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秩序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

秩序的維持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遵守秩序是文明的表現

遵守秩序能夠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破壞秩序往往害人害己

有秩序的人更接近成功

生活、學習、工作都要在一定的秩序下進行

改變舊秩序,建立更合理的新秩序


   名言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伯克

秩序就是正確的規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菲爾丁

秩序意味著光明和安寧,意味著內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類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阿米爾

萬事離不開方法,世界離不開秩序。——斯威夫特

每件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件東西都應在自己的位置上。 ——塞·斯邁爾斯

舊秩序總是要讓位於新秩序。——萊蒙特

秩序是主客觀之間的一致,是在事物中發現自我的精神。——柏格森

如果無序是你必須遵守的法則,你就會因謀求秩序而受到懲罰。——瓦萊裡

有秩序才會有習慣,有雜亂才會有生活。——亨·亞當斯

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還沒有學會行走,就已經迷失了方向。 ——西裡爾·康諾利

秩序從混亂中產生出來。——彌爾頓

人們過於習慣借助力量來維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慮沒有壓制的社會組織。
——托爾斯泰

  
 經典素材

關注中國房地產市場秩序
(整頓經濟秩序利國利民)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目前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住房銷售的快速增長,並不全都來自居民改善自己居住條件的需求,而是有相當多的投資性購房需求在推波助瀾。例如,北京市的一項快速調查顯示,商品住宅投資性購房比例達到17%。其中,28.5%在短期內轉手,23.5%用於出租,48%空置待漲價。北京某樓盤的投資性購房比例高達60%。據調查,長三角主要城市商品住宅銷售中投資性購房比例在20%左右。

在比較規範的市場環境中,投資房地產無可厚非。但我們面臨的現實是,一些開發商和購房者擾亂市場秩序,或者趁著規則不全、監管不力渾水摸魚。就拿我們耳熟能詳的「炒作」來說,有的開發商無視國家有關規定,大做虛假廣告把自己的樓盤吹得天花亂墜,欺騙廣大消費者。有的開發商通過違規放號、僱人排隊等方式來製造樓盤供不應求的假象,增加市場熱銷氣氛。有的開發商甚至與中介機構聯手散佈虛假信息,通過簽訂虛假銷售合同再撤銷,或者通過發佈虛假銷售進度表來哄抬房價,進行短期炒作,造成一些樓盤價格短期內持續上漲。一些購房者利用銀行之間信息交流不足的漏洞,大量套貸多處購房,上海就查處過一人貸款購70餘套住宅的情況。

房地產市場秩序混亂危害不小,不僅干擾了房地產經濟的正常健康發展,更使老百姓蒙受損失。最近,國家在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中,把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銷售行為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切實維護廣大普通百姓的住房利益。

我國市場秩序的混亂表現
(穩定秩序的建立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20多年來,市場秩序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已取得巨大的進步。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市場秩序仍然處於一種混亂狀態,反映出市場發育水平還比較低。概括起來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市場進出秩序混亂。大量本不具備資格的主體通過種種手段進入市場,超越自身資質和經營範圍承攬業務,經常失敗、資不抵債時仍然受到種種保護,混跡市場,造成優不勝劣不汰的僵持局面。

第二,市場競爭秩序混亂。市場競爭的基本手段是通過用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來獲得競爭優勢,而在我國有些生產者卻熱衷中於使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來獲得競爭優勢。

第三,市場流通秩序混亂。由於市場疲軟,產品積壓,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為維持再生產過程,只好用拖欠、貸款的方式來購買原材料。久而久之,造成企業間的大量拖欠,形成三角債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運行效益。

第四,市場交易秩序混亂。由於某些體制問題及一些市場主體的不正當心態,市場交易中信用嚴重不足,各種欺詐行為時有發生。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秩序混亂的原因有諸多方面,其中包括「無法可依」與「有法不依」,有法不依又是導致混亂的主要原因。屢屢出現「豆腐渣」工程、假藥案件,原因不是無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快體制建設步伐,依靠法律的力量,把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上升為法律行為;加強制度建設,切斷權力與市場利益之間的聯繫,杜絕權力市場化的制度缺陷等。

上海大雪後秩序井然
(秩序由政府、市民共同創造)

2005年元旦期間,多年罕見的大雪襲擊上海,但政府部門迅速出台的一系列充滿人文關懷的舉措,有力地化解了嚴寒帶來的困難和不便。

12月30日晚,大雪初停,地面開始結冰。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出緊急通知:對因受氣候影響、交通受阻未按時上班的職工,不作遲到處理。原本為第二天上班交通發愁的廣大市民一下子輕鬆了不少。一位讀者投書報社,對政府第一次發出此類通知撰文感懷:「多少年後,上海市民會記得2004歲末的這場大雪,也會記得在這個風雪之夜有過這麼一個充滿溫馨和體貼的緊急通知。」

