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過程和結果都很重要

沒有過程就不會有結果

過程需要計劃、調整和完善

偏重結果會導致急功近利

結果也許不是預期的

結果可以看到,過程往往不為人所知

享受過程帶來的樂趣

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個過程

過程是一種苦澀的歷練

 名言


比賽的過程更重要。——孫繼海

神聖的工作在每個人的日常事務裡,理想的前途在於從一點一滴做起。——謝覺哉

在一切有困難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邊下種一邊收割;而應當對瑣事妥為準備,好讓它漸漸成熟。——培根

梯級不是為休息而設,它只是供人一足踏上使另一足更高而已。——赫胥黎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科學的永恆性就在於堅持不懈地尋求之中,科學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標而言,是永遠不可企及的。——卡·馮·伯爾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西諺

 

 經典素材

美國的愚公故事
(漫長過程締造偉大結果)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當今,美國南達科他州也出現了一位「愚公」,他要把一座高183米的山變為世界最大的雕像。這雖然是為了實現一些印第安人的夢想,卻使這位波裔美國雕塑家科爾切克·索奧爾考斯基發展了極為龐大的家族事業。

科爾切克曾協助拉什莫爾山總統紀念像的雕塑工作,後來印第安人領袖要求他創作一尊19世紀蘇語印第安族長「馬迷」騎馬的塑像,科爾切克答應了,當時他的口袋裡只有174美元及幾支炸藥,時為1948年。

科爾切克婚後有10個子女,後來又添了18個孫兒,他的財產亦發展至500萬美元及大量炸藥。72歲的科爾切克1982年逝世後,他的家族繼承了他的事業。7歲已開始協助父親炸石的卡西米爾表示,他的4個子女會像他一樣,繼續在「馬迷」山完成雕刻工程。

卡西米爾監督雕像工程進展,其弟邁克在山區伐木,亞當管理家場,妹妹莫妮克負責度量計算炸去及削去的位置,安管理印第安博物館,瑪麗嘉為紀念品店製作畫及雕塑,傑特維嘉管理餐廳,唐管理一切徵詢郵件,而科爾切克的63歲遺孀魯絲則負責整個企業的運作。雕像紀念人物「馬迷」在33歲時被謀殺,而他的雕像工程已進行了40多年,比他的壽命還長,但現在還只能看到雕像的雛形。

素質教育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教育要重視過程)

素質教育重在過程而不完全在於結果,即主要不著眼於學什麼內容,而是怎樣學習、消化、理解並運用這些知識,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這裡,不能局限於、停滯於學會某些知識,要讓學生明白和把握的,是與這一個個結果和一類類事實密切相關的完整過程,並思考和探索這個過程。這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科學就是一些有趣的探索」,實際上展現給學生的科學作為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種鮮活的、動態的自然、社會如何運動的行為的過程。這就絕不是應試教育的那種僵化、靜止的知識傳授。

質教育過程,是情境的、愉快的、過程性的,淡化結果,給學生留有討論的空間和思考的時間,激發、培養學生關注這個過程的濃厚興趣和足夠的好奇心,讓學生去發現造成某一結果的過程這個現實。這樣的素質教育所要做的,無論是怎樣的內容組合,都緊緊抓住過程。如思想素質教育讓學生弄明白究竟怎樣做人,身心素質讓學生學會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學生有能力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綜合文化底蘊,這樣,知識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由知識上升為能力和素質,在學生身上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有潛力、有能力、有素質靠自己的力量長大和生存,謀求發展和有利於社會。

啟功先生「文革」中一事
(把苦難看成人生的一段過程)

啟功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文物鑒賞家、文獻學家、教育家。啟老已年過九旬,但精神依然矍鑠,言談之間充滿樂觀豁達的精神。他回憶起自己50多歲時處於勞改之中,妻子亡故,生活極度艱難,自己為自己做了一則墓誌銘。但是儘管當時心境蒼涼,墓誌銘裡卻還是充滿幽默。
啟功先生的學生曾向外界提及啟功先生「文革」時候掃廁所的事。那時很多文藝工作者和他一起被勞動改造。大部分人都是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啟功先生卻依然樂觀。有一次啟功先生和另一個先生打掃公共廁所,啟功先生一邊打掃一邊談論起掃廁所的方法訣竅來,另一個先生深深歎服啟功先生做任何事情都樂在其中的精神。

掃廁所而從中總結經驗,這真是懂得重視過程的典型啊。

中醫治病的過程需要明朗化
(過程很重要)

中醫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之一。但是與西醫相比,它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還是太小了。究其不能被廣泛接受的原因,就是因為過程太晦澀。

