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偶像崇拜折射出時代和大眾文化的烙印

偶像崇拜是人們精神的一種寄託

偶像的言行舉止會影響一代人或一個時期

崇拜偶像不能迷失自己

偶像能起到榜樣的作用

成為偶像,需要具有人格魅力

青少年更容易成為偶像的崇拜者

成為偶像,也需付出努力和艱辛

偶像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名言

假如真的想當明星,就必須問問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勇氣,到底心理有多大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的吃苦精神。——郭達

歌星之所以存在,是現代唱片業的產物,和影視明星是電影業、電視業的產物完全一樣。——金兆鈞

盲目地聽從,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一個蠢物。他們的頭腦只是別人的跑馬場。
——聞一多

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從不拜倒在他們腳下,我渴望用科學來否定他們的某些謬誤。——愛迪生

每個人都應該走自己開闢的道路,不被權威所嚇倒,不受舊時的觀點所牽制,也不被時尚所迷惑。——歌德

有些偶像穿戴和裝飾看起來很華麗,但是可惜,他們是沒有心的。——涅克拉索夫

愛所有的名人吧,他們教給了你們理論,教給了你們科學,他們把世界交給了你們。
——羅丹

高尚的人物所受的折磨與他們的崇拜者想像的完全不同。——盧梭

極少有幾個生活的榜樣是完美和純粹的。——蒙田

野蠻人崇拜木石的偶像,文明的人崇拜血肉的偶像。——蕭伯納

生活促使我們各自要企求一個能夠足以信賴的、生活上的嚮導。——蕭伯納

閃光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寧

 經典素材

籃球明星姚明
(新時代的偶像)

雅典奧運會開幕前,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兼秘書長肖天第一次把姚明和偶像聯繫起來。他說:“國內外許多青少年都很喜愛姚明,有的還把他當作偶像。可以說,他代表了中國青年的良好形象。”

姚明的長相算不上英俊,他不笑的時候看上去有點木,他的一隻耳朵還有點殘疾,有時候姚明說話帶些孩子氣,他對不喜歡的人也許會有點不客氣。但是,姚明高大、善良、正直、幽默、有勇氣、有血性、能掙錢,球技超一流,敢於捍衛自己的權益,並恰如其分地把國家榮譽、社會價值和個人利益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製造一個偶像,一個可以觸摸、親近和超越的偶像,這些成分已經足夠。

姚明的身上,既承載著東方人的美德,也散髮著西方文化所崇尚的個性張揚。姚明這個時代偶像,是中西方文化在21世紀碰撞和融合的產物。

姚明這個名字,正在通過籃球和NBA傳遍世界。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像姚明一樣成功,希望像姚明一樣獲得社會的承認。

姚明是不凡的,但他又是我們身邊的凡人。姚明這種時代偶像不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對於需要尋找崇拜者的中國年輕人來說,如果還沒有找到崇拜者,那就崇拜姚明吧。

另類明星——孔慶祥
(反偶像的偶像)

2004年的一個另類明星——孔慶祥,一個長著齙牙、唱歌跑調、舞姿拙劣的21歲青年。他是幾乎在一夜之間聲名鵲起的反偶像的代表。

2004年的某天晚上,孔慶祥參加了美國一個娛樂選秀節目,他以不太標準的英語和僵硬笨拙的舞姿,表情緊張地演唱了一首瑞奇•馬丁的歌曲,沒有唱到一半,台下已一片哄笑,一名黑人評委用紙遮住了臉,以便躲過鏡頭無所顧忌地大笑,另一位評委乾脆打斷了孔慶祥的表演。

狂笑的觀眾們正等著孔慶祥羞容滿面地退場時,孔慶祥卻平靜地說:“我已經盡力了,所以完全沒有遺憾……要知道,我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就是這兩句冷靜的回答讓他成為了美國人眼中最流行最熱門的明星之一。一時間,媒體蜂擁而至,唱片公司也紛紛找上門給他錄專輯。

電視機前的美國平民,在慶幸節目播出那天沒錯過這個可笑的噱頭之餘,他們又從孔慶祥身上,發現了一種在自己心底一直被深深隱藏甚至倒塌的自信,那個在舞台上出醜的孔慶祥,似乎又是他們在生活中奔走勞碌而常常碰壁的投影。

