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維護和平,反對不義的戰爭

和平的環境有利於經濟發展

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

恐怖主義和分裂勢力威脅著世界和平

維護和平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維護和平需要實力

和平才能有互惠互利,戰爭往往兩敗俱傷

對戰爭的深刻反省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名言

把人類的聰明才智用到正經地方,別用到互相殺戮上。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和無數次局部戰爭造成了幾千萬人的死亡,小心這些亡魂的眼淚會造成地獄發水,漫溢到陽間來,淹死殺戮製造者的後代。——周大新

誰殺人的本領再高強,上帝都不會給他褒獎。——周大新

戰爭是地獄之子,和平是藝術的保姆。——莎士比亞

做好戰爭的準備是保持和平最有效的辦法。——華盛頓

金錢是戰爭的筋骨,和平是財富的源泉。——拉伯雷

和平優於戰爭,是因為和平時兒輩埋葬父輩,戰爭時父輩埋葬兒輩。——培根

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戰爭在你願意時開始,卻並不在你樂意時結束。——馬基雅維利

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鬥為惟一美德,以求和為惟一恥辱。——蕭伯納

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賀拉斯

要進行戰爭只有一個借口,即通過戰爭我們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壞的和平環境中。——西塞羅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不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為和平與諒解服務。——黑塞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老子

戰爭來臨時,真理是第一個犧牲品。——約翰遜

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李維

和平是理智的傑作。——繆勒

世界和平是今天最寶貴的財富。——卡裡略

沒有一個偉大的國家能長久保持和平,假如沒有外敵存在,那麼就會發生內在的敵人。
——佚名

皇帝動刀槍,百姓遭了殃。——俗語

寧做太本犬,不做亂離人。——民諺

一個國家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處於和睦狀態。——佚名




 經典素材

獲和平獎的美國總統
(以實際行動致力於國際和平)

2002年10月11日, 挪威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宣佈: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獲得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卡特獲獎的原因是「為表彰他幾十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為國際衝突尋找和平解決方案、致力於增進民主及改善人權以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的獎金。

詹姆斯‧厄爾‧卡特,習稱吉米·卡特,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在這4年間,卡特的調停和斡旋工作為以色列與埃及達成戴維營協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貢獻本身就足以讓卡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年前,卡特設立了卡特中心,通過這一機構,卸去美國總統職務後的卡特一直穿梭於幾大洲對各種國際衝突提出解決方案。此外,卡特還在全球範圍內無數次選舉中擔任觀察員。為了與熱帶疾病作鬥爭,卡特一直在多個相關領域進行努力,他還致力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事實上,在諾貝爾和平獎100年的歷史當中,有幾個問題一直相當引人關注,而卡特一直在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而且他的行動非常有效和積極。2002年5月,卡特訪問古巴,並與卡斯特羅舉行會談,是自古巴革命勝利以來第一位訪問古巴的美國離任或在位的總統,為改善美古關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日益猖獗的日本右翼勢力
(否定歷史將成戰爭隱患)

在東京街頭,經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右翼團體的宣傳車鼓噪而過,令人彷彿回到了二戰前,而這就是已進入21世紀的日本首都東京。近年來日本右翼團體活動猖獗,在日本朝野的影響力也有擴大之勢,新版歷史教科書通過審查、將釣魚島燈塔收歸政府等一系列行為都有右翼團體的身影。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至今,右翼勢力否認、歪曲和美化其侵略歷史的謬論肆意氾濫,為軍國主義戰犯招魂的政治醜劇連年不斷,政治右傾化日趨嚴重。戰後美國對日本實行單獨佔領並包庇大批戰犯,50多年來日本一直沒有反省和清理對外侵略的歷史。同時,右翼勢力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利用輿論公開掩飾、否認和美化侵略罪行,使日本多數青少年只知道本國遭受過原子彈的轟炸,而對日本當年為他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卻全然不知。此外,加之大批主張徹底剷除軍國主義的進步人士橫遭迫害,在戰爭問題上,日本社會被搞得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右翼團體組織從20世紀60年代的400多個增至今天的900多個,其成員達12萬多人,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鼓吹皇國史觀,否定侵華戰爭,反對道歉。1995年8月,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議會都通過了追悼死難者、美化侵略戰爭的決議,參加阻止「不戰決議」在國會通過的簽名者達近百萬人。否定歷史就容易重蹈覆轍。日本不斷增加軍費開支,加強軍事實力,現已成為一個潛在的令人擔憂的軍事大國。

