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人們都渴望別人的理解

理解需要溝通

理解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相互的

理解是一種寬容

理解的基礎是尊重

理解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友誼更加牢固

理解不是單純的原諒和一味的放縱

理解往往需要一個過程

 名言

其實,愛和理解並不能使人原諒,而只是使人容忍———對事實表示無可奈何的承認和接受。———周國平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在於它是可以理解的。———愛因斯坦

除非你理解世上最令人發笑的趣事,否則你便不能解決最為棘手的難題。———丘吉爾

有時候一個人只有在他死後才能被人理解,就像讀一本好書一樣,只有讀完了最後一行,才能理解。———高爾基

我不能相信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薩特

你所不理解的東西是你所無法佔有的。———歌德

最卓越的東西也常是最難被理解的。———愛迪生

生活中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只有需要理解的東西。———居里夫人

理解一個時代的人們怎樣思想,要比理解一個時代的人們如何行動更為重要。
———伏爾泰

理解還是很有用的!如果你不理解,你就得不到什麼。———羅曼·羅蘭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體諒。
———富蘭克林

人與人之間,原存在許多隔膜與懷疑,惟有理解是化解隔膜為知己,消釋懷疑為良友的橋樑。———赫爾利

對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對別人的痛苦麻木不仁,這是人性的可悲特色之一。———池田大作

應該「理解」,必須「理解」,人類最高尚的目的就是:理解一切。革命的捷徑也是:理解一切。———莫蘭黛

有些人為了生計而不去理解某些事情,要讓他們理解這些事情是很難的。———厄普頓·辛克萊

解釋和理解是兩個不同但又互為補充的認識手段。———科恩

理解絕對是養育一切友誼之果的土壤。———佚名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最孤寂的,每個人都渴望理解。———佚名

   經典素材

卡耐基挨罵
(理解意味著寬容)

理解意味寬容和通融,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劑。理解的一大妙用就是它還能化干戈為玉帛。

戴爾‧卡耐基在電台上介紹《小婦人》的作者時心不在焉地說錯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聽眾就恨恨地寫信來罵他,把他罵得體無完膚。他當時真想回信告訴她:「我把區域位置說錯了,但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麼粗魯無禮的女人。」但他控制住自己,沒有向她回擊,他鼓勵自己將敵意化解為友誼。他自問:「如果我是她的話,可能也會像她一樣憤怒嗎?」他盡量站在她的立場上來思索這件事情。他打了個電話給她,再三向她承認錯誤並表達道歉。理解可以打破人們之間的阻隔,這位太太終於表示了對他的敬佩,希望能與他進一步深交。

給對方一個痛哭的機會
(理解就是心靈相通)

英國一個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歲,不幸由於骨癌準備截肢。手術前,埃利的親朋好友,包括她的觀眾聞訊趕來探望。這個說:「別難過,沒準兒出現奇跡,還有機會慢慢站起來呢。」那個說:「你是個堅強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們都在為你祈禱!」埃利一言不發,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謝。

她很想見到戴安娜王妃,她優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讚美,誇她像「一隻潔白的小天鵝」。經過別人轉達她的願望,戴安娜王妃終於在百忙中趕來了。她把埃利摟進懷裡說:「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夠了再說。」埃利一下子淚如泉湧。自從得了病,什麼安慰的話都有人說了,就是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埃利覺得最能體貼理解她的就是這樣的話!
據說,戴安娜雖出身富家,卻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她經常說自己笨得像牛,智商不高。但這個故事讓我們相信戴安娜一句貼心的話,足以讓埃利受益一生。

「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
(理解造就科學大師)

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了。他不僅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才能,反而常常會使老師恩格爾深感不快。有一次老師在講解數學題,愛迪生突然發問:「老師,2+2為什麼等於4?」老師覺得愛迪生又笨又調皮,他反問道:「不等於4難道等於5?」愛迪生很想弄明白數字的奧秘,忍不住又問老師:「2+2為什麼不可以等於5呢?」老師恩格爾大為惱火,他厲聲訓斥道:「愛迪生,你故意搞亂,給我滾出去!」

