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事物也會不同

學會轉換角度解決難題

思維定式阻礙變換角度思考

各人有各自的角度

改變看事情的角度,就是改變做事情的方式。

換個角度會使成功變得容易

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轉換角度,換位思考


 名言

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

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貝爾

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裡燃燒起來,那你應該高興,多虧你的口袋不是火藥桶。要是你的手指紮了根刺,那你應該高興,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你眼睛裡。要是你的妻子對你變了心,那你應該高興,多虧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國家。——契訶夫

隨著立場,就發生我們對於各種具體事物所採取的具體態度。比如說,歌頌呢,還是暴露呢?這就是態度問題。——毛澤東

一千個觀眾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別林斯基

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葆青春。——英國諺語

樂觀者在一個災難中看到一個希望,悲觀者在一個希望中看到一個災難。——英國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俗語

河有兩岸,事有兩面。——俗語

  
 經典素材

轎夫的快樂
(不要用自己的角度衡量他人)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思想家羅素,在1924年來到中國的四川。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當時正值夏天,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竹轎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險峻,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羅素沒有了心情觀景,而是思考起幾位轎夫的心情來。

他想,轎夫們一定痛恨他們幾位坐轎的人,這麼熱的天,還要他們抬著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在思考,為什麼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

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台,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夫的表情。他看到轎夫們坐成一行,拿出煙斗,又說又笑,絲毫沒有怪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他們還饒有興趣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的笑話,很好奇地問羅素一些外國的事情,在交談中不時發出高興的笑聲。

羅素在他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文中講到這個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結論: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霍金的命運
(樂觀的角度)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現出這位傑出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已在輪椅裡生活了三十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肅謐。

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於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後,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湧向台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跳出死胡同
(改變慣常的思維角度)

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從來沒有失算過。

這一天他做表演時,有人上台給他出了道題:「一輛載著283名旅客的火車駛進車站,有87人下車,65人上車;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來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來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來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來23人……」

那人剛說完,心算大師便不屑地答道:「小兒科!告訴你,火車上一共還有——」

「不,」那人攔住他說,「我是請您算出列車一共停了多少站口。」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這組簡單的加減法成了他的「滑鐵盧」。

真正「滑鐵盧」的失敗者拿破侖也有一個故事。拿破侖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後,他的一位善於謀略的密友通過秘密方式給他捎來一副用象牙和軟玉製成的國際象棋。拿破侖愛不釋手,從此一個人默默地下起了象棋,打發著寂寞痛苦的時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拿破侖死後,這副象棋經過了多次的轉手拍賣。後來一個擁有者偶然發現,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開,裡面塞有一張如何逃出聖赫勒拿島的詳細計劃!

兩個故事,兩個遺憾。

他們的失敗,其實都是敗在思維定式上。心算家思考的只是老生常談的數字,軍事家想的只是消遣。他們忽略了數字的「數字」,象棋的「象棋」。由此可見,在自己的思維定式裡打轉,天才也走不出死胡同。

兩位大師的畫
(角度不同,是非不同)

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大公委託畫家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各畫一幅表現古代佛羅倫薩戰爭場面的畫。畫成之後,兩幅畫都引起了巨大反響。米開朗琪羅的畫,表現了佛羅倫薩戰士英勇無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挺身而出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獲得了人們的一致稱讚。達·芬奇畫中的佛羅倫薩戰士,一個個都像發了狂似的,他們的臉都變了形。看起來,彷彿這些戰士是處在懼怕和絕望之中。這幅畫引起人們的失望甚至不滿,有人覺得這是對光榮的佛羅倫薩人的侮辱。直到後來,一些美術評論家還斷言這是達·芬奇「一生僅有的一次失敗」。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評斷。米開朗琪羅的畫是《卡西那之戰》,描繪的是古代佛羅倫薩人戰勝凶暴侵略者的巴比倫的史實,達·芬奇畫的《安加列之戰》,則是發生在1400年的一場貴族之間的戰爭。達·芬奇厭惡地稱之為「獸性的瘋狂」,他的畫所要揭示的,正是這種戰爭的殘酷性和罪惡性。

最後一周糧食
(轉換思維角度解決難題)

