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快樂和煩惱

社會各界應該關心孩子的成長

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在成長中自立自強自省

樹立遠大理想有利於成長

在成長中學會做人

要勇敢地面對成長中的艱辛

新生事物在與習慣勢力的鬥爭中成長壯大

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

人類社會的成長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名言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尋找生機。——席慕容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覆地一浮一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煉。 ——松下幸之助

青年是寶藏,青年是黃金;寶藏要挖掘,黃金要熔煉。——臧克家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朱自清

我們就像小麥,生長在土地上等待著成熟。通過盡可能多吸收宇宙的複雜性使我們智力上成熟,通過各種選擇使我們道德上成熟,通過睜開眼睛看到創世紀的無盡的細節使我們心靈上成熟。——沃克姆

當一個孩子意識到他不僅有堅持真理的權利,而且有犯錯誤的時候,他就已長成了大人。
——托馬斯·薩斯

人生就是碰釘子,碰一回釘子,長一分見識,增一分閱歷。——老宣

  
 經典素材

周傑倫的成長經歷
(興趣伴人成長)

傑倫在小學的時候便流露出了對音樂特有的感覺和天賦,他很喜歡鋼琴,喜歡一個人安靜地聽音樂。

高中畢業後他在一個餐廳做服務生,仍然喜愛著他的音樂,雖然每月只有400元的工資,除了貼補家用還會拿出很大一部分去買卡帶,他還經常自己一個人靜靜地聽音樂,並嘗試著自己創作。有一次,他在餐廳裡談鋼琴,被老闆看到,就提升作了餐廳的鋼琴師。

是金子總會閃光的,吳宗憲發現了他,讓他到「愛爾發」音樂公司作音樂制做助理,所謂的這種助理,不過就是幫忙跑跑腿,但這在周傑倫看來可是他實現夢想的一個很好的開始。從此他堅定了走音樂創作這條路的決心,有工夫就向其他人請教。終於,吳宗憲把這個勤勤懇懇的小伙子提升為音樂製作人,以後每天早上,他都把寫好的歌整齊地放在吳宗憲的辦公桌上。

在其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難,他給劉德華創作的歌,劉德華看都沒看便扔到一邊,為張惠妹量身訂做的《雙節棍》也被放棄。當他偷偷地看到吳宗憲撕掉他的創作稿時,他默默地流下了眼淚。這時,吳宗憲給了他最後一次機會,讓他在10天之內寫好50首歌,在其中選出10首給他出專輯,這是決定他在音樂路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10天之內完成任務,並順利地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Jay周》。他也從此名聲大噪,而這時他只有19歲!

沈向洋被「逼」考研
(好朋友幫助成長)

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身邊的朋友也很重要。微軟神童沈向洋說他當初幸虧有一個好朋友。「我大學4年,就踢了4年的足球,等於混了4年,雖然成績也不是很差。後來老師跟我說:『沈向洋,你這麼小,又這麼聰明,怎麼能這麼混呢?你應該考研究生!』我回去想想,也對,於是就決定考研。可人是有惰性的。我有一個關係不錯的同學,他很瞭解我,就讓我跟他一起去上自習。可是我自習時坐不住,踢球踢慣了,總想往外跑,我那個同學就說:『沈向洋,你哪兒也不准去,4個小時的自習時間,上廁所也不准去,就坐在這裡。』結果我考研考了全系第一。如果那時我碰到了幾個覺得自己前途暗淡沒有希望的朋友,喝喝酒抽抽煙,4年就混掉了。所以,人的很多觀念和做法是身邊的人影響帶動起來的。」沈向洋現在已經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院長了。


裡根自立
(樂觀地成長,頑強地自立)

童年時期的裡根家庭生活雖然貧寒,但他從來不會感到沮喪,豁達、樂觀的天性使他相信他是生活在最快樂的世界裡。正是基於這種樂觀的性格,他總是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如冒險、打球、游泳、演戲,等等。為了完成學業,裡根幫父母分憂,利用課餘時間去工地打小工,搬磚、推土、運水泥,常常一幹就是10個小時,餓了就啃塊乾麵包,渴了就喝幾口自來水。就這樣,裡根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僅解決了整個中學時期的學費,還積攢了400美元,為進入大學做好了準備。


億萬富翁的錢留給了誰
(自力更生才能更好地成長)