和平鴿的來歷
(在戰爭中呼喚和平)

畢加索,西班牙畫家,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20世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畢加索有兩大愛好,一是喜愛畫畫,二是喜愛動物。由於他對動物的珍愛,他筆下的動物常常是祥和美好的,而且形態異常生動。有一次,一位法國老人來找他,涕淚縱橫地向他說了一件悲慘的事(法國當時正被德國人侵佔)。一天,老人的小孫子把一群白鴿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隻小白鴿很久都沒有飛回來。小孫子心裡惦掛著,就跑到樓梯上眺望。突然,他看見藍天上有一個小黑點。啊,是小鴿子回來了!小孫子馬上拿出紅布條使勁地揮舞,好讓小白鴿認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巡邏的德軍看見了,以為他在給法國游擊隊發信號,便發瘋似的跑上樓,把小孫子從樓頂上推下去,接著,又把飛回來的小鴿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聲地請求畢加索給他死去的小孫子畫一幅畫。畢加索悲憤交加,他含著眼淚畫了一幅畫。畫面上,一隻可愛的小白鴿口銜橄欖枝,正張開潔白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飛著,飛著……看過這幅畫的人,都說這幅畫代表了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心願。從此,鴿子成了畢加索許多作品的主角。1950年,畢加索為世界和平大會畫的畫,就叫「飛著的鴿子」,它把和平的願望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後來,人們便把鴿子叫做「和平鴿」。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用繪畫抵抗暴力)

西班牙巴斯克省的歷史名城——格爾尼卡,在西班牙內戰中,遭到法西斯德軍的突擊,全城被炸為一片瓦礫,死傷數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婦孺,出離憤怒的畢加索要以畫筆為槍來抵抗不人道的暴力行為,於是繪製了這幅著名的壁畫《格爾尼卡》(普拉多美術館藏)。

畫裡面沒有飛機、坦克、槍炮,只有牛、馬、女人、燈等,畢加索把象徵性的戰爭悲劇投入藍色調中,那淺青、淺灰在黑色調的對照中表現正義的極點,它聚集了殘暴、痛苦、絕望、恐怖的全部意義。這木然屹立的公牛、瀕死嘶鳴的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斷臂倒地的士兵、抱著死嬰號啕大哭的母親、嚇得發呆的見證人……都有象徵意義。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鬥牛場上出現的公牛,往往代表著妖怪、惡魔等黑暗勢力,所以畢加索以牛來代表著無視人民疾苦的殘暴政權,但是,在鬥牛士的攻擊下,公牛最終難以逃脫死亡的命運;馬象徵著不屈服於公牛的人民,他們是對抗暴政的主力軍。戰士雖然已經倒下,但他仍然緊緊地握著那柄劍與象徵著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達了人民的復仇的決心和決戰到底的精神。這幅巨畫是畢加索為以進步和平為主題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繪製的,曾到英國、美國等其他國家巡迴展覽,引發了全世界熱愛自由、擁護民主人士的共鳴,畫家還聲明要將該畫捐贈給結束佛朗哥政權後的西班牙祖國,所以這幅畫已經超出了單純的抗議,而成為政治鬥爭中的一種文化示威,甚至成為文化對暴力的一種對抗。

愛因斯坦的反戰立場
(追求正義,追求和平)

愛因斯坦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他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希望人類得到永久的和平。他一生中發表了很多反對法西斯戰爭、聲援各國人民正義鬥爭的文章(包括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這位著名的科學家,不僅對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劃時代的貢獻,他的反法西斯的優秀品格也一直為人傳頌。在1932年11月,希特勒上台,德國政府命令正在國外講學的愛因斯坦立即回國,愛因斯坦置之不理。德國政府竟懸賞兩萬馬克捉拿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毅然辭去了普魯士科學院院士的職務,在普林斯頓研究院安頓下來,進行研究工作,他在那裡度過了22個年頭,在這期間,當他得知德國正在將核裂變用於軍事的危險變為現實時,便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提出警告。在德國戰敗後,愛因斯坦又兩次致函羅斯福,要求禁用原子武器。他晚年一直進行著反對發展核武器和爭取人類和平事業的鬥爭。

死囚犯獲諾貝爾獎提名
(拒絕暴力,珍愛和平)