在古希臘,各個城邦之間經常發生殘酷的戰爭。其中有一次戰爭,雅典城邦被敵對的城邦圍困了半年之久。這個時候,雅典最高長官命令負責軍糧的官員認真計算一下他們還有多少糧食,雅典還能支撐多久。沒有多長時間,官員驚慌失措地報告,我們的糧食僅僅還夠支撐一周的時間,一周以後全城的人就會被餓死。

最先聽到這個消息的一些官員也驚慌失措起來,他們紛紛向長官進言,與其被圍困餓死,還不如開城投降,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這個時候,最高長官站了起來,他的臉上充滿了自信和樂觀。他說,我們還有一周的糧食可以支持,太好了,難道我們不能利用這一周突圍嗎?敵人的軍糧就夠一周用嗎?難道一周我們還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嗎?

是啊,還有一周呢,一周,也許敵人就會堅持不住了,我們就會不戰而勝了。

正如最高長官預測的那樣,到了他們的糧食還能夠支撐三天時間的時候,圍城的敵人開始撤退了,原因是他們的軍糧已經用盡了,雅典靠信心和希望戰勝了敵人。

有很多時候是這樣的,同一個問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從一個角度去看,是死路一條的絕路,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則是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

鉛筆的用途
(多角度發散思維)

紐約裡士滿區有一所窮人學校,1983年,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做畢業論文時發現,50年來,該校出來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低。


普熱羅夫對此展開了漫長的調查活動。問:聖·貝納特學院教會了你什麼?在將近6年的時間裡,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在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們知道了一枝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他首先走訪了紐約市最大的一家皮貨商店的老闆,老闆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我們一枝鉛筆有多少種用途。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題目。當初,我認為鉛筆只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為禮品送人表示友愛;能當商品出售獲得利潤;鉛筆的芯磨成粉後可作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於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裝飾畫;一枝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幹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的輪子;在野外有險情時,鉛筆抽掉芯還能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武器……總之,一枝鉛筆有無數種用途。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明白,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並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去。」

普熱羅夫後來又採訪了一些聖‧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並且都生活得非常樂觀。而且,他們都能說出一支鉛筆至少20種用途。


用心聽人說話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與行動)

美國汽車推銷之王喬‧吉拉德曾有過一次深刻的體驗。一次,某位名人來向他買車,他推薦了一種最好的車型給他。那人對車很滿意,並掏出10000美元現鈔,眼看就要成交了,對方卻突然變卦而去。

喬為此事懊惱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點他忍不住打電話給那人:「您好!我是喬‧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經向您介紹一部新車,眼看您就要買下,卻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嗎?」

「非常抱歉,我知道現在已經是晚上11點鐘了,但是我檢討了一下午,實在想不出自己錯在哪裡了,因此特地打電話向您討教。」

「真的嗎?」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聽我說話嗎?」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沒有用心聽我說話。就在簽字之前,我提到犬子吉米即將進入密執安大學念醫科,我還提到犬子的學科成績、運動能力以及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是你毫無反應。」

喬不記得對方曾說過這些事,因為他當時根本沒有注意。喬認為已經談妥那筆生意了,他不但無心聽對方說什麼,而且在聽辦公室內另一位推銷員講笑話。

這就是喬失敗的原因:那人除了買車,更需要得到對於一個優秀兒子的稱讚。

喬·吉拉德恰恰沒有「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與行動」。他只是想當然地以為「已經成交了」。「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與行動」,誰都明白是金口良言,但做起來實在也難。成功的推銷員恰恰做到了這一點。

用讚美「教訓」你
(換個角度會做得更好)

在非洲的巴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著一種古老的生活儀式。當族裡的某個人因為行為有失檢點而犯了錯誤的時候,族長便會讓犯了錯誤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開亮相,以示懲戒。每當這時,整個部落的人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從四面八方趕來,將這個犯錯的人團團圍住,用讚美來「教訓」他。

圍上來的人們,會自動分出長幼,然後從最年長的人開始發言,依次告訴這個犯錯的人,他今生曾經為整個部落做過哪些好事。每個族人都必須將犯錯人的優點和善行,用真誠的語言敘述一遍。敘述時既不能誇大事實,也不允許出言不遜,而且不能重複別人已經說過的讚美。整個讚美的儀式,要持續到所有族人都將正面的評語說完為止。