據英國報紙報道,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遠程通信公司董事長約翰·馬隆,準備將他15億美元遺產的一多半捐給慈善事業。他認為:「太多的財產會毀了孩子們,而不是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1997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宣佈,他不會給他剛出生的女兒珍妮弗留多少遺產,他的理由與馬隆相同。

美國第二大富翁沃倫·巴菲特對他3個子女的吝嗇是出了名的。他說,他死後,如果他們能得到他的一個子兒,那就算他們走運。他告誡孩子們說:「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

英國房地產開發商彼得·德薩瓦裡1997年宣佈,他死後,他的5個女兒不能分享他價值2400英鎊的房地產。

美國總統布什上任後,宣佈了減稅計劃,其中包括取消聯邦遺產稅。這對擁有美國大部分財富的最富有階層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但有趣的是,竟然有120名富翁聯名上書,反對政府取消遺產稅。《華爾街日報》也曾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即使美國取消遺產稅,仍有50%的美國有錢人打算把自己至少一半的財產捐給社會,只留下一部分財產給子孫。在《紐約時報》上刊登廣告,呼籲政府不要取消遺產稅的富人中包括比爾·蓋茨的父親老威廉、巴菲特、索羅斯、金融巨頭洛克菲勒等。老威廉在請願書中寫道:取消遺產稅將使美國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孩子不勞而獲,使富人永遠富有,窮人永遠貧窮,這將傷害窮人家庭。巴菲特也表示:「取消遺產稅是個大錯誤,是極其愚蠢的。取消遺產稅會造就一個貴族階級。」


浪子回頭的格林尼亞
(勇敢地面對成長中的錯誤)

維克多·格林尼亞出生在法國一個有名望的家庭,父親經營一家船舶製造廠,有著萬貫資財。由於家境優裕,父母溺愛和嬌生慣養,格林尼亞在青少年時代整天遊蕩,盛氣凌人。他沒有理想,沒有志向,根本不把學業放在心上,倒是整天夢想當上一位王公大人。由於他長相英俊,生活奢侈,很多年輕美貌的姑娘都非常愛慕他。

但是,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剛從巴黎來的波多麗女伯爵竟然不客氣地對他說:「……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了視線!」這話如同針扎一般刺痛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了,開始悔恨過去,產生了羞愧和苦澀之感。從此他發奮學習,要追回過去浪費掉的時間。21歲時,他離開了曾使他墮落的家庭,留下了一封信,寫道:「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就來的。」

他來到里昂,經過兩年刻苦學習,終於補上了過去所耽誤的全部課程,進入里昂大學插班就讀。

在大學學習期間,他的苦學的態度贏得了有機化學權威菲利普·巴爾的器重。在巴爾的指導下,他把老師所有著名的化學實驗重新做了一遍,並準確地糾正了巴爾的一些錯誤和疏忽之處。終於,在這些大量的平凡的實驗中格氏試劑誕生了。

格林尼亞一旦打開了科學的大門,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湧了出來,僅從1901年至1905年,他就發表了200篇左右的論文。鑒於他的重大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此時,他突然收到了波多麗女伯爵的賀信,信中只有寥寥一語:「我永遠敬愛你!」

鄭振鐸對自己的要求
(成長需要自律)

鄭振鐸是我國的著名作家,他在1927年11月30日,自己30歲生日時,在日記裡激勵自己說:「人生半途,一事無成,不自愧歟?」然後,他制定出了今後的努力目標,並嚴格要求自己:

1.讀書毋草率,每讀一書必一頁一頁讀過。隨有所見,即作札記。

2.當日事當日即做。

3.毋遊惰費時。

4.毋逞妄想。

5.做事讀書,須有秩序。

6.每天須用功語言,英、法或德。

7.做文須先熟思,做畢要改。

8.不做非行之文。

「朝三暮四」的拉馬克
(不斷探索成長之路)

如果用「朝三暮四」這四個字來形容青少年時期拉馬克的興趣,真是太恰當了。拉馬克有好幾個哥哥都是軍人,他也很想當個軍人,將來做將軍。16歲時,他參加軍隊,由於作戰勇敢,被授予中尉的軍銜。不久因病退伍,他愛上氣象學,想當個氣象學家。後來,他在銀行裡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很快,拉馬克又愛上了音樂,成天拉小提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再後來學了四年醫,可對醫學又沒多大興趣。在24歲的時候,他偶然遇上了一位良師——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盧梭,盧梭引導他進入生物科學,他終於矢志不渝地愛上了這門科學,以畢生精力貢獻於這門科學,成為一位生物科學的巨匠。