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明星夢,而大多數默默無聞的美國人,拉不下顏面到舞台上驗證自己的夢想,於是把鮮花和掌聲給了孔慶祥。孔慶祥成了他們的實踐者。

陸毅的偶像
(偶像也崇拜偶像)

陸毅的健康形象,使他成為 “華人世界第一位中國製造全方位偶像”。對於此,陸毅是這樣理解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偶像,他們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公司要把我塑造成為全方位的優質偶像,主要是因為內地偶像起步比較晚,還沒有一個健康的領軍人物出現。”打著“偶像”的旗號,陸毅對偶像的理解相當正面。“我的銀幕形象比較好,生活中在為人處世方面、心態方面也比較健康,所以比較適合。”做“領軍人物”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陸毅的偶像是誰呢?“小學的時候偶像是雷鋒,到馬路上去擦交通亭啊打掃衛生啊我總是非常積極,”說到這些仿佛讓陸毅覺得事過境遷,笑著直呼,“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思想都比較純正。到了開始演戲,我的偶像就換成了周星馳。雖然我和他戲路不同,但是他自己創作表演風格,成為國際知名的電影人,這種模式讓我覺得非常了不起。而在歌唱方面,我喜歡林志炫和Sting,覺得他們的音樂旋律感很好。”

周潤發進入教科書
(偶像的榜樣力量)

形象健康的周潤發在演藝界努力30年,獲獎無數,近年更揚名好萊塢,為港人爭光。發哥的奮鬥經歷和成功,令他成為首位被列入中學教科書的演藝界人士,希望令同學懂得善用時光,把握學習機會。

從一個南丫島土生土長的逃學男童,搖身一變成為今日國際知名的影星,周潤發傳奇的一生和成功的艱辛歷程,首度被中學教科書列入中國語文的自習篇章。讓中學一年級的學生修習中國語文的同時,可以從周潤發40歲從頭學英語的奮鬥經過中,學會善用時光,把握學習機會。
過去從未試過用香港藝人作為中學教科書的教材,而啟思出版社所出版的中一級中國語文第二冊課本,“講讀篇章”選了岳飛之少年時代作教材,“導讀篇章”則選了平民總統孫中山和華裔太空人張福林作教材,至於“自習篇章”就選了大器晚成周潤發,約花了十二頁篇幅描寫其奮鬥經過。

對於中學教科書以其經歷作教材一事,周潤發接受採訪時說:“真沒想到自己的經歷可以成為教材,所以我知道之後真是好開心,希望從我的經歷中,可以令年輕人明白一個人成功要付出很多努力,重要的是做事不要怕辛苦和挫敗,則成功必然在望。”

誰是中國的“文化偶像”
(網民心中的偶像)

2003年,新浪網聯合《南方都市報》等15家媒體在網上舉辦了一個“評選中國十大文化偶像”的活動。這一活動的靈感顯然來自國外。在這之前,美國的《男人》、《傳記》等媒體已經聯合評出美國人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並稱這些人的“行為和思想曾經那麼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歷史的進程”,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代表了美國的精神。

在這次候選人的名單上,除了我們熟悉的魯迅、老舍等文化名家外,體育明星姚明、鄧亞萍,演藝名人李小龍、張國榮、王菲、周星馳等也名列其中。

對這次評選,網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投票最終結果是:魯迅、金庸、錢鐘書、巴金、老舍、錢學森、張國榮、雷鋒、梅蘭芳、王菲。文豪魯迅和歌星分列十大文化偶像首尾,歌星張國榮高居第六,這個現象耐人尋味。

其實沒有什麼必要大驚小怪,魯迅代表了時代的深度,其魅力來自思想。王菲代表了時代的速度,其魅力來自時尚,不管是思想還是時尚,都具備了在人們記憶中留下深深印跡的力量。

明星出道坎坷多
(偶像也曾是凡人)

周潤發做酒店服務生

周潤發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所以他很早就出去打零工貼補家用。而發哥的首份暑期工,是16歲時在工廠裝配收音機,當時的日薪只有1.4港元,其後他還做過辦公室的勤雜工、酒店服務生及影音店的售貨員等工作。

張學友包裝玩具

20多年前,張學友還在讀中四的時候,暑假裡做的是包裝工。他回憶說:“那時做暑期工倒是沒怎麼給人欺負,因為我只是負責玩具生產線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包裝玩具,一個月只有幾百港元。我因為年輕,手腳比較快,當時還被一些阿婆大嬸笑話,說我很有潛力,會搶走她們的飯碗呢!”