巴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們對待犯錯人的態度是「儘管你犯了錯,有了缺點,但我們依然愛護你、關心你、接納你。既然你曾為整個部落做過那麼多的好事、善事,有著那麼多的優點,那麼,請你認真地反思,然後心悅誠服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整個部落的人都堅信:你一定具備改過向善的信心與能力。」

 


 意林故事

金幣會被溶化掉嗎

化學課上,老師掏出一枚金幣,指著玻璃器皿裡的溶液問學生:「剛才我已經講過這種溶液的性質,現在,我把這塊金幣扔進去。你們想一想,金幣會被溶化掉嗎?」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答不上來。

忽然,坐在第一排的霍特站起來大聲說:「肯定不會。」

「你回答得很好,」老師摸著小霍特的頭,讚許地說,「今天的課,你一定弄懂了。」

「我什麼也沒聽懂。」小霍特低頭說。

「那你為什麼知道金幣不會被溶化呢?」

小霍特很快回答:「要是這種溶液能溶化金幣,你怎麼捨得把它放進去呢?」

一塊廢銅

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在路上看到一塊廢銅,父親問兒子這塊廢銅值多少錢,兒子說值3.5美分。父親說不對,值3.5美元,你可以把它加工成一塊銅的門把手後賣出去。他還說,別人認為1+1=2,但很多情況下1+1>2。後來,兒子憑著這種1+1>2的思維方式,辦起了銅加工業。有一次,自由女神像重新整修後,遺留下許多垃圾。市政府懸賞幾萬美元,僱人打掃都沒人願意,而這個從事銅加工業的兒子,自願免費組織清理現場。他把包括銅粉在內的各種金屬分類,製成諸如自由女神像的小旅遊紀念品出售,甚至連塵土都賣給了花店。結果,他賺了幾百萬美元。

用1+1=2的常規思維看廢品,廢品還是廢品。從不同的角度,運用1+1>2的思維看廢品,廢品可以變成財富。

地圖的另一面

一位牧師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打算在很困難的條件下,準備他的嘮叨的講道。他的妻子出去買東西了。那天在下雨,他的小兒子吵鬧不休,令人討厭。最後,這位牧師在失望中拾起一本舊雜誌,一頁一頁地翻閱,直到翻到一幅色彩鮮艷的大圖畫——一幅世界地圖。

他就從那本雜誌上撕下這一頁,再把它撕成了碎片,丟在起坐間的地上,說道:

「小約翰,如果你能拼攏這些碎片,我就給你2角5分錢。」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小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是沒有10分鐘,就有人敲他的房門。這是他的兒子。牧師驚愕地看到約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

「孩子,你怎樣把這件事做得這樣快?」牧師問道。

「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的兒子2角5分錢。「你也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講道。」他說,「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井裡與天上

一位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和朋友談起了自己看問題視野的變化。

由於小學成績優秀,他考上了縣城的中學。他發現自己再不能像在小學時那樣穩拿第一時,於是產生了嫉妒:比自己好的同學原來都有六稜鉛筆,自己卻沒有,天道不公啊!經過幾年的苦讀,他居然又成為縣中學的第一了。而他又覺得:人與人之間還是不平等的,為什麼自己沒有好鋼筆呢?

中學畢業後,他考上了北京的某所大學,可好景不長,他的學習成績連中等也保不住了。

看到城裡的同學是好鉛筆成堆,好鋼筆成把,早上蛋糕牛奶,晚上香茶水果,想想自己,早上一個窩頭還捨不得吃完,還要給晚上留一半。「合理」又從何談起呢?……

五年後,他留學到美國,親眼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西方世界,所有的嫉妒、自卑、怨恨卻忽然一掃而光了。原來自己選取的比較標準發生了變化,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的同學、 同事和鄰居,而是整個世界。

有的人在蝸牛角上打架,有的人攜手在太空漫步。坐井觀天的爭鬥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故步自封。當你轉換一個視角再看問題時,你有可能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不生氣的秘訣

古時候,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他一生氣就跑回家去,然後繞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後來,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多,而一生氣時,他仍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孫子問:「阿公!你生氣時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裡面有什麼秘密?」

愛地巴對孫子說:「年輕時,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時,我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跟別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裡,我的氣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工作和學習了。」

孫子又問:「阿公!成了富人後,您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

愛地巴笑著說:「邊跑我就邊想啊——我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裡我的氣也就消了。」

