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難與易是相對的

難與易是相輔相成的

通過努力,化難為易

正確的方法能化難為易

識人易,識己難

難可以使人得到磨煉

知易行難

創業難,守業更難

勤奮難也變易,懶惰易也變難

說時容易做時難

沒有易無法體會難的艱辛,沒有難也無法體會易的快樂

太易和太難的事往往不會使人感興趣

 名言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澤東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老子》

天下大事,必做於易;天下難事,必做於細。——《老子》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離成功不遠的時候。——拿破侖

艱難由懶惰生,苦楚由偷安來。——培根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之推

許多事情,想起來困難,做起來容易。——約翰生

困難往往是懶惰的產物。——約翰生

一般而言,凡事起頭易,最難的該是最後階段的衝刺,能夠克服這一類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歌德

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不去尋找困難。——歌德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淑

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矣。——郭偃

天下無難事,有志者成之;天下無易事,有恆者得之。——陳垣

集中群眾的力量,就可以化難為易,化險為夷。——葉劍英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陳毅

天下無難事,惟堅韌二字,為成功之要訣。——黃興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諺語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俗語

 經典素材

吳道子的領悟
(勤則易)

俗話說:「一勤生百巧。」勤學苦練,那麼看起來困難的事情也會容易了。鄭板橋在一首題畫詩中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削盡冗繁留清瘦,畫得生時是熟時。」這也說的是勤能生巧,化難為易的道理。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吳道子從小喜愛畫畫,但卻總是畫不好,最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一次他出門散心,看見一個婦女把擀成的薄餅,隨手用擀面杖一挑,烙餅就像長了眼睛似的從殿東頭飛到殿西頭的鍋裡。吳道子感到奇怪,就問這個婦女:「為什麼會這麼準呢?」婦女回答說:「這沒什麼訣竅,也不過是天天烙,月月烙,熟能生巧罷了。」吳道子聽了婦人的話若有所悟。從此,他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譽滿九州的大畫家。

掃屋與掃天下
(難由易始)

東漢時,有一個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庭院髒亂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道:「你為什麼不把院子打掃一下招待客人來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應當掃除天下,怎能把時間浪費在掃屋子上面呢?」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地反問:「一間屋子都不能打掃,又怎麼能期待你能掃天下呢?」

打掃一間屋子是一件小事,非常容易,但是那些不屑於做容易的小事的人,恐怕大事也難以勝任。

我只是打開了門
(認真的態度可使困難變容易)

1999年2月25日,意大利14歲的男孩馬可登上了1553次航班,前往熱那亞。飛機準備起飛的時候,服務員開始向乘客講解安全常識,但大多數人並沒有仔細去聽,只有馬可認真地記住了這些內容。出於一個少年的好奇心,他根據服務員的介紹找到了最近的緊急出口。要打開這個門,只要移開一個塑料護罩,壓下手柄。

在飛機著陸時突然出現故障,飛機衝進大海……馬可踮起腳用掌心將護罩打碎,然後使盡全身力氣壓下手柄。沉重的安全門終於被打開,暗淡光線和海水一起湧了進來。他叫道:「在這邊!」乘客們從他身邊爬過,狂亂地衝向出口。

在這次事故中,有4人死亡——3名乘客和一名空姐。但是如果沒有馬可及時打開安全門,可能會有更多的人死去。

1999年5月24日,馬可得到了由意大利內務部長頒發的金獎。面對榮譽,馬可十分謙虛:「我只是打開了門!」

是的,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卻救了很多人的性命,然而為什麼那麼多成年人卻沒有做到?不專心、不注意、不認真,使他們把容易的事變得艱難了。

蛇與莊稼
(事物的本質是不容易發現的)

幾十年前,潮汕地區有過一次「八二風災」,那實際上是大規模的海嘯。在暴風雨中,海水倒灌上了陸地,帶鹹味的海水把許多村落都給淹沒了,災區居民死亡數字異常巨大,至今年老的人回憶起來仍有餘悸。災禍過後,好些地區田園總是收成不好,即使風調雨順也不見起色,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後來,有些老農想出了一種奇怪的辦法,他們托人到外地去買了一批蛇回來,把它們放生到田間去。那一年,果然獲得了大豐收。許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後還是老農把秘密說破了。原來,巨大的洪水把田野和坡地淹沒的時候,深藏在洞裡的蛇都給淹死了。因此,水災過後,田鼠由於失去了蛇這種天敵,繁殖得異常迅速,這樣,田園就由於鼠患的過度嚴重而歉收了。老農買蛇放到田里,又重新建立了蛇對田鼠的制約作用,這樣,田園就又得到好收成了。事物間的複雜聯繫往往就是這樣,因此,看似容易簡單的問題可能是最不容易解決的。