斯坦利‧威廉斯在美國黑社會中曾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就是他創立了令洛杉磯人談之色變的黑幫組織「克裡斯普」。如今,因犯殺人罪而被判死刑的威廉斯已經蹲了20年的監獄。也許是良心發現,威廉斯近年來開始現身說法,勸告青少年不要涉足黑社會。瑞士聯邦議會議員馬裡奧‧費爾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讓威廉斯自己都大感意外。費爾說,他之所以提名威廉斯,是因為他瞭解到,威廉斯參與創建的一個反黑社會犯罪的網站「街頭和平網上計劃」在瑞士的索馬裡年輕移民中有相當大影響。該網站同時向其他5個國家的青少年提供反暴力犯罪的咨詢服務。此外,威廉斯還著書勸告青少年不要誤入歧途,並將賣書所得捐給了反黑社會犯罪的團體和機構。

威廉斯的簡歷上血債纍纍,1979年,在洛杉磯殺害了一名年僅17歲的超市服務員,不久,在一家汽車旅館行竊時殺害了華裔移民一家3口。1981年,威廉斯被判死刑。由於美國死刑的司法程序煩瑣複雜,威廉斯在獄中等待死刑執行已經整整20年。也許是良心發現,他開始在獄中著書,告誡青少年不要步自己的後塵。在最新完成的《鐵窗生涯》一書中,也流露出深深的悔意。雖然劣跡斑斑的威廉斯不可能獲獎,但有人提名就是無上的榮光,從中可以看到人們痛恨暴力,渴望和平與友愛的真誠之心。

海灣戰爭綜合征患者
(戰爭的後患無窮)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大舉入侵科威特,那一天正是26歲的孫渤作為中國駐科威特使館商務隨員到達科威特的一年零一天,就像千百萬戰爭的親歷者一樣,孫渤開始了噩夢般的生活。昔日的海灣明珠變成了人間地獄,孫渤的身體開始出現不適,戴著口罩,憋氣。無力,喘氣,氧不夠,就無力。無力就暴躁。累的時候,站著說完了,躺在地上。躺在地上,氧氣多一點。憋的臉發紅,咳嗽。小便全是濃黃色的。在此期間,孫渤看到了因海灣戰爭大量使用含放射性元素的武器,有10萬海灣老兵得怪病的報道,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病可能並非簡單的空氣污染所致。隨著海灣戰爭結束後大量病人的出現,媒體開始披露,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所用武器中的放射性物質,會對人的生理系統造成嚴重損傷,並把由此引發的症狀統稱為「海灣戰爭綜合征」。1992年,孫渤自費到了美國、英國等參加海灣戰爭的國家,也沒能找到治療的辦法。根據醫學檢測,他身體的許多生理指標都已失常,他的病歷上寫著「海灣戰爭綜合征」的診斷;但由於國內病歷很少,至今沒有根本醫治的辦法。孫渤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全都遭到嚴重破壞,上不能孝敬父母,下斷子絕孫,中年孤身一人,什麼事都做不了,欲哭無淚。

感動中國的王選
(為了和平與正義必須戰爭罪行)

2002年8月27日,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了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的賠償請求,但在判決中首次認定日本侵華細菌戰的罪行。有人說,日本人腦袋裡最頑固的一顆螺絲釘鬆了。集結民間的力量,撥開歷史的黑幕,王選,這位外表柔弱的熱血女子,和她身後的180名原告一道,成就了一段黑白分明的歷史。

1995年,在日本求學八年的王選準備赴美國深造,一則關於細菌戰受害者要求賠償的報道和一張照片,改變了她的生活。這是3個即將充作試驗「材料」的中國人,相隔60年,他們目光中流露的恐懼與無助,依然讓王選淚流滿面。1997年細菌戰中國受害者索賠訴訟原告團成立,王選被推舉為總代表。王選的號召力,使國內外眾多媒體投向了這一群滿身歷史創傷的老人,和那段充滿血淚的歷史。7年裡,王選一直在不停趕路。民間力量本來就鬆散脆弱,再加上戰前戰後,日本銷毀了大量戰爭罪行的證據,致使調查異常艱難。王選踏破鐵鞋尋訪當年731部隊服役的士兵,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證詞。1996年,在細菌戰頭目石井四郎的墓地前,王選的一番話令人難忘。「石井四郎,你在細菌戰中犯下的罪行,從現在開始,要在中日兩國人民的努力下進行審判。」27次赴日開庭,猶如27次重大戰役,指揮是一位女子,兵馬是一群年逾古稀的病弱老人。值得欣慰的是,這場馬拉松式的正義訴訟,讓許多日本人知道了從教科書上學不到的日軍的戰爭犯罪事實,世界上進步的力量以及年輕的一代,已經開始廣泛參與介入,在訴訟判決之前,正義已經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和尊重。

