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合作可以取長補短
合作要講求原則
合作要有一定的分工
合作可以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合作要使每個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
要選好合作夥伴
合作才能產生雙贏或共贏
應該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需要寬鬆的環境
合作可使弱小的力量變強大
具有合作精神是成功的保證
名言
惟有具備強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創造文明。———泰戈爾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
———雷鋒
離開眾庶,則無英雄。———李大釗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韋伯斯特
人多了,各人肩膀上的責任就減輕了。———易卜生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單調難成曲,群柱可擎天。———徐特立
不管一個人多麼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奧斯特洛夫斯基
期望得到讚許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的本性中,要是沒有這種精神刺激,人類合作就完全不可能。———愛因斯坦
眾人拾柴火焰高。———俗語
經典素材
團隊精神的勝利
(合作需要犧牲精神)
在第27屆奧運會上,女子20公里競走開始了。我國的劉宏宇和王麗萍參加了比賽。劉宏宇以自己的實力,走在了第一集團,但她已吃了2張紅牌,按規定,受到3次紅牌警告,運動員將退出比賽。劉宏宇想要在不吃牌的情況下追上領先的3位外國選手是不可能的事,但她觀察到隊友王麗萍處於第二集團的領先位置,決定採用犧牲自己的戰術。尚未到最後衝刺的階段,劉宏宇突然奮力向前猛衝,領先的外國運動員的戰術被打亂了,她們有的由於拼光了體力無法繼續領先,有的因體力消耗過大,技術動作變形被罰出場。王麗萍最終捧得金牌。
合作無間
(合作才能成功)
希爾頓集團是當今旅店業中的翹楚,在五大洲都有它的分佈,200多幢巍峨壯觀的高樓大廈遍佈世界各都市。希爾頓集團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其最值得稱道的是集團上下團結一致。唐拉德‧希爾頓曾這樣說過:「我可能是得克薩斯州最幸運的人,是福中之人,這種福來自於友誼,來自於志同道合的夥伴,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遠與同僚相處愉快,合作無間,因為我的福來自於他們。」
不僅希爾頓集團是這樣,其實,當今世界,加強合作已越來越成為時代的要求。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需要各種形式的合作。
阿豺折箭
(合作可使自己的力量變強)
南朝劉宋時西北方少數民族吐谷渾的首領阿豺有20個兒子。有一天,阿豺對他們說:「你們每個人給我拿一枝箭來。」阿豺接了箭就一一折斷了扔在地下。隔了一會兒,阿豺叫來他的弟弟慕利延,對他說:「你拿一支箭來把它折斷。」慕利延把那支箭折斷了。阿豺又說:「你這回拿19支箭把它們一塊兒折斷。」慕利延辦不到。阿豺說:「你們知道嗎?一支箭是容易折斷的,許多箭合在一起就很難折斷了。所以,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才能鞏固。」
吐谷渾首領阿豺臨終之前,用「單者易折,重則難摧」設喻,告誡他的兒子們要齊心協力,共同把國家治理好。
第谷與開普勒的合作
(合作可以取長補短)
科學發現的兩大武器是科學實驗和辯證思維,簡單說來,就是「試」和「想」。我們通過觀察或實驗,或者向大自然索取第一手資料,或者發現新現象,經過思維,把這些分散的資料聯繫起來,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新的思想體系。實驗與思維,二者不可偏廢。