酒精實驗

一天,一位醫生將一群嗜酒如命的酒鬼召集到一塊,他在他們面前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醫生將兩隻杯子放到了桌上,一杯裝滿了清水,另一杯裝滿了酒精。他把一隻毛毛蟲先丟進了裝滿清水的杯子,大家看著蟲子在清水裡游著,慢慢地又爬了出來。然後,醫生又將毛毛蟲抓了起來,投進了裝酒精的杯子,蟲子在酒精裡掙扎了幾下就死去了。

看了這個實驗後,酒鬼們面面相覷,屋子裡沉默了好長一會時間。正當醫生準備對他們說明酒精對人體有害的時候,在屋子的最後排傳來一個聲音:「醫生,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多喝酒,那我們肚子裡就絕不會生蟲子!」

即使是一種正確的觀念,也總有人站在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對這些人來講,過多的勸服是沒有太大的用途。不要把你的時間花費在「無用功」上。

換個角度解決難題

一家公司招聘職員,有一道試題是這樣的:

一個狂風暴雨的晚上,你開車經過一個車站,發現有三個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車的到來:第一個是一個看上去瀕臨死亡的老婦;第二個是曾經挽救過你生命的醫生;第三個是你的夢中情人。但你的汽車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會選擇誰?

這是一道人格測試題。每個人的答案都有他的理由:也許你會選擇老婦人,因為她就要死了,我們應該挽救她的生命;也許你會選擇醫生,因為他曾經救過你的命,現在是你報答他的最好機會(但也許你也可以在將來不斷地回報他);也許你會選擇你的夢中情人,錯過這個機會,也許你就永遠也找不回她(他)了……

在200個候選人中最終獲聘的一位答案是什麼呢?

「我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他趕緊把老婦人送往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著我心愛的人,一起等待公交車的到來……」

有時,拋開思維的固有模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兒,門口王屋、太行兩座大山擋住了去路,日子難過啊!這裡好像與世隔絕,城裡有什麼新鮮事傳到這兒早已變成「舊聞」了,這種生活真的需要改變了。愚公尋思著: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兩座山給搬了。

這天,愚公找到了老朋友智叟,告訴他想移山的事,智叟聽了笑笑,摸著鬍子想了想,搖搖頭,愚公啊,你可知道,縱使你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一起搬又有何用呢?大山終究是大山,要多少年才能搬走呢?人力、物力是統統投放了,效益呢?不行!智叟堅決反對。愚公想想,山不能搬,那該怎麼辦呢?智叟不愧是智叟,一會兒就想出了一個主意告訴了愚公。愚公一聽連聲稱好,於是愚公就回去了。

回到家,愚公召集家人開了一個會議,會上提出了智叟的辦法,全家人聽了都覺得十分妙,第二天便各自行動了。原來,智叟建議利用這兩座山進行資源開發,引入資金,不但節省了人力,還有經濟效益產生,這不是兩全齊美的好辦法嗎?怪不得愚公一家都叫妙呢。

隨後的幾年中,愚公親自上山進行了資源勘探,查明了山上居然有很多珍稀動植物。於是智叟又進城申請成立了自然保護區。愚公的兒子又進城請了工程隊,修築了通往山外的大路。一切都準備就緒,你該知道了吧,他們是開一個天然公園。最後得給它起個名了,智叟想愚公的知名度很高,不如就叫「愚公園」吧,於是名字就定了。最後智叟又請廣告公司幫忙做廣告,忙活了這麼長時間,「愚公園」終於開園了,這回智叟真的是功不可沒啊。

城裡人聽說愚公居然利用王屋、太行開了公園,都覺得很驚訝,全都想去看看,到那一看,果然不同凡響,巍巍青山,高聳入雲,飛禽走獸,讓你可以隨意接近。愚公和智叟親自迎接遊人,與他們合影留念。大山再也不是過去的沉寂樣了,城裡和山裡連到了一起。愚公不禁感歎:其實不移山也真的很好。像現在這樣有了大路,有了「愚公園」,還怕什麼呢?

愚公移山,的確顯示了他的堅忍不拔,但事情要多角度想,像我們故事中的愚公,不移山不是也達到了目的嗎?