傴僂承蜩
(用心專一,難也變易)

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熟練容易。

孔子說:「先生真是巧啊!有門道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迭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就很少了;迭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迭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我粘蟬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的注意,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孔子轉身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高度凝聚精神,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智者的勇氣
(難與易是相對的)

1945年,一位21歲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帶了5美元到美國闖天下,20年後,他成為百萬富翁。

他曾經非常自豪地說:「我沒有做過一筆賠錢的交易,也沒有一次失敗的經營。」他就是羅·道密爾。一個在美國工藝品和玩具業富有傳奇性的人物。那麼,他是怎樣才取得成功的呢?下面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20世紀50年代,道密爾買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玩具公司。當時他發現成本太高是這家玩具工廠失敗的主要原因,決定提高工作產量以降低成本。道密爾規定:凡是製作工人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都要放在最順手的地方,要用時,一伸手就可以拿到。這樣一來,操作機器的工人,不必再為等材料、找工具耽擱時間,無形中節省了很多時間。

他的另外一個規定是:在工作中,不准吸煙,但每隔一個半小時,准許全體休息15分鐘。因為他發現叼著煙工作,進度非常慢,而且有很多人借抽煙來偷懶。

這兩項規定執行以後,在機器沒有增加,人員減少的情況下,產量增加了50%。

有人曾經問道密爾,為什麼總愛收購一些失敗的企業來經營?道密爾的回答很妙:「別人經營失敗的生意,接過來後容易找出失敗的原因,因為缺陷比較明顯,只要把那些缺點改正過來,自然就賺錢了。這要比自己從頭做一種生意省力得多,風險也小得多。」

每個人都知道的風險,恰恰沒有風險,這就是智者的勇氣。

回形針的發明
(看易實則不易)

近年評出的在20世紀百種發明中,回形針似乎是所有發明中最簡單的一種,它不過是一段彎曲的金屬絲。但回形針製成如今的形狀以前卻經過了多次反覆設計。1901年挪威發明家約翰·瓦特提出了金屬絲紙夾的專利申請,以解決用針固定紙張的不便。同時九個發明家也提出了類似的設計。但這些早期紙夾都存在著問題:如金屬末端會刺到紙裡戳破紙張;而且沒有彎鐵絲的機器,而手工生產紙夾的勞動成本又過高。直到美國工程師威廉·米德爾·布魯克制造出彎鐵絲的機器。後來才製造出著名的「寶石」牌回形針,但它的發明者已經無從查找,從那以後回形針就成了沿用至今的標準設計。

把斧子推銷給總統
(不要在困難面前屈服)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8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謝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什總統。

個別學員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即使缺什麼,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再退一步說,即使他們親自購買,也不一定正趕上你去推銷的時候。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一位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農場,那兒種了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了您的農場,發現種著許多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它是我祖父留給我的,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您有興趣的話,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復……最後他就給我匯來了15美元。

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一個從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從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的人。

喬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網站公佈之後,一些讀者紛紛搜索布魯金斯學會,他們發現在該學會的網頁上貼著這麼一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

哲學大師的難處
(哲學易懂,職稱難評)

康德,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創造哲學的創始人,生於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今俄羅斯加裡寧格勒),於哥尼斯堡大學畢業。這位世界著名的大哲學家、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在職稱的評定上卻是一個屢屢受挫的「倒霉蛋」。

1755年康德從德國的哥尼斯堡大學畢業後留校任編外教師,一幹就是16年。其間,他的兩部主要著作《邏輯研究》、《觀念》(第一卷)相繼問世。然而,申請評定教授卻一再被拒絕。
這位治學嚴謹求實的哲學家,為何「牆裡開花牆外香」呢?康德自己有過一番解釋:因為我現在撰寫的這些著作太重要了,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爭取當教授。這是康德陳述的「做教授一再被拒絕」的理由。

康德的這番解釋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或多或少地可以琢磨出一些東西來。

伽利略發現單擺定律
(在簡單容易的事物中發現規律)

1883年的一天,青年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中做禮拜的時候,對天花板上的吊燈發生了興趣。風吹著吊燈來回擺動,這是司空見慣的,然而很少有人去注意。伽利略一手按著自己的脈搏,數著跳動的次數,一邊看著燈的擺動。結果發現了一條規律:擺幅不同,但來回一次擺動中脈搏跳動的次數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燈擺的週期與振幅無關。伽利略由此提出了單擺定律。