前人說:「一藝之學,智行兩盡」。智指思維,行即實踐。要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唐甄在《潛書》中說:「心,靈物也。不用則常存,小用之則小成,大用之則大成,變用之則至神。」可見前人深知腦子越用越靈之妙。英國哈雷(1656—1742)問牛頓(1642—1727):「你為什麼會有如此重大發現?」牛頓說:「由於不斷思索的結果。」有些人長於實驗,有些人善於思維,兼備這兩種才能,甚為重要,但卻很不容易。歷史上有些重大發現,是這兩種人共同協作的產物。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是這方面的範例。丹麥天文學家第谷(1546—1601)用了30年的時間,長期觀察行星的運動,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他的觀察才能非常出色,卻不幸短於理論分析。幸運的是,在他逝世的前一年,請到一位德國青年開普勒(1571—1630)當助手。後者恰好相反,觀察技術並不高明,但理論研究卻很有才華,而且酷愛數學。通過對第谷資料的分析,他起初假設太陽繞地球轉,誤差總是很大,與觀察不符。於是改用日心說,假設火星繞太陽做圓周運動,計算結果仍不理想。最後他大膽創新,提出了「火星的運動軌道是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的假設,結果與觀察資料符合很好。就這樣,第谷的精確觀察與開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結合,引導出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現。如果沒有開普勒,第谷的辛勤積累也許會成為一堆廢紙;反過來,沒有第谷,也根本不會有開普勒的卓越成就。
生物的團隊精神
(合作可使弱者變成強者)
生物學家發現,互助互援是各種動物戰勝強敵的最銳利的武器。一個單獨生活的昆蟲、野獸,很難逃脫徹底毀滅的命運。螞蟻有許多天敵,它的卵和幼蟲是許多動物的美食,一隻螞蟻的防禦沒有多大價值,但成千上萬的螞蟻並沒有受到鳥類或食蟻獸的太大摧殘,而且為許多蟲、獸所畏懼。蜜蜂由於實行了集體生活、共同工作,使它們的個體力量、安全係數都增加了若干倍。鸚鵡是極其合群的鳥,它們互相依戀,患難與共,除了人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敵人,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動物敢去攻擊它。草原狼常常二三十隻結成一群去追逐偶爾離群的野牛,成群結隊的野狗能夠戰勝熊和老虎,一匹馬只要不離群,無論熊、虎或獅子都不能傷害它。
互助團結的合群生活,能使動物由弱變強,由愚變智,有利於抵禦強敵和適應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
現代氣象預報的誕生
(培養合作意識,解決世界難題)
天氣的變化源於全球大氣的運動,冷暖乾濕空氣的你來我往造成了雨雪風霜、陰晴冷暖的氣象變化,對全球大氣連續的、全方位的觀測是天氣預報的基礎。勞侖茲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全球大氣的一體性:今天紐約的一隻蝴蝶拍拍翅膀,十幾天後會導致北京的傾盆大雨。大氣的無國界運動使得全球氣象合作成為準確的天氣預報的前提,也使得氣象成為全球合作的典範。
1855年法國科學家萊伐爾奉命追索克里米亞戰爭時出現的風暴,發現了風暴移動的奧秘,指出只要將不同地點的氣象觀測記錄收集起來就可以製作風暴預報,揭示了氣象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從而拉開了現代天氣預報發展的序幕。
1872年在萊比錫舉行了國際間氣象會議,次年在維也納又舉行了第一次氣象大會,會後成立了國際氣象組織(IMO)。為了進一步加強合作,1951年國際氣象組織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成為與聯合國建立關係的政府間(即各國氣象局間)的國際機構。主要任務是協調和改進世界氣象業務和有關活動,促進建立氣象、水文測站網及傳輸、交換觀測記錄、資料等方面的全球合作等。從此,在共同的利益驅動下,各國氣象部門一直相互無償交換氣象資料。
可以說,全球合作促進了氣象預報水平的提高,增強了人類預防氣象災害的能力。沒有現代高科技和全球氣象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天氣預報就不可能成為現實。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對氣象問題的研究古已有之,而天氣預報、或者說稱得上準確的天氣預報卻只是近幾十年的事。
郭子儀和李光弼團結為國
(合作取得勝利)
