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心理慣性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生活
思維慣性有時會扼殺創造力
生活中的經驗會形成慣性思維
好的慣性有助於我們輕鬆解決問題
要打破思維慣性努力創新
天性是很難改變的一種慣性
縱容他人的慣性會導致依賴和懶惰
改變慣性不會輕而易舉
名言
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成習慣。——亞里士多德
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亞里士多德
習慣能造就第二天性。——西塞羅
習慣支配著那些不善於思考的人們。——華茲華斯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自己。——奧斯特洛夫斯基
習慣是行為的女兒,不過女兒反過來養育母親,並按母親的模樣生下自己的女兒,不過更漂亮,更幸運了。——泰勒
習慣是社會的巨大的飛輪和最可貴的維護者。——威·詹姆斯
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中。——佩利
任何事物都不及習慣那麼神通廣大。——奧維德
當你開始依照習慣行事,你的進取精神就會因此而喪失。——烏納穆諾
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由習慣來取代。——伊拉斯謨
大事使我們驚訝,小事使我們沮喪,久而久之,我們對這二者都會習以為常。
——拉布呂耶爾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俗語
習慣成自然。——俗語
習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隸。——佚名
習慣比天性更頑固。——佚名
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佚名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佚名
經典素材
小虎鯊的遭遇
(經驗會成為慣性)
小虎鯊一出生就在大海裡,很習慣大海中的生存之道。肚子餓了,小虎鯊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他魚類吃,雖然要費力氣,卻也不覺得困難。有時候,小虎鯊必須追逐良久,才能獵食到口。這種困難度,隨著小虎鯊經驗的長進變得越來越小,獵食的挫折並不會對小虎鯊造成困惑。很不幸,小虎鯊在一次悠遊追逐時,被人類捕捉到。離開大海的小虎鯊還算幸運,一個研究虎鯊的單位把它買了去。關在人工魚池中的小虎鯊,雖然不自由,卻不愁獵食。研究人員會定時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魚食。有一天,研究人員將一大片玻璃放到池中,把水池隔成兩半,小虎鯊看不出來。
這一天,研究人員把活魚放到玻璃的另一邊,小虎鯊等研究人將魚放下之後,就衝了過去,撞到玻璃,痛得頭昏眼花,什麼也沒吃到。小虎鯊不信邪,等了幾分鐘,看準了一條魚,咻!又衝過去,撞得更痛,差點沒昏倒,一樣吃不到。休息十分鐘之後,小虎鯊餓壞了,這次看得更準,盯住一條更大的魚,咻!又衝過去,情況沒改變,小虎鯊撞得嘴角流血。想不通到底是怎麼回事,小虎鯊癱在池子裡。最後,小虎鯊拼了最後一口氣,咻!再衝,仍然被玻璃擋著,撞了個全身翻轉,魚就是吃不到。小虎鯊終於放棄了。
研究人員又來了,把玻璃拿走。然後,又放進小魚,小魚在池中游來游去。小虎鯊看著身邊的魚食,卻不敢去吃,可是又餓得眼睛昏花,不知道該怎麼辦。
猴子的實驗
(組織慣性會延續)
有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實驗:將5隻猴子放在一個籠子中,並在籠子中間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研究人員就用高壓水噴所有的猴子,直到全體猴子不敢動那串誘人的香蕉為止。接著,研究人員用一隻新猴子替換出籠子中的一隻猴子。新來乍到的猴子並不知曉籠中的「遊戲規則」,一來便動手去拿香蕉。結果它觸怒了籠中的4只「老」猴子。於是,他們代替原先由高壓水噴頭行使的懲罰任務,群起教訓新來者,直到它屈從於籠中的規矩。
實驗人員不斷將經歷過高壓水懲戒的猴子換出來,直到籠子中的猴子全為後進入者,但它們同樣不敢去碰香蕉。高壓水噴頭澆注的「組織慣性」束縛著進入籠子的每一隻猴子,使它們將本是盤中美餐的香蕉奉若神明。
美國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
(歷史的慣性)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點八五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究竟從何而來的?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四點八五英尺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電車軌標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標準呢?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為什麼?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四點八五英尺。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四點八五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輪距。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四點八五英尺作為戰車的輪距呢?