許多細心的上海市民這兩天還發現,雖然從家裡望出去是一片冰天雪地,但清早出門,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以及過街天橋已被清掃乾淨,一些地鐵露天車站上,還放置了不少草袋草蓆。交通環衛部門職工的通宵奮戰和精心防範,讓廣大市民少了很多路滑摔跤的擔心。

雪嚴寒,最緊張的當屬各個公共服務行業。元旦當天,上海的電力燃氣等需求升至「沸點」:最高用電負荷達1107萬千瓦,人工燃氣和天然氣日供應總量逾1500萬立方米,三條軌道交通線運送乘客約190萬人次,各項指標比2004年元旦劇增三成左右,創歷史新高。全市19個區縣的房屋應急維修中心接到的報修電話,較平日增長了10倍,大多是因水管受凍、用電負荷過高導致電表燒壞。但在各方充足準備和全力應對下,基本上有條不紊、安然無恙。

在中興通訊上海研發中心工作的李青說:「大雪嚴寒天氣,對政府和市民都是考驗,也更能感受到上海的秩序、效率和活力。」

上海大師賽的觀眾秩序
(秩序需要養成)

2003年在上海舉行的大師杯國際網球賽期間,觀眾和引座的工作人員在開球後隨意在席位上走動,導致選手精力分散。而觀看網球比賽時保持安靜在國際上早已是不成文的規定,球迷也都配合默契。顯然,中國觀眾還缺乏對網球的瞭解,沒有完全適應過來。

好在經過現場解說員的提醒和多家媒體第二日的批評後,中國球迷很快就改正了。賽後世界網球協會的官員對觀眾的良好秩序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實施
(交通秩序需要法治維護)

2004年5月1日起,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與民方便的原則,與每一個行人、駕駛員和家庭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它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對人的生命的尊重、對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對交通執法人濫用職權的懲戒。《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這些規定否定了「撞了白撞」,體現了對行人的充分尊重,與國際上通行的規定一致,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同時,為了敦促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員更好地遵守交通法規,《道路交通安全法》大幅提高了相關處罰標準。

但是據報道,目前人們違反交通法規現象十分普遍,交通秩序不好,已成為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中的重要一條。國民的整體交通法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文明意識不高,道路通行秩序差。2002年,全國共處理交通違法2.59億人次,處罰1.97億人次。違法通行、交通秩序混亂是影響通行效率、造成交通擁堵,危害交通安全、導致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記者採訪銀行「一米線」外的秩序
(秩序需要大家來維護)

對於銀行「一米線」的設立,記者採訪了幾位上海市民。一位姓胡的市民說法頗具代表性。他告訴記者,他知道有「一米線」這種規定,可還得站那麼遠排隊,太費事了,至於能帶來怎樣的結果從沒想過,反正大家都沒把「一米線」當回事。

採訪中記者觀察到,當只有一個儲戶在等候的時候,大部分人還能遵守秩序,站在「一米線」之外,但一旦又來人辦理業務,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在解放路的一家銀行內記者看到,一位男士看到「請在黃線外等候」這樣的提示語後自覺地站在了「一米線」外,可當他看到又過來一個人的時候,馬上就擠到了窗口前。他對記者說,原來他都是站在「一米線」外等候,但總是有個別人插隊,等了半天才輪到他,沒辦法,他也有事,也不能總讓給別人吧?

 


 意林故事

秩序就是效率

前幾天,我在北京電視台《文明30秒》中,看到這樣一組畫面:一輛公共汽車隨便在路上讓乘客上下車,阻礙了後面車的正常行駛,因此導致道路堵塞。就在這時屏幕上出現一行醒目的字:秩序就是效率。

看完後,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乘客擠公共汽車,乘客先上後下,這都可能致使公共汽車延誤時間,擾亂人們的有序的正常生活。有的因為無序還會導致生命危險,使人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在我們的教學中,不也會有這樣的現象嗎?當在課堂教學順利地進行時,如果有一名學生擾亂課堂紀律,或是走神,教師就會停下講解,來維持紀律或是提醒學生要精神集中,這樣就會耽誤45分鐘的教學時間,使全班學生受到損失。如果教師只提醒犯錯誤的學生,那說明這位學生因違反紀律也影響了自己的學習。課,長期這樣上法,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就會變成40分鐘、35分鐘……所以,師生要共同珍惜課堂上的學習時間,為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充分的學習空間共同努力。這就要求參與教學雙邊活動的師生做到:

1、郾教師備好課,使課堂時間的利用充分、有效,使教學有序。備課是每位教師的基本功,如何向短暫的45分鐘要質量,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我們教師一定要上實每一節課,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郾教師立好規矩,課堂要圍繞教學進行——使學生有序。在每學期伊始,教師都應重申每學科的作業要求、課堂聽講發言等要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減少課堂上糾正錯誤的時間,使課堂具有完整性、嚴謹性。

3、郾建立好雙邊活動的橋樑,讓師生的學習活動融洽——使序序相融。教師與學生都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是靠雙方來維持的。教師要從自己教學特色、人格魅力出發,吸引學生。當教師把學生帶入了興趣之門,師生才可能在學習上短時間取得高效。

做事要有條理和秩序

一位商界名家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大原因。

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他們認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其實,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你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最後還是無所成就。

做事沒有條理、沒有秩序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的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澀味。除去柿子澀味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是,無論你採用哪一種方式,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

任何一件事,從計劃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醞釀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地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冷靜地等待其他更合適的機會到來。

假如過於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話,經常會遇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那股焦躁不安的情緒,這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

兩種人的工作態度和方法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他遇到的兩個人。有個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遇見他,他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要同他談話,他只能拿出數秒鐘的時間,時間長一點,他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的時間很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把工作安排得七顛八倒,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糟,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個人,與上述那個人恰恰相反。他從來不顯出忙碌的樣子,做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裡,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都安放得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回復,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儘管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述商人,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的慌亂。他做起事來樣樣辦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到他的全公司。於是,他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片生機盎然之象。

你工作有秩序,處理事務有條有理,便不會擾亂自己的神志,辦事效率也極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業也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劃家的世界。惟有那些辦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種頭腦昏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條理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擦肩而過。

學習環節與學習秩序

構成學習行為的兩方面是學習環節和學習秩序,把握好學習環節和學習秩序就可以得到有效率和效果的學習方法。很顯然,做一件事情沒有科學的方法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

讓我們去想像一下「如何炒一盤可口的土豆絲」。顯而易見,保證正確烹飪的程序和完美的烹飪環節是成功的關鍵。大家都知道,如果炒菜的順序不對,比如先放土豆後放油,那最後的味道真是不敢想像,即便炒菜的先後程序沒有錯,但要是土豆絲切的大小不勻或是忘了放鹽,或者鹽放的多了或少了,那麼這道菜最終的味道也是不敢恭維的!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讓我們從一頓早餐說起。

母親要給孩子和丈夫準備一份簡單的早餐,早餐的內容是煮雞蛋、饅頭、小菜和米粥。當她進了廚房,先把饅頭放在籠屜裡和水一起熱上,然後淘米;在等水開的時候,把切好的蔬菜涼拌了放入盤裡;水開了以後,把米放進鍋裡。差不多粥熬了一半的時候,把洗乾淨的雞蛋放入粥裡。就這樣大約20分鐘的時間,一份簡單的早餐就做好了。

另外一個主婦也要準備這樣的早餐,不過她是先淘了米,然後熱水,等水開了後,再把米放到鍋裡,等粥熬好以後,才開始切菜,等涼菜拌好後,就又開始熱水蒸饅頭,等饅頭蒸熱後,又把雞蛋煮上……不用我說,您一定知道這份早餐來的是多麼不容易。

可以看得出來,不同的設計,將導致結果和效率的不同,為什麼許多上了初一的學生在面對比小學更多的功課時,往往會手忙腳亂,疲於應付,就是由於沒有具備很好地安排管理學習的能力而造成的。所以,秩序不僅是決定是否能夠正確實現目標的基礎,也是保證是否高效率地完成目標的決定因素。

愛國,從人行橫道的秩序開始

這是一個車道信號燈和人行橫道信號燈完備的路口。但是當人行橫道綠燈亮起時,行人卻不得不慌慌張張地在左轉右轉的機動車夾縫裡,艱難地通過本來擁有優先通過權的人行橫道。這些與行人爭路、威脅到行人安全的機動車,實實在在地違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侵犯了人行橫道上行人的權利,也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混亂和沒有安全感、沒有秩序感、沒有人情味的社會環境。

人行橫道綠燈亮起時,一旦有行人踏入人行橫道,機動車就應當在人行橫道線外停車讓行或減速讓行,只有在慢速行駛不會妨礙行人勻速正常通行時,機動車才可以進入人行橫道、領先行人通過。停車還是減速,要以「不妨礙行人勻速正常通行」為標準,要靠機動車駕駛員的職業道德和良心來判斷,要靠交通執法部門嚴格執法和良好社會文化的熏陶與維持。這時行人應該享受的權利是,不必左顧右盼,安心、從容地通過人行橫道,而不是被車流困在人行橫道中或者被逼出人行橫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尊重人行橫道秩序做起,重建中國禮儀之邦。在中國有千百種現象「不正常」,總要從一方面開始改正。從人行橫道秩序著手,要求機動車駕駛員遵守交通規則、尊重人行橫道上行人的權利,有效率地利用城市交通資源,建設和維護一個優雅、有序的社會環境。