愛迪生回家後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師卻罵我。」媽媽聽了兒子的敘述很生氣,她找到老師理論。但是,她得到的答覆是:「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不管我怎麼教,他都學不會。我不願意教這樣的學生。」

結果,愛迪生離開了學校,由媽媽教他讀書。愛迪生的母親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她給兒子講文學、歷史,講許許多多科學知識。在母親的辛勤栽培下,愛迪生的求知慾越來越強,他一邊讀書,一邊在地窖裡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雖然家境貧寒,他沒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系統的正規教育,12歲那年到火車上當了一名報童,但母親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如果愛迪生的母親不理解愛迪生小時候的所作所為,很可能我們今天還處於黑暗之中。

朱德為母親分憂
(要理解父母)

朱德從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親,經常主動為母親分憂。朱德的母親是一位勤勞的農村婦女,她總是天沒亮就起床,把飯煮熟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棉花。朱德看到母親這樣整日勞碌著,從四五歲開始就在旁邊幫忙。到了八九歲的時候,朱德不但能挑能背,還能種田了。每天從學堂回家,看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時,朱德便一聲不響地把書包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一到農忙季節,他就整日在田里跟著母親勞作。

他家裡沒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滿兩桶水,是很累人的。但是,朱德為了減輕母親的勞累,總是盡力去做。一個秋天的晚上,母親做完了全家的飯,收拾完廚房,又忙了半天。等一切忙完,已經是深夜了,她看到水缸空了,就打算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親發現水缸是滿滿的,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母親終於發現是朱德趁天不亮挑的。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用稚嫩的雙肩分擔了母親的負擔。

伽利略與車伕
(真理要得到世人的理解需要時間)

據說,有一回,伽利略為了節約錢,搭了一輛拉橄欖油的車從比薩去佛羅倫薩。在車上伽利略一路跟車伕聊天,車伕一出口就是賺錢,而伽利略一出口就是他的數學計算。他倆越談越糟糕,最後兩個人乾脆誰也不說話。車伕在想他這一車橄欖油能掙多少錢,伽利略在看著車伕裝橄欖油的桶發呆。伽利略很想算出桶的容積,這些桶的容積應該怎樣算呢?他想這些桶幾乎都是圓柱體,那麼要求出桶的容積,看來只能用桶的底面積乘以桶的高度。伽利略於是目測了一下桶的高度和直徑,一下子他便把這些桶的容積算了出來。

「你每桶橄欖油是300公升?」

「你怎麼知道的?」

伽利略便認真地給車伕講解起計算公式來,無論伽利略怎樣耐心地解釋,車伕還是聽不懂。聽不懂還不要緊,重要的是聽不懂的車伕還認為伽利略是在利用巫術。結果死活也不敢收伽利略付給的錢。

伽利略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者,是第一個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並取得大量成果的天文科學家。但他由於宣傳科學,屢遭羅馬教廷的殘酷迫害,被羅馬教廷判決終身監禁。後來,伽利略在滿目淒涼和貧病交加中,在監禁地佛羅倫薩含冤去世,終年78歲。

釋鹿得人
(理解就是推己及人)

魯國國君孟孫帶隨從進山打獵,臣子秦西巴跟隨左右。打獵途中,孟孫活捉了一隻可愛的小鹿,他非常高興,下令讓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宮中,以供日後玩賞。

秦西巴在回宮的路上,突然發現一隻大鹿緊跟在後,不停地哀號。那隻大鹿一號叫,小鹿便應和,叫聲十分淒慘。秦西巴明白了,這是一對母子,他覺得心中實在不忍,於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兩隻鹿撒腿跑進林子裡不見了。

孟孫打獵歸來,秦西巴對他說放走了小鹿,孟孫一下子火冒三丈,把秦西巴趕出宮門。

過了一年,孟孫的兒子到了唸書的年齡,孟孫要為兒子找一位好老師。許多臣子都來向孟孫推薦老師,孟孫一一接見這些人,但他總覺得不是十分滿意。突然他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趕出宮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開朗,立即命人去尋找秦西巴,並把他請回宮來,拜他為太子老師。