郭子儀和李光弼是唐代朔方節度使的兩員部將。他們因成見太深,長久不和。在安祿山叛亂時,郭子儀升為朔方節度使。李光弼成了他的下屬後,怕他乘機報復,便找到他請求說:「今後不管怎麼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郭子儀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戮力同心,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李光弼見他心胸坦蕩,帶隊請戰。此後,將帥一心,在平叛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兩家漁業公司的發展結果
(不要盲目合作)
1985年,我國漁業部門同非洲某國合資辦了兩個漁業公司 ,我國向這兩個公司提供的人力、財力、物力等條件是相同的。但是這兩個公司的經營狀況卻大相逕庭。一個管理好,效益高;另一個管理混亂,虧損嚴重,短短幾個月時間就破產倒閉,原來有關部門在簽訂合資合同之前,對兩個夥伴的情況並不瞭解。前者基礎好,人員配備恰當,所以經營狀況良好;而後者原來只是一個空殼公司,負責人是個不懂業務的莽漢,其他人員都是臨時湊合的。因為事先不瞭解對方的底細,盲目與之合作,所以吃了大虧。
一個實驗
(學會與同伴合作)
幾年前,有一個外國教育代表團在參觀上海一所學校時,一位教育家邀請幾個同學做了一個「瓶中抽球」的實驗。將7個綵球放在一個窄口瓶子裡,每個綵球都繫著線,線的一端露出瓶口,每個人拉住一根引線。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綵球代表屋裡的人。房子突然失火了,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內逃出來的人才有生存的可能。教育家請這7位同學聽到哨聲便以最快的速度將球從瓶中提出。瓶子的口徑很小,一次無法通過兩個綵球。實驗開始了,只見這7位同學一個接一個地從瓶裡抽出了自己的綵球,才用了3秒鐘!這位外國教育專家連呼:「太了不起!我在許多國家做過這個實驗,從未成功,至多能逃出一兩個人,多數情況下是幾個綵球卡住了瓶口。」
上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合作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精神,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學會與人共處。懂得合作是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從波音飛機看社會分工
(現代社會合作更加重要)
一架波音747客機需要一萬多個零部件,其中的絕大部分並非波音公司獨自生產或者美國國內公司為其提供的,而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眾多公司,特別是新加坡和韓國,咱中國還為他們提供飛機的平衡尾翼呢。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齊集美國,由波音公司組裝。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合作互補越來越密切,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就會像波音公司與各零部件生產公司的關係一樣,表現出更大的依賴性,世界將逐漸成為人們所說的「地球村」。
意林故事
魚和釣鉤
甲乙二人遇到了一個仙人,他們向仙人尋求幫助,仙人拿出一筐魚和一根釣竿讓他們挑選。甲要了那筐魚,乙要了釣竿。甲用木柴把這筐魚燒著吃了之後,就再也沒有辦法弄到吃的,很快餓死在空空的魚筐前。乙忍饑挨餓拿著釣竿往海邊走,但大海太遙遠了,他還沒走到海邊就餓死了。
丙丁二人也遇到了仙人,也得到了仙人送給他們的一筐魚和一根釣竿。他們接受了甲乙二人的教訓,兩個人商定一起向海邊走,餓了只煮一條魚吃,不把那筐魚一頓吃完。等到魚快吃完的時候,他們也看到了海。他們用釣竿釣魚,吃不了就拿去賣,慢慢地攢了一筆錢。他們用這筆錢買了一條船,買漁網,乘船下海打魚,賺了更多的錢。後來他們蓋了房子,安居樂業,生活過得很幸福。
這個故事講述的道理很簡單:互助共存,單干皆亡。
天堂和地獄的故事