張曼玉曾是平凡女孩

張曼玉1964年出生在香港。自小並不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女孩,性格有些自閉。11歲時和爸媽一起去英國居住、上學,並未有演藝方面的天賦被挖掘,也沒有夢想成為一個藝員,她還曾做過服裝店售貨員。

郭富城做冷氣技工

舞技精湛的郭富城,在沒到無線電視台做舞蹈演員之前,曾在暑假裡做過冷氣技工,月薪2700港元。

克林頓也追星
(偶像的感召力)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少年時受到政治明星肯迪尼的“感召”,而立志像肯尼迪那樣去當美國總統。

克林頓出身貧寒,是從美國偏遠小州阿肯色州走向白宮的。小時候的克林頓原想將來當一名醫生、記者或做一個音樂家。然而1963年的夏天,一次機會,讓他目睹了當時國際政壇明星——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風采,並為之傾倒。當總統肯尼迪握住這位阿肯色州小男孩雙手的時候,他並不知自己的明星風采影響了克林頓的一生,美國總統成了克林頓人生的目標。那年克林頓才17歲。從華盛頓回到故鄉阿肯色州,見到他母親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他和總統握手的照片讓母親看。他母親說:“我看懂了他的表情,他的心思,我知道他日後要幹什麼。”

是的,17歲的克林頓心中出現了他自己的明星——肯尼迪,這顆星領他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自己生存的目標:他要成為這顆星,他要成為美國總統!於是,克林頓拒絕了路易斯安那州提供的音樂學院獎學金(儘管他有出色的音樂才能)。他千里迢迢來到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20年後,他終於走入了白宮,成為他少年時代就夢寐以求的那顆星——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或許,當克林頓明星一樣在熒屏、報紙、雜誌飛揚風光的時候,又一顆種子落在了某一個少年人的心田。

時代與偶像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偶像)

20世紀60年代

英雄輩出的激情歲月

標誌偶像:雷鋒、保爾•柯察金、王進喜……

20世紀60年代正是共和國早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年輕的新中國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決定了這將是一個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號召的偶像年代。

20世紀70年代

精神解放後的饑渴選擇

標誌偶像:陳景潤、鄧麗君……

70年代的末期卻是一個孕育著變化的時期,一些新的氣象悄悄出現。

20世紀80年代

從單一走向多元

標誌偶像:張海迪、中國女排、朦朧詩人、港台明星……

這是一個春回大地的年代,仿佛一夜之間,萬物復甦,蓬勃生長。偶像也一樣,這個時期的偶像如同雨後春筍,從社會的各行各業冒出來,令人應接不暇。

20世紀90年代

流行時代的文化符號

標誌偶像:羅大佑、崔健、王朔、周星馳、王菲……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社會走向更加多元化。這一時期每個偶像持續的時間越來越短,往往是“各領風騷兩三年”,變換非常迅速。

21世紀初,青年們的偶像則是比爾·蓋茨等網絡高手和眾多年輕的歌星、影星等明星。
偶像的變化反映出時代的發展變化,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追星一瞥
(追星的代價)

1992年10月底,歌手黎明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連續舉行了三場個人演唱會,引起了追星族們的狂熱追捧。在這幾天的演出中,“黎明,我愛你”的呼喊聲一浪高過一浪。

10月31日的那場演出,東北角的看台欄桿被近乎狂熱的歌迷擠塌了,有很多人受傷,但是歌迷們都堅持看完演出,有4個中學生,其中一個下頜受了傷,拉了個大口子,這幾個孩子就走到了二龍路醫院。當時醫生說這個口子他們也縫不了,結果沒有辦法其他幾個學生就給這個孩子的父親打了電話,孩子的父親騎著自行車來了,帶著小孩到北大醫院縫了幾針。當時是11月初,正值中學期中考試,11月1日是星期天,11月2日就要開始考試,而很多學生都放棄了考試復習來看這個演出。還有幾十名鐵桿歌迷連續幾天幾夜守候在香格裡拉飯店前,對著黎明房間的窗戶執著地望著,一有身影閃過就不顧一切地呼喊。

中國第一位搖滾歌星
(偶像是時代的產物)