原因很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但事實上還沒有完。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航天飛機立在發射台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寬一些,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從一定意義上說,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或許是由兩千年前兩匹戰馬的屁股寬度來決定的。歷史慣性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要衝破由慣性形成的規則又是多麼的艱難。
汽車慣性
(慣性與交通安全)
在一般情況下,汽車在行駛中,如遇到危險情況,駕駛員踩剎車減速或停車就可能避免交通事故。但是,遇到緊急突然情況,如行人或騎車人在車輛臨近時橫穿馬路,儘管駕駛員採取緊急剎車的措施,也難免會發生撞車、撞人的事故,這就是慣性的作用。駕駛員從發現危險到採取緊急剎車再到汽車完全停止,需要經過兩個過程,即「制動停車過程」和「制動停車距離」。這就如同你在奔跑中突然停下來,受慣性的作用,不由自主地還要向前衝一段距離一樣。汽車行駛速度越快,慣性力越大,制動停車距離越長。因此,汽車不是一剎車就能停止的。檢測結果表明,當汽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行駛前進時,從司機發現情況急剎車到制動有效,車會向前繼續行駛18.82米遠才能停住;而在雨、雪天氣,由於路面較滑,會向前繼續行駛達24米。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人不懂得汽車慣性的道理,以為汽車只要一剎車就會立即停止,於是便毫無顧忌地在行駛著的汽車前橫過馬路或從停著的車的車頭車尾突然走向車行道上,結果被汽車撞倒了。對於這種情況,汽車駕駛員也無可奈何。如果出現類似的交通事故,橫穿馬路的人往往要負主要責任。
破窗戶理論
(心理慣性影響行為)
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車停放在相同的環境裡,其中一輛車的引擎蓋和車窗都是打開的,另一輛則封閉如常,原樣保持不動。打開的那輛車在3天之內就被人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車則完好無損。這時候,實驗人員在完好的這輛車的窗戶上打了一個洞,只一天工夫,車上所有的窗戶都被人打破,內部的東西也全部丟失。
這就是著名的「破窗戶理論」。其結論可以歸結為:既然是壞的東西,讓它更破一些也無妨。對於完美的東西,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維護它,捨不得破壞;而對於殘缺的東西,大家就會去加大其損壞程度。這與道德似乎沒有多大關聯。人們也曾經用這一理論在一座城市裡做過類似的實驗。在一條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沒過幾天,這條街道就被鋪天蓋地的垃圾覆蓋,碎紙和塑料袋亂飛。同時,人們把另一條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並維護了好幾天。這之後,每當街上出現髒物時,總會有人自動把它扔進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亂扔垃圾,還會有人制止。既然這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慣性,我們就有必要把它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來:讓自己的人生乾乾淨淨,不要在上面亂扔垃圾,更不要輕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
物理學中的慣性現象
(慣性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慣性是指物體總有保持自己原來狀態(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固有性質,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慣性現象,比如:離開手後的鉛球繼續向前飛。洗手後甩一下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衣服上有塵土了,可以拍一下,塵土就掉下來了。百米賽跑到終點了,人仍然會向前衝一段距離,才會停下來。跳遠的時候,都是先助跑一段距離。射出去的弓箭,能繼續向前飛。踢足球的時候,球離開了腳也能繼續向前跑。打籃球的時候,籃球離開了手,也能繼續向前飛。汽車剎車以後也要向前衝一段距離,等等。實際很多的交通事故都與慣性有關,所以交通部門要求前排的乘客和司機要系安全帶,並對車輛要求限速。
神秘的繩結
(打破慣性思維)
傳說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進兵亞細亞。當他到達亞細亞的弗尼吉亞城時,聽說城裡有個著名的預言:幾百年前,弗尼吉亞的戈迪亞斯王在其牛車上繫了一個複雜的繩結,並宣告誰能解開它,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自此以後,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看戈迪亞斯打的結。各國的武士和王子都來試解這個結,可總是連繩頭都找不到,他們甚至不知從何處入手。
