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人活著就該有理想
理想是前進的動力
實現理想需要刻苦努力
青少年應該有積極向上的理想
理想要切合實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不同的理想決定不同的人生
理想與現實總是有距離的
理想需要付諸行動
改變現狀以實現理想
名言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流沙河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拿破侖
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車爾尼雪夫斯基
理想,能給天下不幸者以歡樂!——高爾基
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枴杖,這就是理想。
——高爾基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 張聞天
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托爾斯泰
使人生具有意義的不是權勢和表現的顯赫,而是尋找那種不只滿足一己之私,且能保證全人類幸福的完美理想。——馬克思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
——克雷洛夫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愛因斯坦
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的教育就不能想像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蘇霍姆林斯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司馬光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李白
人之為事,必先立志以為本。志不立,則不能為得事。——朱熹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顥
經典素材
湯姆·克魯斯的成名經歷
(歷盡艱辛終能實現理想)
從青春偶像到成熟的影壇巨人,湯姆·克魯斯憑借的不僅僅是人見人愛的英俊外表和迷人的微笑,更多的是堅定的意志與認真的作風。
高中時代,湯姆·克魯斯的理想是做一名職業摔跤運動員,但一次意外的膝傷打破了他的夢想。最終,他選擇了演員這一職業,並且給自己劃定了一個期限:十年之內成為一名有所作為的演員,從此他走上淚與汗交織的奮鬥之路。
他輟學去了紐約,每日以熱狗和米飯充飢,搜尋著每一個試鏡的機會,但每一次的試鏡均以失敗告終。為了爭取一個小角色,他又長途跋涉趕到洛杉磯,但是再次因「皮膚太黑」被拒絕。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伯樂,在經紀人保拉·瓦格納的推薦下,克魯斯終於在《無盡的愛》中獲得了一個一閃即逝的小角色。他開始主演的影片《熄燈號》、《冒險事業》、《局外人》等,都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克魯斯在沉默與靜寂之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演技水平,他堅信有耕耘就必定有收穫。果然,1986年《壯志凌雲》一炮打響,克魯斯立刻成為千百萬美國青年心目中的銀幕偶像。真正令克魯斯成為影壇明星的則是《雨人》和《生逢七月四日》,《雨人》中的出色演技讓觀眾與導演大為讚賞,克魯斯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將他推上了幸運之峰。1996年,他的輝煌之作《碟中諜》被評為當年十大影片之一,從此評論界再也不用「性感偶像」來形容他了。《甜心先生》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木蘭花》獲得1999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曾作為一代青年偶像的湯姆·克魯斯,如今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他的片酬高達2000萬美元,擁有上萬的影迷,還有自己的「克魯斯-韋納製片公司」,他的巨大號召力證明他已成為世界影壇的超級巨星。
「沒有理想」的李詠
(小時候的理想不一定決定未來)
李詠是中央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從1998年開始主持《幸運52》,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愛。在一次網絡記者會上,主持人問他:「您小時候的理想是什麼呢?跟現在的差異大嗎?」他說,在小學的時候,他就被老師認為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那時候我的同學的理想是想當工程師、科學家,等等,那時候我的理想是什麼都不想幹,按現在的話講,就是自由人。」老師認為三歲看八歲,八歲看終生,就對他的父母說,這個孩子沒救了。老師和他的父母是這樣講的。但是,今天的李詠已經成了一個大明星,在主持人的道路上越走越紅。所以,小時候的理想並不一定能決定將來的成就,還得看每個人以後的努力。
盲人運動員李瑞
(身殘志不滅)
李瑞從小個子就高,5歲開始學打籃球,13歲時,他一身戎裝,加入了瀋陽軍區青年男籃,成績很突出,他打的位置和美國著名球星邁克爾·喬丹是一樣的,他的理想就是成為另一個「飛人」。但不幸的是,1996年,隊裡清理環境衛生,他搬動一個嚴重腐蝕的滅火器時,滅火器突然直衝他的面門,並削掉了他一個指頭,扳手飛到他雙眼之間。這次事故導致他右眼球被摘除,左眼失去光感。雖然殘疾了,但理想不滅,他仍堅持體育訓練——跳遠、鉛球、標槍。在軍旅生活和體育生涯中,他共獲一、二、三等軍功章各一枚,在重大體育賽事中獲金牌4枚、銀牌4枚、銅牌2枚。第七屆遠南殘疾人運動會上,他一個人獲得了跳遠冠軍和三級跳、鉛球、標槍三項亞軍。
容國團奪冠
(為理想立下誓言)
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從香港回到內地後,常常想這樣一個問題:「外國人能得到世界冠軍,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能?」1958年,他在一個誓師大會上發出這樣的誓言:「我要在3年內奪取世界冠軍!」為實現這個目標,他在提高球藝的同時,針對自己的弱點,努力增強體質、磨煉意志。終於,在一年以後的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力克群雄,奪得了男子單打冠軍。後來又在第26屆世乒賽上和隊友們一起奪取男子團體冠軍,作為教練率領女隊在第28屆世乒賽上奪得女子冠軍。