托爾斯泰的反省
(成長需要反省)

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一段放蕩生活,一些不良習慣,貪玩、賭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對自己表示十二分的不滿。他認為,自己的放蕩行為等於禽獸,真不是人。他又把錯誤的原因,詳細尋找出來,寫在日記本上,共有8點:1.缺乏剛毅力;2.自己欺騙自己;3.有少年輕浮之風;4.不謙遜;5.脾氣太躁;6.生活太放縱;7.模仿性太強;8.缺乏反省。這一次的反省,好像一個霹靂打在他的身上。他決心結束放蕩生活,改正不良習慣。於是跟他哥哥尼古拉來到高加索,在炮兵隊裡當一個下級軍官,並邁上文學創作之路。

偉大的事業在等待著你
(成長需要激勵)

克勞德·昂利·聖西門出身於貴族家庭,自幼生活優裕。但他從少年時起立下大志,決心用知識為人類造福。15歲時便囑咐家人,每天凌晨用這樣的話喚醒自己:「克勞德,起來吧,偉大的事業在等待著你。」他用自己所確立的遠大目標激勵自己,幫助自己克服惰性,投身事業,終於成為一名傑出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自己探索的足跡。

孩子喜歡什麼樣的家長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孩子喜歡什麼樣的家長呢?很多學者都做過調查研究,美國學者尼赫茨為了弄清孩子對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麼要求,調查了10萬個孩子。其中,排在前10條的是:

1.孩子在場,父母不要吵架;

2. 對每個孩子都要給予同樣的愛;

3.父母之間互相謙讓,相互諒解;

4.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要對孩子撒謊;

5.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

6.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父母要表示歡迎;

7.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盡量答覆;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講孩子的過錯;

9.注意表揚孩子的優點,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

10.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狂才錢鍾書
(不同俗流的成長之路)

1929年,清華大學外語系招生時爆出一條新聞,一位數學考了15分、本應被退回的考生卻被破格錄取,這考生便是錢鍾書。他數學考試極差,可英文、國文卻是特優,英文還是滿分。主管老師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報告了校長羅家倫。羅校長親閱試卷後立即定奪:此為奇才,破格錄取。一入清華,錢鍾書便開始開創一項又一項的「紀錄」:讀書數量第一,發表文章第一,考試成績第一,口出狂言第一……他讀書愛做眉批,於是清華圖書館的藏書上便到處有了「錢批」。

在清華,他還以專挑教授學者的錯而出名。1932年,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學教授周作人出版了專著《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書一問世,頗得好評。然而,錢鍾書卻從中挑出了許多錯誤,且振筆直書,毫不顧及周的難堪。

司馬長風在《中國新文學史》中說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兩個「狂人」之一,錢鍾書的狂,狂在才氣,狂得汪洋恣肆,頗類古代莊生。他的堂弟曾說過,錢鍾書少年時就狂得驚人,從小就不願說讚揚別人的話,倒是批評、挖苦、調侃過不少人,說話既刻薄,又俏皮,這脾氣一直未改,這些被他批評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學友人,有的還是他的師長、前輩,像朱自清、周作人、馮友蘭、趙萬里、吳宓,甚至還包括他的父親錢基博在內。大學快畢業時,清華挽留他繼續攻讀西洋文學研究碩士學位,他說:「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

錢鍾書有句名言:「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正因要免俗,要做真正的學問,他才顯現出了與他人迥然不同的性格與行為。他是中外記者公認的當代中國名人中最難見的一位,不僅記者,對各界名流他也多敬而遠之。「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這就是錢鍾書對自己的評價。


 意林故事

羊蹄樹的成長啟示

謝生曾經是個落後學生,是訓導處的常客。畢業後再看到他,已經是個彬彬有禮的大專生。
最近收到他的來信,很誠懇地托我替他辦件事——幫他探望校園裡的一棵羊蹄樹,看它現在長得可好?還有樹旁的一堵高牆,是否依然屹立?