亞歷山大對這個預言非常感興趣,命人帶他去看這個神秘之結。幸好,這個結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廟裡。亞歷山大仔細觀察這個結,許久許久,始終連繩頭都找不到。這時,他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行動規則來打開這個繩結?」於是,他拔出劍來,一劍把繩結劈成兩半,這個保留數百載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輕易地被解開了。
地震儀與慣性
(古人也懂得利用慣性)
記錄地震波的儀器稱為地震儀,它能客觀而及時地將地面的震動記錄下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懸掛的重物的慣性,地震發生時地面震動而它保持不動。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是我國東漢時代的著名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它利用慣性原理,以擺和槓桿機械為主的結構模式,測定地震和方向,即候風地動儀。據史書《五行志》記載,公元92年以後,幾乎連年發生地震,地震地區大至數十郡,地裂地陷,江河氾濫,房屋倒塌。張衡鑒於地震的頻繁,創造了候風地動儀,以測定地震的方位。候風有候氣的意思,古人以為地震是由地氣所引起的,因而以此為名。地動儀由精銅鑄成,外形像一個大酒壺,中間的圓徑八尺,儀器內部中央立著一根銅質都柱,外部周圍鑄著八條龍,頭向下,尾朝上,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信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銜有一粒小銅珠。地上對準龍嘴處,蹲著八個銅蟾蜍,昂著頭,張著嘴。當某處發生了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觸動牙機,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巴,吐出銅珠,落到銅蟾蜍嘴裡,發出「噹啷」聲響,人們就知道哪個方向發生地震。儀器製成不久便測出順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在隴西發生的地震,可見儀器靈敏度相當高。近代的地震儀在公元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利用慣性原理和彈性原理。
意林故事
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段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那些馴像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馴虎人本來也像馴像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拾,終於將馴虎人吃了。小像是被鏈子綁住的,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了。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習慣就好
在一個陰沉寒冷的冬天,一個印第安人和一個白人一道旅行。那個印第安人僅僅圍了一條毯子,而白人卻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裹到了身上,還不停地抱怨天氣寒冷。他對印第安人講:「我真不明白,我穿了這麼多衣服都快凍僵了,而你只有那條薄薄的毯子,似乎一點也不冷。」「你的臉冷嗎?」印第安人問道。「我的臉一點兒也不冷,可是除了臉以外,其他地方都快凍僵了。」「我全身都是臉。」印第安人說。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從前,有一個地方住著一隻蠍子和一隻青蛙。蠍子想過池塘,但不會游泳。於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勞駕,青蛙先生,你能馱著我過池塘嗎?」「我當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況下,我必須拒絕,因為你可能在我游泳時蜇我。」「可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蠍子反問。「蜇你對我毫無好處,因為你死了我就會沉沒。」青蛙雖然知道蠍子是多麼狠毒,但又覺得它說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許蠍子這一次會收起毒刺,於是就同意了。蠍子爬到青蛙背上,它倆開始橫渡池塘。就在它們游到池塘中央時,蠍子突然彎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傷勢嚴重的青蛙大喊道:「你為什麼要蜇我呢?蜇我對你毫無好處,因為我死了你就會沉沒。」「我知道。」蠍子一面下沉一面說。「但我是蠍子,我必須蜇你。這是我的天性。」
丟寶石下海
有個年輕人,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每每聽到哪裡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髮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面,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珠寶給他。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早晨,太陽未東昇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裡,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禱的東西就可以得到了。」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趕快回村去。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灘上檢視石頭,發覺不溫暖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開始撿石頭。一發覺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哇……」