1986年,崔健寫出第一首搖滾說唱歌曲“不是我不明白”。在北京舉行的為紀念國際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會上,當他穿一件頗像大清帝國時期的長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兩褲腳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體育館的舞台時,台下觀眾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當音樂起處,崔健唱出了“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時,台下變得靜悄悄。十分鐘後,歌曲結束時,在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中,中國第一位搖滾歌星誕生了。從此,崔健開始了他的搖滾新長征。在演唱會以後的兩年中,崔健不斷深化搖滾音樂的創作 ,舉辦了多場個人專場演唱會,發行了多張個人專輯。在這個過程中,崔健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確立了他在中國搖滾音樂中奠基人的地位。

自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給中國的城市和鄉村帶來了生氣,同時也帶來了西方社會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經過二十多年的隔絕,這種突然的西方世界大範圍的曝光對中國青年造成無法估量的“文化衝擊”。許多年輕人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感到茫然和沮喪,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昨天還被尊為至高無上的理想今天被現實擊得粉碎。他們失去了過去的理想卻又找不到新的理想。崔健的音樂和歌曲唱出了在極速變化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下成長的年輕一代的彷徨,對真實和人性解放的渴望。

 

 意林故事

歌星的故事

有一位歌星的故事是許多人熟悉的。那時候,歌迷們幾乎都知道她的名字,喜歡她的歌。然而,最早她並不唱歌,練的是二胡。她從小習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得一往情深。那時候社會風靡港台歌曲,特別是鄧麗君的歌。那麼委婉,甜蜜,柔情似水。鄧麗君成了明星,她的歌帶一輯一輯地出,仍然供不應求。練二胡的小女孩也跨入了“追星”的行列,她喜歡歌、喜歡唱,但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放棄二胡去當歌星。鄧麗君給了她機會和信心。首先是周圍的人發現了她,16歲的她被推上舞台,觀眾們一下接受了她,她的歌帶也成了歌迷們的搶手帶。她最初被人稱為大陸的“小鄧麗君”。慢慢地,人們發現她有了自己的風格。她一如鄧麗君那樣令觀眾感到親切、溫暖,但她更有少女的純情,更有逼人的青春氣息。她活潑、爽朗、清純、質樸,宛如海邊吹來的一縷涼爽的風,海底閃爍的一枚五彩的貝殼。從學習鄧麗君開始,到成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歌星,她走了一條成功的捷徑。她在鄧麗君的歌裡發現了自己潛藏的素質,她在“追星”的過程中豐富發展了這種潛藏的素質,最終向社會呈現了一個獨特的成功的自我。

偶像的光環

一個寂靜的夜晚。在黑暗中,一隻色彩繽紛的流浪漢——蝴蝶,沒有目標地亂闖。突然,它發現遠方有一點點火光。

“那是什麼?”被火光迷惑的蝴蝶好奇地問。

它想都不想就向火光飛去。它靠近了火光,快速地圍繞火焰飛翔。啊,多麼美喲!

不過,蝴蝶不滿足只欣賞一下火焰,還想品嘗一下,就像吮吸田野上的花蜜一樣。它姿勢優美地停在半空,準備落在火焰上。

多麼可怕的教訓!它驚恐地一跳,逃開了。在光亮下,蝴蝶發現,缺了一條腿,非常漂亮的翅膀尖兒也被燒焦了。

“這是怎麼了?我遇到了什麼事?”蝴蝶沒有找到答案。這麼美麗的“光亮”還能令人感到遺憾?真是難以想像!

蝴蝶懷著這種疑慮,休息了一會兒,等恢復了氣力,又重新開始。

被迷惑的蝴蝶,眼睛緊緊地盯著火焰,懷著占有它的決心,一頭投進了火焰。蝴蝶沒有遇到任何東西的撞擊,卻跌在油燈的油盆裡。

彌留之際,蝴蝶低聲地嘀咕:“可惡的光亮!我渴望你給我帶來幸福,你卻給我死亡!我只能為自己瘋狂的夢想哭泣!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是你使我不幸!”

火焰聽見蝴蝶的抱怨,明智地回答:“可憐的蝴蝶,我可不是你想像的太陽!我是火焰。不謹慎的人不但不會使用我,而且會自焚!”