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此西醫在技術層面上的問題通過科普宣傳和患者的自身感受,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本來治病是應該注重結果的,但關係到自身的生命安危時,人們也就多投入了幾分精力,不但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

這一看過程,西醫就明顯地佔有了優勢。檢測手段,複雜儀器讓患者感到滿足——現代科學技術在支撐著他;高燒不退,頻繁換藥他心裡都覺得踏實。因為他明白高燒是由病毒和細菌引起的,而不同的藥是針對不同的菌群,細菌也具有耐藥性,新藥會殺滅耐藥菌群,病毒還會變異,等等,不一而足。

看中醫治病的過程就非常的難,難以科普宣傳,難以讓外行明瞭。而且簡單的診病手段也讓患者感到忐忑不安。你能讓一個接受過現代科技教育的人接受陰陽五行嗎?你能讓一個普通患者明白脈象的浮滑沉澀?我曾在醫院裡聽一患者問醫生:中醫怎樣消炎?醫生回答:中醫沒有這個概念,比較相近的是清熱。醫生的回答應該說也沒有錯,可這樣的解釋患者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在向世界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的中醫應該有一些調整,讓過程變得明朗一些,便於理解一些。

愛迪生的發明過程
(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

愛迪生為了研製燈絲,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研製蓄電池整整花了9年的時間,試驗了9000多種材料,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最後連他最好的助手也都堅持不下去了,但是他卻堅忍不拔,毫不動搖,終於獲得了成功。他的每項發明都有一個艱辛的、充滿心血和汗水的過程。

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敢於面對漫長艱辛過程的精神。

傑出作品的形成過程
(過程是一種苦澀的歷練)

歷史上的著名作品,大多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創作過程。

西漢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8年。西晉左思寫《三都賦》,寫了10年。宋代司馬光寫《資治通鑒》,前後共用了19年。明代的李時珍寫《本草綱目》,共花了30年。清代的孔尚任寫《桃花扇》,前後花了15年,易稿5次。清代的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前後增刪5次。

顯微鏡之父列文·虎克的故事
(過程可以多樣化)

條條大路通羅馬,追尋成功的過程是多種多樣的,事在人為,關鍵是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去走。經過不懈的努力過程,一定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發明顯微鏡從而發現細菌的列文·虎克在青少年時代,由於家境不好,中途就輟學了,在荷蘭一個市政府做看門人。

他沒有受過系統的自然科學教育,但他對生物學非常感興趣。他喜歡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花鳥蟲魚。他覺得生物世界奧妙無窮,有一種巨大的魅力讓他著迷。在這種興趣的引導下,他長期鑽研,1665年,列文·虎克研製出了一台顯微鏡,對他來說,這無異於如虎添翼,彷彿有了一張走向微觀世界的通行證。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一些肉眼很難看清楚的東西,比如蒼蠅的翅膀、蜘蛛的腳爪、羊毛的纖維。微觀世界的精彩令他興奮不已,他不停地觀察,不停地記錄。
1673年,他將觀察記錄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一文,寄給英國皇家學會。這篇文章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承認。許多人對文章中的內容抱懷疑態度。因為文中所述的微觀世界誰也沒有見過。列文·虎克並不氣餒。他想只有更有力的證據,才能掃除權威們的偏見。他繼續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動植物。並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細菌。

1680年,列文·虎克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這是對他20年來刻苦鑽研的最好褒獎。

發現煤氣的過程
(成功的過程是多樣的)

今天,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人們已經普遍使用煤氣作為能源。把煤變成煤氣的實現,給人類帶來了諸多的方便。與此同時,人類也將永遠記住煤氣的發現者,英國化學家威廉·梅爾道克。

威廉·梅爾道克小時候有一天,在山坡上挖到一些頁岩。當地人都知道,這種石頭可以用火點著。然而,小梅爾道克突發奇想,把這塊石頭帶回了家。之後,他找來一個水壺,把頁岩放進壺裡,然後給水壺加熱。

「把它加熱後,會變成什麼呢?還能點著嗎?」小梅爾道克邊想邊認真觀察水壺裡的變化。
過了一會兒,水壺嘴裡開始向外冒出氣體。小梅爾道克打開了壺蓋,然後劃了一根火柴,想看看頁岩還能不能點著。沒想到燃燒的火柴剛一伸到水壺上面,火焰就猛地往上躥了起來,氣體燃燒了!