青年人哭了起來,因為他剛才習慣地將那顆「心願石」隨手丟下海去後,才發覺它是「溫暖」的!啟示:機會降臨眼前,很多人都習慣地讓它從手上溜走,一旦發覺時,就後悔莫及了,「哭」和「早知道」都是沒用的。
慣性造成的誤會
一接生婆去一鄉村小鎮接生。坐火車!可是火車只是經過卻不在那裡停,因為那是一個小站!太小。於是接生婆就急忙用她的小腳快跑去找車長,希望他能在那一站停下來讓她下車!車長很為難,經過長時間考慮仍未能答應她,但是想來想去,認為可以在到達該小站時火車速度放慢一點,這樣接生婆就可以跳車,接生婆歡喜!很快火車到站減速,接生婆身手不凡膽子不小真的一躍而下,跳到了小站台上,可是由於慣性——由於火車所帶來的速度慣性,她不得不在站台上小跑以免摔倒。接生婆在小站台上跑……而火車仍在她身邊前進……就當火車最後一節眼看要超過接生婆離開站台時,突然……
一個年輕人奮勇地從車上伸出一隻手一把抓住了接生婆:「婆婆啊,你年紀大了,好在有我哩,要不然你趕不到火車啦!」接生婆又被拉上了火車……
走出思維定式
一次,老師在課堂上問學生:「售貨員曾接待過一個聾啞人,憑借聾啞人的手勢,他完全聽懂了聾啞人的話。聾啞人走後,又有位盲人顧客走了進來,他想買把剪子,那麼,這位盲人將會如何表達他的購買意圖呢?請將你認為最快的那種表達方法寫在紙條上,然後交上來。」不久,答案交上來了,大家的小紙條上居然都寫著:「他只要用兩根手指比劃剪東西的樣子就能買到!」而那位老師看了看大家說:「你們都錯了,盲人不是啞巴,他只要說句『我買剪子』就行了!」
尊重人們的習慣
一位著名的建築師為某單位設計建造了一組現代化的辦公大樓。這是三幢建設在一大片空地上遙遙相望的漂亮的大樓,建築師超人的藝術素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大樓輪廓初具的時候,看到的人都已經讚不絕口了。工程快竣工時,工人們問他:「三幢大樓之間的人行道如何鋪設?」「在大樓之間的空地上全種上草。」建築師回答。大樓主人和工人們都感到納悶,但這是著名的建築師的話,他們不好反對,就在這空地上全種上了草。一個夏天過後,在三幢大樓之間,和三幢大樓通往外面的草地上,已經被來來往往的行人踩出了若干條小路。這些小路有些因為走的人多,就寬些,有些因為走的人少,就窄一些,但它們蜿蜒伸展,錯落有致,就像是幾條樹林間的小道。到了秋天,建築師又帶著工人們來了,他讓工人沿著人們踩出的路痕鋪就了大樓之間和通向外面的人行道。然後在道路兩旁種上了樹木和花草。每一個走在這些道路上的人都說:這幾條路,是比大樓更偉大的傑作。
依賴的慣性
初次上班,公司裡請來了一個有資格睡懶覺的工程師,開始,每天早上我用自己的錢給他買早點,後來,由於工資微薄又沒有及時發放,囊中羞澀,沒有給他買早點,他就擺出了一副原始社會時期才有的野蠻未開化的面孔讓我看,使我第一次感到人情的淡薄。
辦公室的衛生區和我們實驗室的衛生區相鄰,由於每天起得早,我順便把辦公室的衛生區也打掃了,他們變懶了,即使他們衛生區的塵土齊腰深,他們也不管不問,等著我去打掃,最後,乾脆把那片衛生區劃給了我,稍微不乾淨他們就拿我問罪。
有一次,我正在網上查資料,有幾個年輕人到我辦公室,我知道他們想上網聊天,本不想把電腦讓給他們,又想他們挺可憐,公司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沒有雙休日,沒有電視看,在惻隱之心的驅動下,決定把電腦讓給他們玩幾個晚上,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拾,只要一下班他們就跑到我辦公室上網聊天,每天早上辦公室裡遍地的廢紙、果皮、煙頭等著我去打掃,根本就沒有我上網查資料的機會了。這讓我想起了阿拉伯人和駱駝的故事,晚上,阿拉伯人在帳篷下休息,駱駝說:「慈善的主人,我的頭冷,請允許我的頭伸進帳篷中吧?」阿拉伯人同意了,身子縮了一下,讓出一塊地方,過了一會兒,駱駝說:「慈善的主人,我的脖子冷,請允許我把脖子也伸進帳篷中吧?」阿拉伯人同意了,蜷縮了一下身子,又讓出了一片地方。最後,駱駝佔據了整個帳篷,而阿拉伯人卻被擠到了帳篷外面挨凍。
應用與創新
慣性和習慣的反差
過了雙休日後的星期一上班覺得不習慣,這是因為慣性的力量。開始時感到夏天實在受不了,後來逐漸適應,甚至在秋天來臨的初期反而感到不適應,這也是因為慣性已經形成。在不知不覺中,你的情感已經被慣性所支配,慣性的形成是被動的。慣性是靜態的延長,是一種惰性,它標榜的是維持某時點的一成不變。
習慣是動態的維持,它是把一種動態肯定下來,並且不斷地重複,習慣的養成是主動的。你喜歡某一種風格,你自己身體力行,然後你覺得很值得,你願意重複進行,這就慢慢成了習慣。當習慣形成以後,你會很樂意地自動反覆進行,你不會覺得是負擔。
如果說某個人優秀,那肯定是有實際內容的,優秀肯定是有所指的,那麼優秀的肯定是他的習慣。同理,某人的可惡也不是空洞的,應該可以找出其背後的惡習。習慣是可以不斷刷新和升級的,這就是進步。幫助孩子,就是要幫助他養成好的習慣,讓他可以自己應對,而不是幫助他處理具體的事情。
飛越樊籬
王爾德說:「只有缺乏想像的人做事才一成不變。」所以你不要在6點5分起床,而要在5點6分起床,黎明時出去散步。開車上班時,找條新路。下周週末,跟你的配偶把工作調換一下。研究野花。獨自整夜做事。唸書給盲人聽。訂一份外埠報紙。午夜出去泛舟。學意大利語。教孩子做你最擅長的事。連續不斷地聽兩個小時莫扎特的作品。學習翻觔斗跳舞。要跳出常規。要記得,我們只活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