一個傳教士對上帝說他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區別。上帝答應了,先領他去看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看到許多人圍著一隻煮食物的大鍋坐著。鍋裡有飯,足夠他們吃的。每個人面前有一個湯匙,但湯匙柄太長,他們無法將食物送進嘴裡,他們又渴又餓,面對吃不到的食物,他們又悲傷又失望。「現在我帶你去看天堂。」上帝帶著傳教士進入另一個房間,這個房間裡的擺設跟地獄裡一模一樣,也是一群人圍著一口大鍋坐著,每人面前也有一個湯匙,湯匙柄也非常長。但這裡的人看起來很快樂,毫無悲傷情緒。傳教士覺得奇怪:「天堂和地獄的情況相同,為什麼一個快樂,一個悲傷呢?」上帝回答:「你沒看到,天堂裡的人都學會互相喂對方嗎?」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需要團結互助,只要齊心協力、共同克服困難,地獄也可以變成天堂。
落網之鳥
有一個捕鳥人,在湖上架了一張網,放了一些食物在網中捕鳥。眾鳥看到網中有食物,都來爭食,並且呼朋引伴來吃網中的食物,捕鳥人看到來了許多鳥,立刻在岸邊收網。沒有想到網裡的鳥,一起振翅飛去,一飛沖天,往湖外的樹林飛去。捕鳥人立刻跟著空中飛鳥的影子追去,苦苦追趕,旁邊不明就裡的人就問:「你到底是為了什麼事,跑得如此倉皇?」捕鳥人指著天上說:「我正在追逐天上的那群鳥呢?」問的人抬頭一看,鳥已經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只剩幾個小點,忍不住勸他說:「鳥在天上飛得那麼快,你在地上跑得這麼慢,怎麼可能追上呢?你這不是愚蠢的行為嗎?」捕鳥人說:「你看那些鳥雖然飛得高、飛得遠,但是它們並不同心,只要太陽一下山,鳥群就會各自回家棲息,那時四處亂飛,鳥網就會掉下來。所以,只要它們不飛出我的視力範圍,我遲早可以捕到它們。」捕鳥人說完,繼續跟著群鳥的方向追蹤。
天色漸漸晚了,鳥群也飛得累了。有的鳥要向東,有的鳥要向西。有的鳥想飛向樹林,有的鳥想飛向山澗。它們一邊展翅飛翔,一邊爭吵著要去的方向。但是,它們哪裡也去不成,一起連同網子落了下來。鍥而不捨的捕鳥人,終於捉到了那些鳥。
在我們的人生裡,不免有身陷羅網的時候,在身陷羅網之際,與我們因緣深刻的親朋好友也都會隨著受苦,這時飛出羅網惟一的方向就是同心協力,而不是在網內互相抱怨,消耗生命的能量。
生命本來就是一張大羅網,在羅網中飛翔的我們,只要同心同向,就可以飛得更高更遠。如果我們飛得夠高夠遠,說不定可以飛出獵人的視線呢!
插向自己的刀
一家公司招聘職員,最後要從3位應聘者中選出兩個。他們給出的題目是這樣的:假如你們3個人一起去沙漠探險,在返回的途中,車子拋錨了,你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是你們3個人只能從7樣東西中選出4樣隨身帶著,你會選什麼?這7樣東西分別是:鏡子、刀、帳篷、水、火柴、繩子、指南針。而其中帳篷只能住下兩個人,水也只是一瓶礦泉水。
甲選擇的是:刀、帳篷、水、火柴。負責面試的經理問他,你為什麼第一個選刀?甲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帳篷只夠兩個人睡,水只有一瓶,萬一要爭起來,女孩子我可以讓著點,那個男的要是為了爭奪生存機會想害我呢?所以,我把刀拿到手,也就等於把主動權控制在了手中。」
乙和丙選的四樣物品相同:水、帳篷、火柴、繩子。
乙解釋說:「鏡子在沙漠裡沒什麼用,不能要;指南針可以用手錶代替,只要有太陽就行;刀不必要,在這茫茫的沙漠上,沒有生物,更別說是對人有攻擊性的動物了;而水是必需品,雖然只夠兩個人喝,但可以省著點,相信也能夠3個人一起堅持到最後;帳篷雖然只能容納兩個人睡,但是可以3個人輪換著來休息;火柴也是路上必不可少的;而繩子可以用來把3個人綁在一起,這樣在風沙很大目不見物的時候,就不會失散了隊伍,而且如果遇到沙崩,有同伴被埋到到沙堆底下,還可以用繩子把他拉回來。」丙的解釋與乙相同。
最後,3位候選人獲聘的是乙和丙兩位。甲為什麼會被淘汰呢?很簡單,現在的企業都強調團隊協作精神,而甲在緊要關頭只顧自己,把團隊裡同伴都當成假想的敵人。其實,他可以和兩位同伴通力協作,把本來只夠兩個人利用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最終讓整個團隊一起度過難關,走出死亡的沙漠。
當他在選擇了那把刀來防備別人,甚至準備在關鍵時刻把它插向同伴的胸膛的時候,實際上,他是把那刀先插向了自己。
漂流的「蟻球」
黃昏時候,洪水最終撕開了江堤。一個個小院子成了一片汪洋澤國。清晨,受災的人們三三兩兩地站在堤上,凝望著水中的家園。忽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
一個黑點正順著波浪漂過來,一沉一浮,像一個人,有人「嗖」地跳下水去,很快就靠上了黑點,但見他只停了一下,掉頭回游,轉瞬上了岸。「一個蟻球。」那人說。「蟻球?」人們不解。
說話間蟻球正漂過來,越來越近,看清了:一個小足球大的蟻球!黑糊糊的螞蟻密匝匝地緊緊抱在一起。風起浪湧,蟻球漂流,不斷有小團螞蟻被浪頭打開,像鐵器上的油漆片兒剝離開去。
人們看得驚心動魄。