臣下對孟孫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們問道:「秦西巴當年自作主張,放走了大王所鍾愛的鹿,他對您是有罪的,您現在反而請他來做太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呢?」

孟孫笑了笑說:「秦西巴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對一隻小鹿都生憐憫之心,寧可自己獲罪也不願傷害動物的母子之情,現在請他做太子的老師,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終於被國君理解。

王野罷官
(理解會使人如釋重負)

南宋理宗淳祐元年,兩浙轉運判官王野被別人誹謗誣陷。結果,他就被罷了官。於是,他回到了老家。王野家裡還有一位老母親,他怕母親難過,擔心,就謊稱自己是要調到別的地方任職,想以此來讓母親高興高興。不料,他的母親早就猜出來了。母親說:「你罷官的事,我已經知道了。當初你父親就是因為直言敢諫,觸犯了當權者,被貶官流放的。現在你又是這樣,我其實很高興,因為你繼承了你父親的好傳統。這有什麼好隱瞞的?」

王野就非常感激母親的理解,一家人高高興興地過日子。

 


 意林故事

知子者莫若父

我國有位著名作家,中學時數學成績竟得過零分;一位傑出數學家,卻因訥於言語而不能勝任中學數學教學。浙江海寧曾有過一位農家女孩,上小學三年級時被老師發現,她對任何樂曲能「過耳不忘」,只要聽一遍,就能當即在風琴上演奏,而她在這之前沒有得到過任何音樂訓練,但她的學習成績卻很普通。我有一位朋友,他可稱得上是一位語言大師、社交天才,但他的樂感差得驚人,哼一句最熟悉的歌詞,也總是五音不全。人的智力是由許多複雜的因素組合而成的,而性格、興趣、意志、情緒等非智力因素則更是七彩紛呈,難辨高下。作為父母,必須努力瞭解孩子的特點,發現其優勢與弱點,這是成功教育的甚礎。

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勢,不理解自己的孩子,這是許多父母容易犯下的大錯,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來源於對自己優勢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確認自己的優勢是人的「精神生長點」。稱職的父母必須獨具慧眼,把握孩子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長點」。

知音難覓乎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鍾子期和俞伯牙是難得的知音 。但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十分不幸的是,某一天鐘子期仙逝了,俞伯牙自是傷心不已。

伯牙長歎:「天下再無知音!」從此每天操琴於子期墓前,但奏《高山流水》,不再過問世間事。這自然引起俞伯牙老婆的不滿。

俞伯牙心想婦人之見,實在俗不可耐,同床共枕幾十載,卻還不及楚人鍾子期理解他,一個能達到心靈共鳴的知音豈是易得?

某日,伯牙和往常一樣到子期墓前,忽然看到老婆追將過來,不禁搖頭喟歎:「天下之大,知音卻難覓啊!」

老婆這次卻未數落他,只走到伯牙面前,取過他手中的琴,端坐下來。伯牙疑惑地看著她,結婚這麼多年,他從未見過妻子奏琴,也未聽她談琴,不知這回葫蘆裡賣什麼藥?

卻見她已經開始彈奏,正是《高山流水》,他無數次彈給子期聽的曲子!他不曾知道妻子的琴藝竟是如此之高,遠在自己之上!時而玉撥金鳴,如大江東去,萬馬奔騰;時而靈動婉約,如小橋流水,燕過柳梢。一曲奏罷,萬籟俱寂。

良久,夫人開口:「天下不只一個鍾子期,也不只一個俞伯牙。所謂知音難覓,是自己的心難覓。」

伯牙頹然坐下:常慨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又何曾嘗試過去理解別人?所謂知音,存乎一心之間也。

0的爭論

意想不到,一個小小的「0」,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化學家在書中寫道:「O是氧的化學元素符號。沒有氧就沒有生命,O是一切生物的命根子!」

數學家搖頭晃腦道:「非也,非也。0怎麼會是氧?它明明是什麼都沒有的0!一切從0開始,沒有0就沒有一切。」

英語教師聽了,連連說:「NO,NO。它明明是O、P、Q的O。沒有O,就沒有OK。沒有OK,世界就失去了詩意。」

長跑運動員對0發表一番新穎的見解:「它是我的跑道呀。我天天踏著它前進,任何一個運動場裡,都躺著一個巨大的『0』!