 

 

 


 應用與創新

換個角度會很美

烈日,沙漠。兩個焦渴疲憊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壺,搖一搖。一個旅人說:「唉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半壺水了!」而另一個旅人卻高興地說:「是嗎?真幸運,我們還有半壺水!」其實,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壺水一樣,換個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愛迪生為了尋找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實驗,當有人嘲笑他的失敗時,他卻自豪地說:「我已發現了一千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氣度,這樣的智慧,真讓人拍案叫絕。而這一切,不是源於愛迪生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嗎?

換個角度,我們要有推翻陳見的勇氣和別出心裁的智慧。一個普普通通的蘋果,所有的人都規規矩矩地縱向剖開,而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卻固執地把它橫向切開了,於是,她閃亮的大眼睛發現了蘋果裡的「星星」!正是因為孩子們的「無知」才造就了他們獨具慧眼,才使他們有如此探索世界的勇氣和熱情。於是兒童有時讓人敬畏。

世界這麼大,睜大我們的眼睛,用單純而善感的心靈,用寧靜平和的呼吸,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用孩子般的熱情與好奇打開觀察世界的多稜鏡。多角度的斑斕定會讓我們驚喜不已:原來,惱人的雨沖洗下的綠葉會如此純粹鮮靈;灰灰的雲間也會透過幾縷分外金黃的陽光;無名無香的野花小草也自有一份平凡的生機與美麗;生命中刺痛的挫折也可以變成使人成長的營養;失敗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醒目的坐標……

換個角度,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的話總是那麼耐人尋味。

不同角度思考歷史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於烏江。歷史就是這樣。

時過一千多年,杜牧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惜之。

又過了數百年,王安石說: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貶之。

又過了幾十年,李清照說: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頌之。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會有如此不同的三種評價呢?

我們知道,杜牧一生仕途坎坷,「捲土重來」帶有幾分自勉,而王安石則站在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上視之為歷史朝代的必然更替,又不無勸諫君王勿使「百戰疲勞壯士衰」之意,易安居士則目睹了金兵長驅直入,宋室南渡苟安,而感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不肯過江東」,諷刺可謂入木三分。

評論史實是這樣,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這樣。只要你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會是豐富多彩的。

最後一題錯了

一位小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五道題,由一名學生上來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當學生寫完62時,台下多數同學都大聲叫喊起來:「老師,他錯了,最後一題錯了……」

老師說:「最後一題是錯了,可大家為什麼只說他錯的這題,而不說他前面四道都做對了呢?看來,我們是多麼容易發現別人的錯誤,而忽略別人的正確……」

不是嗎?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更多的是看到其陰暗面,還是看光明面?

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時,更多的是看其缺點,還是優點?

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更多的是看到失敗,還是看到希望?

當我們處於低谷,更多的是看到失去,還是看到得到?

諸多的事實已經表明,決定結果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的艱難與複雜,而是我們看待事情的態度。

換個角度看冬天

冬天,一片衰敗的景象,乾枯的枝幹與夏日那飽滿的濃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沉悶、凋謝,和夏日的鳥語花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切是悲觀者對冬天的感悟。而樂觀者帶上透視鏡,去領悟冬天展示給我們的生機,去感悟那些不為人知的生命力。

在厚厚的落葉下,冰冷的泥土裡,那繁密的根系依然存活著,正在努力收集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儲存著能量,上面的枯草是它最忠實的保護傘,為它抵禦著寒冷和冰雪的襲擊。

枯萎的花瓣和落地的乾枝將自己最後的能量滲進泥土,傳給了根部,將自己今世的生命奉獻給了來年的繽紛,正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冰雪覆蓋了整個大地,悄然無聲。雪花放棄了自己的多姿,化作雪水為每一寸乾渴的土地送去冬天最可貴的禮物。孩子們的笑聲打破了雪地的寧靜,五彩的棉衣是冬天最亮麗的風景。

地下的活動原來如此精彩,這一切能量的傳送、生命的延續正在地下激烈地進行著;而人們只看見了它表面的衰敗。換一種角度去看待冬天,它不再是休眠而是孕育新的生命;不是沉悶而是無聲的生機;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是生命的地下延續。

換一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生活不就需要我們這種思維轉換嗎?

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裡的一縷陽光,黑夜裡的一絲光明,它會給你更多的驚喜。冬天在此,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