蟻球靠岸了。蟻球一層層散開,像打開的登陸艇。蟻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衝向堤岸,勝利登陸了。岸邊水中仍留下了不小的一團蟻球,那是英勇的犧牲者,它們再也爬不上來了,但它們的屍體,仍然緊緊地抱結在一起。
兩尊佛像
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座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地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座廟裡,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而韋陀鐵面無私,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經過兩個人的分工合作,廟裡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去城裡吃人
有一則新寓言,說的是兩隻老虎,商量著到哪兒去尋找食物。年幼的那只說:「我們去附近的村子裡吃人吧,那裡人少。」年長的搖頭反對:「不可,村子裡雖然人少,但那裡的人十分團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太冒險了。要吃人,我們最好上城裡去。」年幼的老虎不解地問:「城裡人多,恐怕更危險吧?」年長的說:「城裡雖然人多,可是鄰居間互不相識,各人自掃門前雪。我們吃一個,別人也不會管的。」
天鵝、梭魚和大蝦
有一次,天鵝、梭魚和大蝦,它們一起承擔運送一車行李。它們三個一起套上大車,拚命地拉。
它們用盡了力氣,但是大車還是停留在原地,絲毫不動。對它們來說,行李根本不重,可是天鵝一個勁兒要飛上雲霄,大蝦使勁向後退,梭魚一心要向水裡鑽———它們當中究竟是誰對誰不對,這用不著我們來評說,不過這輛車直到現在還留在原地。
大紅魚的故事
在日本小學生的課本中有這樣一則童話。
在浩瀚的大海裡,生活著一群小紅魚,它們體形瘦小,游動緩慢,是大海中無力自保的一族。當一片小紅魚游過來,一條虎頭鯊悄悄地跟在它們的身後,小紅魚發現了危險,它們拚命潛逃,可是鯊魚張開它巨大的嘴,許多小紅魚被吞進去。一條小黑魚告訴大家:「不要怕,我們應該聚集起來。」小黑魚邊游邊說,讓小紅魚們慢慢聚成一條「大紅魚」,然後,小黑魚游到「大紅魚」的頭部,成為這條大魚的眼睛,一條黑眼睛體大無比渾身發光的「大紅魚」出現了。虎頭鯊看到它們遠遠地遊走了,連大鯨魚也驚恐地逃走了。
不合作的代價
有個商人趕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到城裡去賣貨。驢的體力沒有馬好,走了一段時間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它請求馬幫它擔一些貨物,馬卻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後來,驢體力不支,死在半路上。主人於是扒下了驢皮,連同所有的貨物都放在了馬背上。這時,馬才後悔地說:「我不願意替驢分擔一點兒負擔,現在不但馱上了全部的貨物,還多加了一張驢皮。」
強者與弱者應該互相扶持、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應用與創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高潮。英國殖民當局採取鎮壓政策,製造了「阿姆利則慘案」。1920年,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民大會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改變大戰期間同英國合作的態度,宣佈要採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來取得印度的自治。不合作運動的措施包括:印度人放棄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對英國人的立法機關、法院和學校實行普遍抵制;號召家家戶戶恢復手工紡織和抵制英貨;逐步進行抗稅鬥爭。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時,不合作反而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只要它符合人民利益,維護國家尊嚴,不合作也讓人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