長跑運動員的話,引出天文學家的一席高論:「不,不。在我看來,『0』象徵著地球的『跑道』!春往秋來,一寒一暑,地球繞太陽公轉,在浩瀚的太空中畫了一個『0』。」

幾何學家發言了:「在幾何學上,『0』叫橢圓。任何圓,除了從正上方觀看之外,從其他角度看過去都成了一個橢圓!正像原子核外的電子軌道是圓形的,可是畫家們總是把它畫成橢圓形。」

爭吵聲傳入作曲家的耳朵。他正在構思一首小夜曲,而嘈雜的聲音使他無法靜下心來創作。「在我看來,『0』是休止符!」

作曲家的話給這場「馬拉松」爭論畫上了休止符。從此鴉雀無聲。

理解不是縱容

每當瑪瑞塔上學前,瑪麗總會歎口氣:「我的女兒居然穿成這副德性。」她身上穿著她爸那件舊T恤,那條牛仔褲更是慘不忍睹,低腰,褲身緊得像包粽子;她走路時,褲管上的須須便在後面拖呀拖的。

這是年輕人最流行的打扮。雖然瑪麗小時候曾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窮得沒錢買衣服,也沒穿得這麼邋遢過。

然而有一天,瑪麗突然像是聽到上帝的話:「女兒出門時,你都對她說什麼?『我女兒居然穿成這副德性。』你看過其他的女孩穿成什麼樣子嗎?何不親自去瞧瞧呢。」

瑪麗去接女兒,發現穿得比她女兒更「驚世駭俗」的大有人在。於是,瑪麗向瑪瑞塔表示,也許她對「牛仔褲事件」反應過度了些:「現在起,你去上學或和朋友出去玩,愛穿什麼隨你的意,我不過問。不過你跟我一起上教堂,逛街,或拜訪長輩時,你得要乖乖地穿些像樣點的衣服。」

瑪麗繼續說:「這樣做你只需讓步百分之一,我卻得退百分之九十五,你說誰比較划算?」
瑪瑞塔眼睛一亮。母女倆達成了妥協。

從此之後,瑪麗每早快快樂樂送瑪瑞塔出門,對她的衣服不再囉嗦半句,而瑪瑞塔和瑪麗一起出門時,也都是衣著整齊大方。

苦似良藥的嚴格和無限寬宏的理解都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理解之後,還須尊重

當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父親曾帶著我排隊買票看馬戲。排了老半天,終於在我們和票口之間只隔著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讓我印象深刻:他們有8個在12歲之下的小孩。他們穿著便宜的衣服,但全身乾乾淨淨的,舉止很乖巧。排隊時,他們手牽手跟在父母的身後。他們很興奮地嘰嘰喳喳談論著小丑、大象。

他們的父母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母親挽著父親的手。

賣票女郎問這個父親,他要多少張票?他神氣地回答:「請給我8張小孩的,兩張大人的,我帶全家看馬戲。」

售票員開出了價格。

這個父親的嘴唇顫抖了,他傾身向前,問:「你剛剛說是多少錢?」 母親的頭垂得低低的。
售票員又報了一次價格。

這人的錢顯然不夠。

但他怎能轉身告訴那8個興致勃勃的小孩,他沒有足夠的錢帶他們看馬戲?