阿拉曼的士兵墓地
(緬懷戰爭死難者,珍惜和平)

從埃及首都開羅出發向北100多公里,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主戰場阿拉曼。 1942年夏天,德意軍隊攻佔了利比亞的托布魯克,盟軍被迫撤到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的阿拉曼地區。10月23日,「阿拉曼戰役」打響。盟軍在英軍元帥蒙哥馬利的指揮下,炮兵和空軍展開強大攻勢。號稱「沙漠之狐」的德軍元帥隆美爾臨危受命,最終沒能挽回軸心國軍隊的頹勢。

在阿拉曼戰役50週年的時候,兩軍統帥的後代曾聚首英國倫敦,握手言歡。英軍元帥蒙哥馬利之子在紀念講話中呼籲要「鑄劍為犁」,和睦相處;時任德國斯圖加特市長的隆美爾之子則引用《羅馬書》的詞句說,「憎恨罪惡、堅持美好、友愛兄弟,以同所有人和平地生活在一起」。阿拉曼有三塊著名的墓地,分別是「英軍墓」、「德軍墓」和「意軍墓」。來到阿拉曼的遊客一般都到墓地看看,尤其是「英軍墓」,這裡安葬著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希臘和印度等同盟國的將士。平坦的黃沙上整齊地排列著一排排墓碑,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墓誌銘是「對於世界,你不過是一名士兵;而對於我,你卻是整個世界」。在這一簡短的話語中,不知蘊涵著親人多少的哀痛與悲傷,也讓後人深深感到戰爭給人類心靈帶來的創傷。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大量地雷阻撓了阿拉曼的發展,埃及因此被聯合國列為受地雷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仍有數千萬枚地雷沒有排除,威脅著當地民眾的生命安全。

德國的懺悔
(牢記歷史,維護和平)

在德國柏林市中心繁華區的一塊草坪上,豎立著一塊牌子,漆黑的底板上書寫著幾行黃色的大字:「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恐怖之地」,下面是包括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內的一系列第三帝國時期集中營的名字。它提醒著人們永遠不要忘記德國納粹的罪行。

德國教育法規定,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的有關納粹時期歷史的內容,學校教師必須對有關納粹專制的歷史進行深入講解,特別要講解關於集中營和大屠殺的內容。除歷史調查課外,德國中小學在其他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對納粹歷史的認識,《安妮日記》是時事課的必讀書目。德國議會還於1994年通過了《反納粹與反刑事犯罪法》,不准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使用納粹標誌的行為繼續受到法律嚴格禁止,即使是否認德國在戰時曾對猶太人及其他人進行過大屠殺暴行的言論與行為也將受到嚴懲。經過幾十年不斷地反省自責,德國主流社會開始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永遠銘記這段恐怖的歷史,永遠記住納粹法西斯的罪行,並要把這種認識世世代代地傳下去。2005年1月27日,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週年,德國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人們幾乎都能看到德國政要的身影。它清楚地表明,德國戰後對第三帝國野蠻與黑暗歷史進行了深刻反省,對納粹所犯暴行和罪惡進行了真誠懺悔。


 意林故事

「相信我能夠感化他」

在一次香港小姐的決賽中,為了測試參賽小姐的思維速度和應對技巧,主持人提出了這樣一個難題:「假如你必須在肖邦和希特勒兩個人中間,選擇一個作為終身伴侶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 其中有一位參賽小姐是這樣回答的:「我會選擇希特勒。如果嫁給希特勒的話,我相信我能夠感化他,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家破人亡了。」

和平時期的勇敢

人們可能會說:人在戰爭時期比在和平時期更為勇敢。

我們則認為不然。倘若勇敢需要去殺人害人,那只是殘酷;拯救生命才是真正的勇敢。成千上萬的勇者每天都在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幫助別人或使人免遭傷害:勇敢的醫護人員不避致命的疾病,救死扶傷;勇敢的學子為了增進人類的知識在進行帶有危險性的實驗;無數機車工程人員為了救護乘客而甘冒死亡的危險;海員們總是勇敢地迎接海洋和風暴;勇敢的消防隊員隨時都在準備犧牲自己,從燃燒的建築中救出幼小的兒童;而每年夏天,都有勇敢的青少年甘冒生命危險去救援溺水的同伴。請永遠牢記:救助他人才是勇敢,而不是傷害他人!(《勇敢》查爾斯·弗萊徹·多爾)