 意林故事

血珍珠

從前有一個大富翁聽說南海有一種血紅的珍珠,非常稀有珍貴,在月光下會有美麗的虹光,他所有的財寶合起來也比不上一條南海的血珍珠。自從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富翁幾乎茶飯不思,立誓要到南海去取血珍珠。

他找了一些也是喜歡收藏奇珍異寶的同伴,一起出發去南海,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才到了產血紅珍珠的海邊,各租了一條船到海上去。由於血珍珠嗜血,大富翁就用針刺自己的身體,將流出的血裹在油囊裡,吊在長索上,垂入海底。血珍珠貝聞到血的香味就會咬住油囊,再把它釣起來,剖開蚌殼找珍珠 。但是油囊常被其他的魚類吃掉,好不容易釣起血珍珠貝,也不一定採得到珍珠。大富翁不斷地刺血、不斷的垂釣,整整經過三年,才採得了一串血珍珠項鏈,回到岸上。他忍不住把那串血珍珠拿給最好的朋友欣賞,想不到朋友起了貪念,趁著一起到井邊取水的時候,把他推落井裡,還蓋上了井蓋,奪取了他的血珍珠。大富翁在井裡飢寒交迫好幾天,以為自己會死在井裡,有一天聽見獅子來井旁飲水的聲音,等獅子走了以後,他順著獅子進來的洞穴,好不容易充滿恐懼地回到地上。

他跑回自己的家鄉,去找那個搶了血珍珠的朋友,對朋友說:「我念在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才把血珍珠給你看,沒想到你竟然為了搶珍珠而謀害我,現在你把那串血珍珠還我,我就永遠不把這件事情說出去,不然我就去告官!」那個朋友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擔心他告發,就把血珍珠還給他了。

大富翁將血珍珠帶回家,給妻子和孩子看,兩個孩子都跑來向他要血珍珠玩耍,互相詢問血珍珠是哪裡來的。一個孩子說:「是從我的口袋生出來的。」另一個孩子說:「不是,不是,是從我們家的水缸生出來的。」大富翁看了孩子的童言童語,忍不住笑了。妻子問他說:「你笑什麼?」他說:「我為了采這串血珍珠,在南海刺血喂貝,歷時三年。珠成之日,被推落井裡,差點成為獅子口中的食物。我經歷了千辛萬苦,又被最好的朋友背叛,小孩子不知道這一段來歷,竟然說是口袋生出的呀!」

事非經過不知難,在我們的人生裡,經常看到別人的成功是非常輕易,自己的成功卻十分艱難,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那種艱辛的過程。

不容易得來的最珍惜

有一次到鄉下,我們看到一位老大爺正把餵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簷上。不免感到奇怪。

我們就問老大爺:「大爺您為什麼不把它放在食槽裡讓牛吃,卻放在那裡呢。」

老大爺說:「這種草料不好,要是放在食槽裡,牛就會不屑一顧;但如果把它放在牛勉強能夠到的屋簷上,牛就會努力吃,直到把草料吃完。」

這真是有趣。

什麼是最好的?

什麼是最珍貴的?

信手拈來的不是,價格最昂貴的也未必是。

它就在我們不好夠或者完全夠不到的地方。

「用智慧賺錢是很容易的事」

兩個青年一同開山,一個把石塊砸成石子運到路邊,賣給建房的人;一個直接把石塊運到碼頭,賣給杭州的花鳥商人。因為這兒的石頭總是奇形怪狀,他認為賣重量不如賣造型。三年後,他成為村上第一個蓋起瓦房的人。

後來,不許開山只許種樹,於是這兒成了果園。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鴨梨招來八方客商,他們把堆積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運往北京和上海,然後再發往韓國和日本。因為這兒的梨汁濃肉脆,純正無比。就在村上的人為鴨梨帶來的小康日子歡呼雀躍時,曾賣過石頭的那個果農賣掉果樹,開始種柳。因為他發現,來這兒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買不到盛梨子的筐。五年後,他成為第一個在城裡買房的人。

20世紀90年代末,日本豐田公司亞洲區代表山田信一來華考察,當他坐火車路過這個小山村時,聽到這個故事,他被主人公罕見的商業頭腦所震驚,當即決定下車尋找這個人。


    當山田信一找到這個人的時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門口與對門的店主吵架,因為他店裡的一套西裝標價800元的時候,同樣的西裝對門就標價750元。他標價750元的時候,對門就標價700元。一月下來,他僅批發出八套西裝,而對門卻批發出800套。