崇拜帶光環的偶像,可能跟蝴蝶一樣栽跟頭。

偶像的話

這尊塑像站了幾百年了,他覺得這是一種苦役,對於熱望得到他援助的蕓蕓眾生,明知是無能為力的,因此他由於羞愧而厭煩,最後終於向那些膜拜者說話了:

“眾生啊,你們做的是多麼可笑的事!你們以自己為模型創造了我,把我加以擴大,想從我身上發出一種威力,借以鎮壓你們不安定的精神。而我卻害怕你們。”

“我敢相信:你們之所以要創造我,完全是因為你們缺乏自信——請看吧,我比之你們能多些什麼呢?而我卻沒有你們自己所具備的。”

“你們假如更大膽些,把我搗碎了,從我的胸廓裡是流不出一滴血來的。”

“當然,我也知道,你們創造我也是一種大膽的行為,因為你們嘗試著要我成為一個同謀者,讓我和你們一起,能欺騙更軟弱的那些人。”

“我已受夠懲罰了,我站在這兒已幾百年,你們的祖先把我塑造起來,以後你們一代一代為我的周身貼上金葉,使我能通體發亮,但我卻厭惡我的地位,正如我厭惡虛偽一樣。”

“請把我搗碎吧,要麼能將我縮小到和你們一樣大小,並且在我的身上賦予生命所必需的血液,假如真能做到,我是多麼感激你們——但是這是做不到的呀。”

“因此,我認為:真正能拯救你們的還是你們自己。而我的存在,只能說明你們的不幸。”說完了最後的話,那尊塑像忽然像一座大山一樣崩塌了。

做你自己

從我是個小孩子起,我就不想做我自己。我想像比爾·威鐸登一樣,而比爾•威鐸登卻一點也不喜歡我。我學他走路,學他說話的方式,上他上過的高中。

比爾·威鐸登也同樣地改變自己。他開始纏著荷比·凡德登:走路學荷比·凡德登,說話學荷比·凡德登。他使我困惑了!我開始以比爾·威鐸登的方式走路、說話,而他竟正在學著荷比·凡德登走路、說話。

然後我發現荷比·凡德登走路和說話都像裘伊•哈布林。而裘伊·哈布林走路和說話像柯奇•沙必森。

所以我走路和說話的方式像比爾·威鐸登所模仿的荷比•凡德登所看見的裘伊•哈布林所企圖仿傚的柯奇•沙必森的走路方式。你認為柯奇·沙必森說話、走路像誰?所有人中,他最像杜佩·威靈頓——而這傢伙走路和說話的方式都像我。
(摘自《心靈雞湯》)

兔子會議

兔子們打算舉辦一次大型研討會,討論一下如何解決食品——草短缺的難題。一隻兔子說:“兔子會議必須跟上世界潮流,需要請一些偶像明星為我們裝裝門面!”

於是,研討會開幕那天,兔子們請來了獅子、老虎、金錢豹、灰狼、狐狸、貓、土撥鼠和猴子。這些明星粉墨登場,一個個登上了主席台,在前排就座。接著,由獅子領頭,一個接著一個發言。明星們暢所欲言,海闊天空,只是沒有涉及半點牧草問題。明星們與兔子代表合影。當然,貴賓們全部坐在前排中間。緊接著步入宴會廳,大吃大嚼,乾杯祝賀大會成功。酒足飯飽之後,帶上紀念品和禮品,揚長而去,會場上只剩下兔子。此時,天色已晚,到了散會的時刻。
盲目追隨潮流的人,很可能變成可憐的兔子。

耶穌還鄉

耶穌是基督教的創始人,也是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穌30歲時,開始外出傳教,講天國的道理。據說,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人,他的頭上出現了一輪巨大的光圈,使人民能在黑暗中清楚地看見他。耶穌不斷地為人民做好事,免費為百姓治病,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崇拜他、信仰他。

很久以後,耶穌回到家鄉講經布道。一開始,人們都為他的學識和智慧所嘆服。但是,當大家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口若懸河的人不過是本地一個木匠的兒子,誠服欽佩之心頓減,立刻不恭不敬起來。耶穌還是剛才的耶穌,而鄉鄰卻已不是剛才的相鄰了。

