潔的雪融為一體。她眼中含著淚,嘴邊卻揚起了一絲微笑。它死了,帶著對小貓永恆的愛去了。

 

 


 應用與創新

瞬間與永恆

瞬間只不過是短暫的一刻,似乎微不足道。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都是與永恆有關的話題,企業家希望自己的企業永遠興旺,軍事家希望成為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政治家希望政績顯赫永載史冊,那些藝壇明星更是希望能夠永葆藝術青春魅力永存……

然而,永恆與瞬間總是相伴而生、相輔相成的,兩者如孿生姐妹般有著內在聯繫,難分難離。永恆的事物無不源自短暫的瞬間,也正是無數個瞬間才匯聚成綿延不絕的永恆歷史長河。人們常說:一葉知秋,滴水見海。同樣,由瞬間可以見出永恆,由瞬間能夠決定永恆。從這一意義上說,瞬間往往具有永恆的價值,把握好了瞬間,抓住了瞬間的機遇,也就等於把握了永恆,贏得了永恆。

求得永恆的首要秘訣莫過於把握好每一個瞬間。20個世紀70年代末,就在IBM已經成為獨霸計算機市場的「藍巨人」的時候,蘋果公司獨闢蹊徑適時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也正是這一瞬間,決定了蘋果公司後來的崛起,使它僅僅用了5年時間就跨入美國最大500家工業公司的行列,創下美國公司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先例。

可見,瞬間是多麼的重要。一個英明決斷的瞬間,可以鑄就永久的輝煌;一個錯失良機的瞬間,也會留下永久的遺憾。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去創造體現自身永恆價值的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