從人行橫道做起,讓全中國有人行橫道的城市的人們都能感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謙讓,感到社會內部的規則和秩序,感到「社會」和「國家」的存在,感受到「同胞之愛」。


 應用與創新

整頓市場秩序要發揮消費者的力量

2005年3月31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電視電話會議,確定了今年的工作重點是抓好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和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

我認為,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固然要落實和加強政府部門的職責與作用,但更要發揮消費者自身的力量。

從每年一次或幾次的運動式的打假和整頓來看,效果也是有限的。以最近曝出的蘇丹紅事件為例,它並不是由政府部門最先發現的,而是同類產品在國外被檢測出問題,引起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國內有關部門才重視起來,介入調查。相反,很長時間來,國家的四個部門分段把守,都沒能堵住蘇丹紅。這反映出什麼問題呢?反映我國相關領域檢測存在漏洞和標準滯後,而這背後,則是政府職責的不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是一個民間打假英雄王海的出現,勝過地方很多工商局或質檢局。再比如,明星代言醫療廣告和化妝品廣告的問題也由來已久,但相關職能部門一直無所作為,直到近段時間消費者紛紛起來把醫院、化妝品生產廠家或明星告上法庭,變成一個公眾關注的事件,像最近江西消費者呂萍狀告寶潔公司和影星劉嘉玲——主管部門這才意識到要解決明星廣告的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者問題。

所以,要把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做得更經常、更有效率,關鍵就是要把利益受損的人發動起來,消費者的千百雙眼睛比僅靠政府由上到下來查辦,效果要好得多。

在消費者維權過程中,需要政府做的,一是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目前消費者以訴訟方式解決消費糾紛仍然存在較多障礙,特別是隨著汽車、商品房、旅遊等逐步納入消費者的消費領域,消費者在質量鑒定、舉證、確定管轄部門等方面缺乏足夠的信息和知識,訴訟成本高昂。二是清理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不合理規章制度。長期以來,為了部門利益和局部利益,一些行政機關容易相信來自經營者的信息,漠視消費者的要求,以所謂的「公共利益」取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導致一些規章制度成為不法經營者的「擋箭牌」。對於這些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規章制度和規範性文件,政府也應該堅決廢止。

可以說,政府做好了這兩件事,就是對消費者的最大支持,它比政府直接站在一線去打擊那些不法奸商,效率要高得多,也是政府更應該做的本職工作。

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中,最堅定、最不可能被經營者收買的是消費者群體。從這一角度來看,要整頓和規範好市場經濟秩序,政府的作用雖然不可缺少,但消費者的力量尤不可忽視。什麼時候市場經濟秩序的最終裁判者變成了消費者,而不是政府,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才可說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非常態的秩序有必要嗎

在湖北省2002年的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王福霖對兩會上的一些現象提出了坦誠的批評,他說,每年的兩會都花不少錢,動輒警車開道,名為莊重,實為擾民,每天的伙食費就上百元,這讓我們政協委員於心不安,感到汗顏。委員還沒有為老百姓做什麼事,卻擾亂了百姓的生活,我心裡難受。他還建議,開兩會應厲行節約,減輕財政壓力。

同樣的新聞還有一條,北京市人大代表孟嘉秀在北京市兩會期間說,坐在一路暢通無阻的專車上,看到沿途不斷的趕著上班的市民被交警阻攔給他們讓路,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是讓普通百姓感動的新聞,因為這種批評的聲音來自於代表著老百姓參政議政的人。

警車開道等有無必要,擱置不議,因為我沒有這個判斷力。但做一件事情是要講求效率的,講究效率就是要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代表人民參政議政,商議國計民生的大事,保證會議的順利進行,是追求會議效率的前提。只要是社會不出現什麼非常狀態,這種順利進行是沒有問題的,似乎不用採取什麼非常手段來保證效率。在常態的社會裡,我們只能在常態的秩序中追求效率。拋開常態的秩序,另外再設定一種秩序和程序,以保證做某一件事的效率,便有可能增加成本。警車開道,一路綠燈,會議的效率當然是很高的,但交通管制、市民避讓,卻使一個城市,至少是一個社區的運轉效率降低了。

這大概是王福霖、孟嘉秀感到「心裡不是滋味」的原因。提高會議的效率,最終是為了使社會在公正的前提下盡可能低成本、高效率地運轉,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