青年立志的馬克思
(偉大理想造就偉人)
革命導師馬克思從小勤奮好學,早在中學時代就立志為人類謀幸福,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選擇職業的考慮》中有這樣兩段論述:「對於那些思想高尚、致力於為全人類服務的人們,歷史稱之為最偉大的人物;對於曾使大多數人幸福的人,經驗頌之為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服務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任何沉重負擔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得到的將不是可憐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億萬人,我們的事業雖然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發揮作用。當我們離開人世之後,高尚的人們將在我們的骨灰上灑下熱淚。」最終馬克思實現了他的宏偉志願,為了全人類的幸福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理想應為民族而立)
周恩來在少年時期離開故鄉江蘇淮安,來到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讀了許多進步書籍,如《警世鍾》、《猛回頭》等,還訂閱了《盛京時報》,養成了每天堅持讀報、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他也懂得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問道:諸生為何讀書啊?當時,有人回答:「為名利而讀書。」,還有人回答:「為做官而讀書。」而當時的學生周恩來卻響亮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讚歎道:「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一句響亮的誓言,一個遠大的志向,激勵著我們敬愛的總理為之奮鬥了一生。他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由於這種偉大理想的導引。
達爾文的野心
(志當存高遠)
達爾文一生鍾情於科學研究,他長期堅持到野外觀察動植物的習性,1859年寫成了《物種起源》一書。談到科學研究,他曾直言不諱地說道:「我之所以熱中於科學研究,是因為我堅信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自然科學發明與發現,總會對人類有一些益處,何況研究本身也十分有趣。同時,坦白地說,我不只希望受到其他博物學者的尊敬,更想在科學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這野心引導我一步步前進。」可以說,達爾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在這個「野心」的推動和激勵下完成的。「野心」就是遠大的理想,催人奮進的力量源泉,沒有「野心」也就一事無成。
毛澤東三不談
(崇高的理想讓人免於低俗)
崇高的理想可以催人奮進,不會陷入個人的狹小天地中。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要改造社會、振興中國,不圖個人陞官發財,要把青春時光花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他們商定,朋友之間「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不談男女戀愛問題」。一次,毛澤東去一個朋友家裡,見這位朋友正在仔細地吩咐僕人上街買肉,內容涉及肉的價錢、份量、質量以及謹防受騙等問題。毛澤東對這位朋友的瑣碎很不以為然,覺得他目光短淺,不能作為思想上的朋友,就毅然和他斷交了。
曹操暮年壯心不已
(不因年老放棄理想)
53歲的曹操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後,又領兵北征烏桓,經過數月的戰鬥,終於統一了北方。年底,當他勝利班師回鄴城時,他想到了劉表、劉備、孫權等依舊各霸一方,國家依然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他深感到雖然自己已經老了,但仍身負重任,還要不懈努力。頓時他激情湧上心頭,雄心勃勃地揮筆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名篇《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金兵未滅,何以家為
(理想未達,不應享樂)
岳飛出生於北宋末年,正是金兵入侵的動亂年代,他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後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當岳飛率軍屢敗金兵,建立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女以示慰勞,岳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享樂的時候嗎?」毅然將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以褒獎他的赫赫戰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何以家為?」岳飛一生矢志不渝,終於留下了千古美名。
意林故事
一個人的秘密花園
一個星期前,女兒打電話過來,說山頂上有人種了水仙,執意要我去看看。
在轉過一個彎後,我吃驚得喘不過氣來。就在我的眼前,就在這座山頂上,就在這一片溝壑和樹林灌木間,有好幾英畝的水仙花:各色各樣的黃花怒放著,從象牙般的淺黃到檸檬般的深黃,漫山遍野地鋪蓋著,像一塊美麗的地毯,一塊燃燒著的地毯。在這令人迷醉的黃色的正中間,是一片紫色的風信子,如瀑布傾瀉其中。一條小徑穿越花海,小徑兩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鬱金香。一大堆的疑問湧上我的腦海:是誰創造了這樣一座完美的花園?為什麼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帶?這座花園是怎麼建成的?