他說:「因為當年被罰站或是挨訓時,總是面對那堵牆,牆邊的小羊蹄樹默默地陪著我。一年、兩年過去,猝然間,發覺羊蹄樹長高了許多,自己卻仍不知長進,依舊惹是生非。就在那時候,我得了啟示,我覺醒了。」

依著他所說的地方,我看到已長至一樓多高的那棵羊蹄樹。正是春來時候,羊蹄樹如期的滿樹緋紅,張開的枝幹,在溫煦陽光的照耀下,正給那堵牆一片友善的陰影。看見教官站在樹陰下,勸誡著違規的學生。我摘了一片葉子,準備附在回信中,並且告訴謝生我的感動。

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個急性子的農民,總嫌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他成天圍著自己那塊田轉悠,隔一會兒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長高了沒有,但秧苗好像總是那麼高。用什麼辦法可以讓苗長得快一些呢?他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我把苗往高處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長高了一大截嗎?」說幹就幹,他就動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他從中午一直幹到太陽落山,才拖著發麻的雙腿往家走。一進家門,他一邊捶腰,一邊嚷嚷:「哎喲,今天可把我給累壞了!」他兒子忙問:「爹,您今天幹什麼重活了,累成這樣?」農民洋洋自得地說:「我幫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覺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到田邊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經乾枯,後拔的也葉兒發蔫,耷拉下來了。

每一棵植物,都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漸成長。農夫也必須每天辛勤地澆灌、耕耘等,才能獲得成果。每一個生命的成長也如此,千萬不要違背規律,急於求成,否則就是欲速則不達。

站起來的次數

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兒子苦惱,都已經十六七歲了,卻一點兒男子漢的氣概都沒有。毫無辦法之際,他去拜訪一位拳師,請求這位武術大師幫助他訓練他的兒子,重塑男子漢的氣概。
拳師說:「把你的孩子留在我這裡半年,這半年裡你不要見他,半年後,我一定把你的孩子訓練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半年後,男孩的父親來接回男孩,拳師安排了一場拳擊比賽來向這位父親展示這半年來的訓練成果,被安排與男孩對打的是一名拳擊教練。

教練一出手,這男孩便應聲倒地。但是,男孩剛剛倒地便立即站起來接受挑戰。倒下去又站了起來……如此來來回回總共二十多次。

拳師問父親:「你覺得孩子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漢氣概?」

「我簡直無地自容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裡訓練半年多,我所看到的結果還是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父親傷心地回答。拳師意味深長地說:「我很遺憾,因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勝負,但你有沒有看到你兒子倒下去又立刻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呢?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氣概!」
樹根越是深入越能挺拔向上;苔蘚在被人遺忘的角落,仍有青春奮鬥的足跡。只要站起來的次數比倒下去的次數多一次,那就是成功!

 


 應用與創新

成長無止境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年齡段屬於成長期,從出生開始到二十?還是三十?抑或六十八十抑或直到死?我們一般說的成長都是指身體的成長,身體的成長髮育到一定年齡就會停止,但是不要忘了心靈的成長,它是永無止境的,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即使是成年人,也應該不斷地感悟生活,吸取教訓,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非常欣賞商乘祚先生的打油詩,中山大學教授商乘祚先生在八十高齡時,還在學術領域辛勤耕耘,傳道授業。為了表達自己不服老的心情,他稱自己為「老中之青」,還寫了這樣一首打油詩: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難得計,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爬滿地,二十三十睡在搖籃裡。

等到我和他一樣老的時候,我也一定會驕傲地說:我還沒老呢,還在成長呢。

富裕的家境有利於成長

聽多了貧寒出狀元的故事,彷彿只有逆境才出人才,困頓才出豪傑。難道富裕的家庭就不出名人了嗎?看看下面這些頂著光環的作家吧:

歌德( 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後期最偉大的作家。出生在法蘭克福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當時的皇家顧問,母親是文學家,是副市長的女兒,家裡還有一個小型的圖書館。在市中心的一幢四層豪宅裡,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並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克羅齊(1866~1952),意大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歷史學家。在天主教學校受過初等和中等教育,後隨叔父遷居羅馬,入羅馬大學學習。因家境富裕,得以能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

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和傑出的詩人,生於英國特拉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中。

巴爾扎克(1799~1850),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生於法國的一個富裕家庭。 ……

這些人並沒有因為優裕的家境而墮落而平庸,所以,不要一味地說逆境,說貧困,說殘疾了,事實上,富裕的家境能夠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條件,使孩子接受更加完善的教育,也能創造更大的成就。艱苦的生活環境,充滿磨難的人生歷程固然可以激勵人的鬥志,但更多時候則不利於人身心的正常發展,限制了才能的發揮,許多天分高,志向大的人,正是條件所限,沒能很好地成長、成才,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家長和社會都能給孩子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富家子弟。作為出身富裕的孩子,也要珍惜這個有利的條件,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修養,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