我的父親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20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他又蹲下來,撿起鈔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說:「對不起,先生,這是你口袋裡掉出來的!」
這人當然知道原因。他並沒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絕望、心碎、困窘的時刻幫了忙。他直視著我父親的眼睛,用雙手握住我父親的手,把那張20元的鈔票緊緊壓在中間,他的嘴唇發抖著,淚水忽然滑落在他的臉頰。

一枝鋼筆

北京有一位丁蓉老師,幾十年前他的一個學生拿了別人的東西,當時他沒有厭惡,沒有指責,而是掏錢買了一枝鋼筆,送給這位學生:「我知道你喜歡鋼筆,這枝鋼筆送給你,我知道人家的東西你不會要,趁別人不注意,你一定會悄悄地送回去。」幾十年後這位小有成績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老師,一進門就跪在老師的面前說:「沒有丁奶奶就沒有你爸爸的今天。」

我們無須諱言這樣一個事實,當學生崇拜你時,你講十分課,他能聽進十分,當他對你反感時,你講得天花亂墜他也充耳不聞。理解不需要雕飾,理解不需要爐火純青,理解需要坦誠,理解是春的交融。信任就是理解的一種。

當然,理解不是放縱,在老師理解信任學生的基礎上,長輩對晚輩有把握的等待,有結果的期望。老師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強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學生、昭示學生、誘導學生、影響學生,給學生自我反思的契機,自我選擇的空間,自我修正的空間,自我進步的主動性———從而體現出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應用與創新

要會向孩子「推銷」自己

有位做母親的老是抱怨說女兒不能體貼父母,理解父母。父母白天工作很緊,晚上回家後還得操持家務,對女兒照顧得無微不至。可女兒呢,對父母的愛心並不「領情」,不管父母多麼忙和累,她都跟無事人似的看電視或玩遊戲機,甚至連句關心問候的話都沒有。因此,這位母親時常一生氣就愛罵女兒:「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也許這位母親覺得自己「委屈」,女兒太不理解自己。造成女兒如此「薄情」的,也許正是這位母親自己。

不可否認,這位母親確實對女兒是一片愛心,確實是辛辛苦苦。但問題是,你的這份愛心讓孩子體驗到了嗎?你的這份辛勞讓孩子理解了嗎?如果你總是對孩子不吭不響,默默地做著「無名英雄」,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認識到這種不平凡中的偉大呢?又怎麼能讓他們對養育自己的親人產生敬愛的情感呢?

有位女孩,總是滿懷深情地談起她的母親,雖然有很多事自己還不懂,但母親卻老跟她講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怎麼忙?怎麼累?讓她從小就知道理解父母的辛勞,所以這位女孩自幼年起就比別的孩子懂事。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是,父母投入感情絕不是為了讓孩子與自己的感情距離越拉越大。因此,為了以愛心喚起愛心而不是換得傷心,請父母們也要學會宣傳「推銷」自己吧!

理解就在你身邊

人人都希望別人理解自己,但是不明白理解是相互的。

早上正值上班高峰期,人多、車多、路擠。騎自行車的,人刮著你,你刮著別人,人撞到你,你撞到別人,這並不稀奇。這時候,你撞了別人,會不會向人道聲「對不起」呢,如果撞傷了別人,會不會馬上喊人救治?別人撞了你,你是開口先罵,不依不饒,還是在別人的「對不起」中,道一聲「沒關係」,然後微笑著說「再見」,繼續趕路?假如你被人撞傷了,是體諒別人的無意,還是得理不讓人,甚至胡攪蠻纏,條件提了一大堆,還覺得不滿足?乘坐公共汽車,別人擠了你的坐,或者撞了你一下,你是不是能不去理會,還是一撞就跳,惡語傷人?

上街買東西,正遇人多排隊,假如別人插隊,你是耐心地詢問他是否有急事,然後決定是讓步還是勸服,還是連譏諷帶挖苦,直至引起口角?

乘火車旅行,假如你率先登車,是把你的行李舒適、寬鬆地攤在行李架上,還是儘管行李架空蕩蕩,也按規定位置排好行李?假如有人上車晚了,行李架上沒了位置,你能不能主動靠緊你的行李,擠出空位,方便他人?還是對人的難處熟視無睹,裝糊塗?

如此等等,相互體諒一下,所有的不愉快豈不都煙消雲散了?

與其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還不如從自己出發,先理解一下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