走進花園的中心,有一棟小屋,我們看見了一行字:我知道您要什麼,這兒是給您的回答。
第一個回答是:一位婦女——兩隻手,兩隻腳和一點點想法。第二個回答是:一點點時間。第三個回答是:開始於1958年。
回家的途中,我沉默不語。我震撼於剛剛所見的一切,幾乎無法說話。「她改變了世界。」最後,我說道,「她幾乎在40年前就開始了,這些年裡每天只做一點點。因為她每天一點點不停地努力,這個世界便永遠地變美麗了。想像一下,如果我以前早有一個理想,早就開始努力,只需要在過去每年裡每天做一點點,那我現在可以達到怎樣的一個目標呢?」
女兒在我身旁看著,笑了:「明天就開始吧。當然,今天開始最好不過。」
理想不是想入非非
一個農家擠奶姑娘頭頂著一桶牛奶,從田野裡走回農莊。她忽然想:「這桶牛奶賣得的錢,至少可以買回三百個雞蛋。除去意外損失,這些雞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隻小雞。到雞價漲得最高時,便可以拿這些小雞到市場中去賣。那麼這樣一年到頭,我便可分得很多賞錢,用這些錢足夠買一條漂亮的新裙子。聖誕節晚宴上,我穿上漂亮迷人的新裙子,年輕的小伙子們都會向我求婚,而我卻要搖搖頭拒絕他們。」想到這裡,她真的搖起頭來,頭頂的牛奶倒在地上,她的美妙幻想也隨之消失了。
這就是說,想入非非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實惠。
不要讓夢想隨歲月飄逝
有一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沓作文本。作文本上是50年前一個幼兒園的31位孩子寫的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
布羅迪隨手翻了幾本,很快便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有個叫彼得的小傢伙說自己是未來的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裡游泳,喝了很多海水而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盲童,他認為,將來他肯定是英國內閣大臣,因為英國至今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內閣。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何不把這些作文本重新發到他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的這一想法後,為他刊登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便雪片似的向布羅迪飛來。其中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而更多的卻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很想知道自己兒時的夢想。布羅迪將作文本按地址一一寄了過去。
一年後,布羅迪手裡只剩下戴維的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人也許死了,畢竟50年了,50年間是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更何況是一位盲童。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了英國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人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那個夢想就一直在我腦子裡,從未放棄過。50年過去了,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想通過這封信告訴其他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眼前。」
不要偷走孩子的夢
比爾·克利亞是美國猶他州的一位中學老師,有一次,他給學生佈置了一項作業,要求學生就自己的理想寫一篇作文。
一個叫蒙迪·羅伯特的孩子用了大半夜的時間,興高采烈地寫了滿滿七大張紙,描述了自己的夢想:擁有一個牧馬場。他描述得非常詳盡,並畫了一幅佔地200英畝的牧馬場示意圖,圖中有馬廄、跑道和種植園,此外還繪製了房屋建築和室內設置平面圖。
然而作業發下來的時候,卻見第一頁的右上角上被老師打了個大大的「F」(差)。
「我為什麼只得了F?」
老師鄭重地說:「蒙迪,我承認你這份作業做得很認真,但是你的理想離現實太遠,太不切實際了。要知道你父親只是一個馴馬師,連固定的家都沒有,得經常搬遷,根本沒有什麼資本。而要擁有一個牧馬場,得要很多的錢,你能有那麼多的錢嗎?」克利亞老師最後說,如果蒙迪願意重新做這份作業,可以重新給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業,去問父親。父親摸摸兒子的頭說:「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過,你得慎重一些,這個決定對你來說很重要!」