暴力的痛苦

有一個少年,看到電視上的大流氓身上都有刺青,心裡很羨慕,他決定在身上刺一條五彩金龍,龍頭刺在胸前,盤過肩膀、背部,纏繞一圈,龍尾巴則是在右小腿的後面。少年對自己的設計感到非常得意,不遠千里找到了一位刺青大師。大師聽完少年的構想,也不禁讚佩少年的勇氣,因為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人做全身的刺青了,何況刺龍刺鳳是最細緻的藝術,要刺上幾萬針才能完成,一般的流氓也要分很多次才完工,而眼前的少年卻說:「不要緊,您在一天裡幫我完成吧!」大師對少年說:「刺一條龍需要許多時間做事前準備,你一星期後再來吧!」一星期後,少年依約前來,看到大師把工具、刺針、棉花、顏料一字排開,有等身長,少年吃了一驚:「刺青需要這麼多工具嗎?」大師叫他趴在床上, 用酒精燈燒過的針,蘸了顏料,往少年的右小腿背紮下去。「呀!」少年慘叫一聲,從床上跳起來:「好痛呀!大師!您刺的是哪一個部位?」「是龍的尾巴。」大師說。「別刺尾巴了,尾巴好痛,先刺別的部位。」少年說。大師再次叫少年趴好,以炙過酒精燈的針,蘸了顏料,往少年的背部刺下去。「哎呀!」少年再度慘叫,從床上一躍跳起:「好痛呀!您刺的又是哪一個部位?」「是龍的爪子。」大師說。「甭刺爪子了,先刺別的部位,不如龍身不要,只刺龍頭好了。」少年說。大師叫少年翻過身躺好,往少年的胸前刺下去。「哎喲!」少年慘叫著坐起來:「痛死了啊!您刺的是哪一個部位?」「是龍的牙齒。」大師說。「別刺了!別刺了!沒想到牙齒這麼硬的地方也一樣的痛呀!可不可以先刺龍的角?」大師笑起來,將手上的針丟在盤子裡,說:「從來沒有遇過來刺青的人,只刺了三針就喊停的,痛的不是龍,是你的身體,刺在任何地方都一樣痛的。」不知刺青痛楚的少年,騰龍駕霧的夢破滅了,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想到:「原來,流氓要忍受這麼大的痛苦,刺青還是最輕微的,被槍射中、被刀砍殺而死在街上,痛楚還要百倍於刺青,還是好好的做人比較划算啊!」想到這裡,他開心地唱著歌回家了,就好像坐在雲上一樣。

 應用與創新

和平與穩定的代價

新加坡人將歡慶獨立36週年。年長者都深切體會了崎嶇的建國歷程,可是年輕人又怎麼看自己的國家呢?對任何國家來說,穩定都是不可多得的資產。但是,對於像我這樣的年輕新加坡人(我今年22歲),穩定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我可以說是出生在太平盛世。每一天,我都能帶著一份安全感起床。我們的空軍毫無疑問的,會保衛我們家園的領空,就如電視廣告中所說的那樣。走在大街上,我也不必擔心停在路邊的車輛,會突然間爆炸;至少我不認為這樣的事情會發生。我已經變得自滿,甚至因此對週遭的事物變得漠不關心。當然,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樣。自從新加坡在1965年前途茫茫的情況下獨立以來,政府便努力不懈,為國家爭取經濟繁榮和國際認可。在建國的道路上,我們甚至獲得了幾個「第一」。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是全球最佳機場之一,從1997年到1999年,新加坡游輪中心連續3年,被英國刊物Dream World Cruise Destinations選為最佳客運港。我們這一代,在國家不斷取得顯著成績的情況下成長。1950年馬來族群和歐裔人,因為荷蘭籍女子瑪麗亞撫養權問題發生的種族暴動,我們只從書本中得知。20世紀四五十年代因為政治問題造成的罷工潮,我們也只從研究文章中略知一二。但是,我們沒有親身的經歷。我們只是時常被提醒,不要讓動亂的歷史重演。只是,50年前讓當時20出頭的人,為他們的理想奮勇向前的激情,在這一代同年紀的人身上,幾乎已經不存在。

我們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我們無法讓自己付出更多關懷。可歎的是,這卻是穩定、和平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