山田信一看到這種情形,非常失望,以為被講故事的人欺騙了。當他弄清真相之後,立即決定以百萬元年薪聘請他,因為對門的那個店也是他的。

當你在馬路上散步的時候,當你坐在火車上向外遠眺的時候,假若有一個張藝謀模樣的人,說掙錢很容易,只需要一點點智慧就夠了,你千萬不要側目,說不定他就是一個百萬身價的人。

 

 

 應用與創新

太容易和太難都不好

最容易做的事情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一件事情如果很容易就達到了目標,容易使人產生滿足感,喪失進取心;另外,一件事情如果太容易,沒有任何難度,就會使人產生輕敵心理,很容易犯錯誤。

同理,如果一件事做起來特別艱難,也不見得是好事。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一件事情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會激發我們把它做好的鬥志和熱情,反而容易讓我們開動腦筋,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是,難度加大,我們目前的能力達不到,會挫傷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時候,其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所以,我們要量力而行,不要不分難易,不分情況,見困難就上,逞英雄。在學習、生活、工作中,必要時採取「知難而退」的做法,不失為一種積極進取的科學態度。從某種角度講,「退」是順利達標的一個轉折點,是為了更好地「進」。

文物保護的難與易

 許多年來,熱浪灼人的建築工地一直是文物工作者憂心忡忡注視的目標,因為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古跡就是在隆隆的機器轟鳴中遭受劫難,一去不復返的。而今在號稱「長安大街第二」的北京平安大道擴建工程,卻不再牽動文物工作者焦急的目光——早在施工之前,有關單位就與文物部門積極配合,為保護沿街文物採取了有力措施,確保孫中山逝世紀念地等1 3 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然無恙。由此,筆者想到了文物保護難與易的問題。

實際上,無論什麼事情,「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而「為」與「不為」的關鍵,則在於認識是否到位。專家分析指出,平安大道兩側的文物保護得如此之好,首先得益於北京市民較強的文物保護意識。腦子裡繃著文物保護這根弦,就不會不問青紅皂白,「擋」我者亡;就不會只圖省事,不計後果;就不會用經濟效益裁決一切。能如是,則保護文物「難者亦易矣」。

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欠發達國家,經濟要發展,文物同樣需要保護。當務之急是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和對祖先及子孫後代的負責精神。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不遺餘力地介紹文物、宣傳文物,在國人心中樹立強烈的文物保護意識,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文物保護氛圍,應該是保護文物的治本之策、長久之計。

做官的難與易

關於做官難與易的爭論,自古以來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清代大官僚李鴻章,就認為做官既其樂無窮又相當容易。他有一句名言:「世上的事情只有做官最容易,要是一個人連官都不會做,那麼就太不成器了。」按照他的邏輯,會種地的就當農民,會手藝的就當工人,有文化的就當教師,如果什麼都不會,就得想辦法去當官,因為天底下當官最容易。

與此相反的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在《家書》中說:「人皆以做官為樂,我今反以做官為苦。」他的那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卅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就是其內心的真實寫照。他「不敢貪贓枉法,積造孽錢貽害子孫」,而是以憂國憂民之心,救災幫困,放賑濟民,盡自己最大努力為百姓辦事。在那樣的情況下做正直的清官,確是難乎其難了。

由此可見,做官是難是易,全憑自己怎樣去當了。清人王有光《吳下諺聯卷三》有「上任」一條,這樣寫道:「士人赴官謂之上任。將『任』字作『官』字解釋,謬矣。任者,擔也,蓋將擔子負其身上。」居官當長,其實也就是挑擔子。大至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小至一個部門、一個單位,都是一副擔子,壓在領導者身上,還要負重前行,能說這容易嗎?

不知從何時起,做官逐漸變得不但不清苦、不辛苦,反而成了一種享受,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正如有人說的那樣,批閱文件畫個圈,上台講話照稿念,檢查工作坐車轉,喝點小酒胡亂侃,有點好事他先占——你看容易不?

把做官當作一件容易事,其實質是對官的職責的弱化和異化,把自己同群眾、公僕與主人的關係弄顛倒了。我想社會上倘若「做官最容易」的官多起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如今不是時興「下崗分流」麼,最好能讓那些把做官看得很容易的官也「下崗」,把他們從官場上「分流」出去,去幹點「不容易」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