人們崇拜偶像往往是因為一種神秘感,因為高高在上的偶像是我們所不熟悉的,離我們很遙遠的人。而一旦這種神秘感消失,對於偶像的崇拜就會減退不少。

農夫敬畏的偶像

從前,閩粵地方的農夫們,非常迷信,尤其信奉鬼神。為了表現自己的虔誠,農夫們為鬼神修造了許多廟宇。山頂上、河岸邊到處都是。他們又親自為鬼神塑了很多像。

農夫們為了給鬼神修建這些廟宇,費盡了心思,用自己的全部本領把廟宇造得雄偉巍峨,十分寬敞。通向廟宇的路上,還建造了長長的石階,石階兩旁有樹木蔭庇,樹上纏滿了藤蘿,還招來了數不清的鳥兒在這裡做窩定居。農夫們還在廟宇的庭院裡雕塑了神鬼的車馬隨從,並用彩繪描過,將廟宇的氣氛弄得不同尋常,卻又讓人感到陰森恐怖。

農夫們非常敬畏這些泥塑木刻的神像,每到祭祀的時候,都不忘獻上供品。家裡寬裕的要宰牛;條件沒那麼好的要拿豬做祭品;就是窮得最厲害的也要把雞、狗之類的東西獻給鬼神。那些酒菜魚肉等等,人們往往是自己舍不得吃,卻拿到廟裡去給鬼神上供。就是這樣,人們在獻祭的時候還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禮節稍有不周,大家就都害怕得不得了,生怕鬼神因此而動怒,把災禍降臨到他們頭上。一旦有誰得病或者誰去世了,人們也不去找醫生問個究竟,而是將其一概歸結為是鬼神安排的結果。

農夫們自己想像出鬼神,又親手製作了它們的偶像,卻又去崇拜自己一手炮製出來的東西,真是又可笑又可悲。

 

 應用與創新

讓自我成為偶像

當中國女排又一次站在世界冠軍的領獎台,當趙蕊蕊燦爛的微笑深深印在熱愛她的球迷的腦海里時,一個新的偶像又誕生了。

北大的莘莘學子看到女排奪冠後是多麼的激動,有一個女孩甚至滿臉淚水,這種情景和22年前中國女排在日本第一次勇奪世界冠軍是多麼的相似。在我們所熟悉的郎平、張蓉芳等這些熟悉的面孔逐漸被她們的後來者所替代後,趙蕊蕊、馮坤、周蘇紅也將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現在是一個偶像豐收的時代,有時候一天就能產生一個甚至好幾個偶像,在眾多的偶像面前你都搞不清誰是你真正的偶像了,你都說不上你到底應該拿誰作為你長期的偶像。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不值得我們崇拜嗎?在世界花樣滑冰大賽中勇奪男女雙人滑冠軍的申雪、趙宏博不值得我們崇拜嗎?還有,在NBA賽場上為中國人甚至亞洲人掙足了臉面的姚明,難道不值得我們崇拜嗎?

這是一個偶像豐收的時代,偶像的多元化給崇拜偶像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也使偶像不再讓我們遙不可及。

你的偶像是誰?你有幾個偶像?沒有偶像的人是你嗎?如果誰都不是你的偶像,那你就選擇你自己,崇拜自己,讓自我成為偶像也是種選擇!

孩子“追星”,怎麼辦

最近,有學校以“我最崇拜的人”為題,在中學生中開展隨機調查,結果出人意料,答案最多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師,也不是科學家,更不是英模,而是歌星影星。對“明星”偶像的崇拜,已成為青少年的時尚追求。少男少女們為“明星”偶像或喜或悲,甚至自殺、出走,許多父母大惑不解,不知道孩子“追星”到底是對還是錯?如何引導孩子的“追星”心態?

孩子處於青春期,心理不成熟,閱歷淺,感情容易衝動,甚至做出一些不冷靜的事來。比如,有的男孩,看著自己心目中漂亮性感的女明星,容易產生性衝動、性憧憬;有的女孩過於迷戀某男星,如果有某男星結婚或偷情的消息,立刻覺得“自己受騙了”,悶悶不樂,精神沮喪;有的少女甚至發誓非某“星”不嫁。孩子“追星”如果追到了這種如醉如痴、神魂顛倒的地步,肯定會影響學業、影響身心健康發展。這就需要引起重視,加以正確引導。其實“明星”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許多“明星”的“外在美”都是包裝出來的,媒介的吹捧也是一種廣告行為。父母可以跟孩子講明這些道理,說明聽歌和看影視節目,只是生活的一個小部分,更多的時間應該用於學習和工作,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