此後的歲月中,蒙迪一直保存著那份作業,那份作業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激勵著他,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艱難創業,多年後終於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當克利亞老師應邀帶著他現在的30名學生踏上這個佔地200多英畝、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馬場時,不禁流下了懺悔的淚水,激動地說:「蒙迪,現在我才意識到,當年我就像一個偷夢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夢,但是你的堅韌和勇敢,使你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擁抱克利亞老師,並深情地說道:「老師,謝謝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績,激勵著我為實現夢想永不停息地奮鬥。」
完美理想的悲哀
從遠方的城市裡,來了一個老人。
這個老人一看就知道是來自遠方的旅人,因為他背著一個老舊殘破的包袱,他的臉上佈滿了風霜,他的鞋子因為長期的步行,裂了好幾個破洞。老人的外表雖然狼狽,卻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論是行走或躺臥,他總是仔細地、專注地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老人的形貌與雙眼組合成一個無法平衡的畫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們竊竊私語:這不只是普通的旅人,他一定也是一個特殊的尋找者?可是,老人到底在尋找什麼呢?
一些好奇的年輕人忍不住問他:「您究竟在尋找什麼呢?」老人說:「我像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發誓要尋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娶她為妻。於是我從自己的家鄉開始尋找,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一個村落又一個村落,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
「您找了多長的時間呢?」一個年輕人問道。「找了六十多年了。」老人說。
「難道六十多年來都沒有找到過完美的女人?會不會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女人呢?那您不是找到死也找不到嗎?」「有的!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女人,我在三十年前曾經找到過。」老人斬釘截鐵地說。
「那麼,您為什麼不娶她為妻呢?」「在三十年前的一個清晨,我真的遇到了一個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發出非凡的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溫柔而善感,她細膩而體貼,她善良而純潔,她天真而莊嚴,她……」老人邊說,邊陷入深深的回憶裡。
年輕人更著急了:「那麼,您為何不娶她為妻呢?」老人憂傷地流下眼淚:「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給我。」
「為什麼?為什麼?」「因為,因為她也在尋找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呀!」
應用與創新
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給別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悵惘了很久,說道:「如果我們中間有誰將來富貴,可不要忘了別人。」別的雇工笑著回答說:「你給別人當雇工種地,怎麼會富貴呢?」陳涉歎息說:「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涉以縱橫南北千里高飛的鴻鵠自比,將其他雇工比作簷下梁間守家安家的燕雀,其中的揚抑之情立現。這句著名的口號就成了以後胸懷大志的人貶斥胸無大志之人的口頭語,沿用至今。
是啊,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但,燕雀又何必要知道鴻鵠的志向呢?所謂人各有志,鴻鵠喜歡高飛遠行,燕雀喜歡守家,只是本性不同而已,並不存在高下之別。陳涉想富貴想做皇帝,雇工想做安穩的平民,只是喜好不同,志向不同,並不存在高下之別。
其實,鴻鵠又安知燕雀之志呢?被陳涉貶斥的那些雇工肯定也有他們自己的理想,也許只是憑借自己的雙手,用勞動換取一粥一飯,一絲一縷,也許只是想閤家團圓無病無災,上可以侍奉雙親,下可以撫養幼子,憑自己的力量讓全家人過上安穩的日子,安享天倫之樂。這樣的理想能說它不足道嗎?一個國家需要統治天下的帝王,但更需要這樣「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的百姓。所以,不要隨便貶斥別人的理想,畢竟人各有志。
反動的理想貽害無窮
希特勒在早年坐牢的時候寫了一本書叫《我的奮鬥》,在納粹時代,新婚的德國人送禮都是人手一本《我的奮鬥》,這本書就是納粹的聖經。書中明確表達了希特勒的理想: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也好不到哪裡去,世界上只有日耳曼人才是優等民族。日耳
必須用劍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劣等民族必須從世界上清除。正因為有了這個反動的理想,才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猶太人血腥的大屠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