20年以後,1792年的一天,梅爾道克在研究煤礦物質時,想起了童年時代玩煤的遊戲。他想:「能使火焰突然躥高,說明氣體燃燒了。這種氣體也許有些利用價值。」就這樣,人類運用煤氣的時代開始了。

吳士宏:從小護士到董事長
(成長的過程)

吳士宏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每一次命運的轉折給予她的都是沉重和收穫並行,眾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和傳奇,已經成為她人生中沉甸甸的財富。1985年,在獲得高等自學考試英語專科文憑後,她從醫院的小護士進入IBM中國公司工作,因工作業績突出,從辦公勤務、銷售員直至IBM公司華南分公司總經理,被同行稱為「南天王」。1998年,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年銷售額的130%。1999年6月,「因事業和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辭職,再次引起震動。1999年10月,出任大型國有企業TCL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TCL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總裁。2001年,出任TCL為第一大股東的翰林匯軟件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人們往往只看到她每一次的輝煌,卻忘記關注她背後艱難和漫長的成長、拚搏。1999年離開微軟後,吳士宏晝伏夜耕,把她14年的外企職業生涯寫成了一本近20萬字的自傳——《逆風飛揚》。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企業家的成長過程實在不是依靠幸運。

 

 意林故事

愛在於過程

一部電視劇播放了這樣一個發生在歐洲革命時期的故事。

男人是位革命者,他愛上了一個女人,當然男人不能告訴女人自己是革命者,因為他隨時有赴死的可能。

男人愛得很執著很深刻,甚至一度想和女人共同組建家庭,但這種衝動都被男人理智地克制了,他不斷地告誡自己,現在只能把感情這樣維持下去,直到勝利那一天——男人最後的終點就是擁有女人,與她有個家。

女人也很愛男人,她覺得這個男人與眾不同,但她並不知道他就是當局到處捕捉的革命黨人,她享受著男人的愛,她希望有一天男人能娶她。

但災難很快降臨了,男人遭叛徒告密,住址被發現了,他剛剛銷毀了重要文件和信件,就被抓走了。他在獄中痛苦不堪,他認為是女人告發了他,因為他的住處只有她經常來。
男人被戰友營救出來,到了安全區,不久便成婚了,後來成了一名軍官。對於過去的日子,他一直在詛咒這個用心險惡的女人。

男人沒有想到的是,女人也被捕了,在她用鑰匙打開小屋門的時候,她被「守株待兔」的警察捕獲了。他們當然沒能從她嘴裡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一年後,只有把她放了。

女人出來後,到處尋找男人,無端經受了一年苦難的牢獄生活,她想問男人一個明白,但她並不恨男人,她仍很愛他,記得他的誓言。她堅信他還活著,她守護著自己的信念,不肯嫁人,最後,她老了。

多年後,男人與女人終於相見了,男人已成為祖父,而女人仍孑然一身,再次相遇,兩人百感交集。

男的問:「這些年,你是怎樣過來的?」女的說:「我是想著你當年對我的好才活到現在的。」聽到此,男人老淚縱橫。

看來,人對愛情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只是想要一個結果,一旦得不到,結果破滅了,他便絕望了,有些人則不同,他們會更多地在意愛的過程,只要記得他的好,一份短暫深刻的感情竟然可以陪他們度過漫長的歲月。

造成這場愛情悲劇的,無非想著「結果」的人忘記了「過程」,這個故事當然是非常年代的非常事件,但這樣的愛情,卻不僅僅發生在非常歲月……

阿信的故事

日本經典電視劇《阿信》講述了日本著名的百貨連鎖企業八佰伴創始人艱苦的過程。她從最底層做起,歷盡艱辛,終於獲得了成功,正是千千萬萬個阿信,使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阿信的成長過程有今天的年輕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為了奶奶和媽媽,阿信7歲就當了女傭。從此以後,她面對的是超負荷的勞動、嚴厲的管家、父親的毒打、大地震的襲擊、丈夫事業的毀滅、婆婆的虐待、孩子的夭折……24歲開始創業,從女傭到老闆,從地攤到連鎖超市,從一無所有到身家顯赫,一磚一瓦演繹著神奇傳說……

登山的過程

有一個人看到一座山,他很想知道山的那一邊是什麼。

於是他開始攀登那座山。但是,他慢慢開始懷疑:「山的那邊,真的有我想要的東西嗎?有許多山,我為什麼偏要上這座?我真的能到達山頂嗎?如果不能,我還有路可退嗎?」
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那人看到一隻雄螳螂為了追逐雌螳螂,落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他不禁對著這奄奄一息的雄螳螂說:「難道你的愛就是為了粉身碎骨嗎?」

螳螂用虛弱中透著堅定的語氣答道:「不。我的粉身碎骨是為了愛。」
那人徹悟。釋然。

自己在乎的原來並不是看到山的那邊,而是體會登山的感覺。

跳龍門重在過程

鯉魚們都想跳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它們就會從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了。
可是,龍門太高,它們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竭,摔打得鼻青眼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它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讓我們都可以跳過去。如果連一個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它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於被感動了,答應了它們的要求。

鯉魚們一個個輕輕鬆鬆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地變成了龍。

不久,變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好像並沒有什麼兩樣。於是,它們又一起找到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們要想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只有在跳龍門的過程中,你們才會感覺到自己變成了真正的龍啊。」

快樂在於忙碌的過程

一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但是,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

他們向老師蘇格拉底詢問,快樂到底在哪裡?

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助我造一條船吧!」

年輕人們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到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成了一條獨木船。

獨木船下水了,年輕人們把老師請上船,一邊合力蕩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

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

學生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道:「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忙得無暇顧及的時候突然來訪。」

過程與結果,哪個更美好

有兩個人出去探險,目的是找到一種珍貴的史前動物化石。途中經過一個大山谷,谷中鮮花綻放,芬芳異常,鳥語清脆,清泉泠泠,簡直是一個世外仙境。一人流連其中,行步緩緩,左顧右盼,詩情煥發。另一人不停地催促他,提醒他們的目標不是在這裡,他們的目標在於那種化石。

這兩個人,誰更正確呢?這兩個人的矛盾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態度的矛盾。人生,為我們設置了這樣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就在於你認識的過程和結果,哪個對你而言更加美好。如果你喜歡成功的鮮花和掌聲,喜歡鶴立雞群的感覺,那麼心無旁騖地去追求你的結果吧。然而,當你老了,回顧你的一生,你不要因為錯過了路邊的風景而遺憾!

愛,重在過程

大家都知道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他們最後並沒有生活在一起,但驚世的愛情故事留傳至今,難道不是他們相愛的過程感天動地嗎?

父子之間、朋友之間、戀人之間,最美的只是彼此愛護的整個過程。即使時空讓彼此分散,可深埋心底的情感卻一樣刻骨地不能離去。

愛,就在過程中一點點形成。一些小小的細節,卻積蓄著深厚的情誼。愛還是美在過程。

譬如父子、母子之間,父母總會早一步離去,然而在我們成長的幾十年裡,父母的教導已經春風化雨,化成了我們自己的習慣、風格,助我們為人、為事。

譬如戀愛,也許最後什麼也得不到,而只有走過那些風風雨雨的過程,才能學會瞭解一個親密的人,才能學會擁有一份永恆的情,才知道一切來得多麼不容易。

又說友情。隨著長大,很多年少時的友人到現在已經生疏了,然而誰會忘記曾經那些純真的嬉戲、美好的相伴?那是永恆的記憶,永遠的思想財富。

 

 

 應用與創新

慢慢走,欣賞啊

阿爾卑斯山脈有一處豎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慢慢走,欣賞啊!」

人活著,總是要做著各種各樣的事,這些事,有的我們追求結果,而有的我們追求過程,比如,勞動、工作,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為了掙錢為了餬口,這是為了追求結果,而旅遊、生日聚會等卻是為了追求過程。

但其實,漫長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我們所有的遭遇、所有的經歷和經歷中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是人生之樹上的枝枝葉葉,使人生飽滿、豐富、蒼翠,所以,人生形形色色的遭際都是必然。可是,有時候,人們也難免把握不好分寸,為了追求某些結果,痛苦著、煩惱著,甚至沉淪著。因此,他的人生便省略了許多最精彩的片段。最喜歡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我們急匆匆的,顧不了看看四周,顧不了展開一個欣慰的笑顏,顧不了許許多多發生在身邊的有趣的事,緊鎖眉頭、腳步匆忙、心情煩躁地向前趕去,誰知道我們去向哪裡?

慢慢走,欣賞啊!我們多麼需要舒展眉頭、放慢腳步、放鬆心情,慢慢地走,看看蔚藍的天空,舒捲的雲,看看遠遠近近的青草綠樹,花開花落。欣賞啊!這才是人生的真正內涵。

《西遊記》的啟發

在《西遊記》中,唐僧是經歷八十難就已然取得真經,已經得到了結果,但因缺少一難,故而在回程途中仍讓他們經歷了一次磨難。在整個取經的事件中,所被關注的恰恰是取經的過程,並不是取得真經的結果,而他們取得真經,必須經過八十一難這個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那麼唐僧取經的故事也就不會流芳百世了!

所以,人生的意義在於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