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

變和不變是相對的

過時的事物需要改變

改變思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改變需要勇氣

改變會遭遇強大的阻力

改變有時並沒有想像中的難

量變會引起質變

 名言


惟一不變的是變化,真正的進步是永不停步,充分的準備永遠不過分。——王利芬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崔健歌詞

變者,天道也。——康有為

人生是由各種不同的變故、循環不已的痛苦和歡樂組成的。那種永遠不變的藍天只存在於心靈中間,向現實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巴爾扎克

變革總是要遇到困難的,即便是劣變優也是這樣。——塞·約翰遜

當今世界惟一最巨大的力量是變革的力量。——卡爾·多伊奇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赫拉克利特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傳》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司馬光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劉禹錫

團結一條心,黃土變成金。——俗語

虎死不變形,狼死不變性。——俗語

 經典素材

“兒童線”終於“長”高了
(制度應該與時俱進)

兒童身高達到一定標準時,乘車、進公園必須買票,既然有規定就應該執行,這不容置疑。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孩子們營養好、發育好、個子長得高,一些還在幼兒園的兒童身高就超過了“兒童線”。以遼寧為例,50年前,遼寧省7歲兒童的平均身高為1.14米,目前的平均身高為1.26米,增長了0.12米,早就超過了“兒童線”。許多家長都認為,現行的“兒童線”標準已經過時。

據《時代商報》2002年10月11日報道,遼寧省率先打破兒童購票線50年不變的陳規,將該省城市公共交通、遊覽參觀點、文化娛樂場所的展覽館(包括博物院、陳列館、科技館等)、電影院的兒童購票線一律由過去的1.1米或1.2米調整為1.3米。

經商之道
(以變應不變)

日本企業界巨擘松下幸之助在總結經商之道時提出過一個著名口號:“做別人不做的事。”在商海搏擊的浪潮之中,只有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以變應不變,才能掌握勝機,立於不敗之地。

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在一次學術講座中曾講過一個生動有趣的事例:如果一名猶太人在美國某地開了一家修車店,那麼,第二名來此地的猶太人一定會想方設法在那裡開一家飲食店,以另闢蹊徑。但中國人則往往相反,如果一名中國人在某地開了一家修車店,第二名來此地的中國人大多也是開修車店,老調重彈。

據報載,英國有位精明的商人開辦了一家“填空當”公司,專門設計、生產、銷售市場上斷檔脫銷的商品,做獨門買賣,結果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德國一位富商在起步時曾推出一家“怪缺商店”,其經營的商品在一般市場上很難買到,例如六個指頭手套,單腳皮鞋,缺一隻袖子的襯衫,駝背人穿的外衣,等等,結果不但銷路順暢,而且不久聲名鵲起。

被處決的最年輕的貪污犯
(量變引起質變)

廣州民航局售票處的收款員劉伊平,是由量變到質變,逐漸走上犯罪道路的典型。她是一個剛剛從外語系畢業一年的女大學生,才22歲。從中學到大學,一直是備受稱讚的三好學生,甚至被評上了優秀共產黨員。一次在工作中找錯了一位顧客500塊錢,那位顧客拿了錢扭頭就走。在別人的啟示下,她用改票的辦法,補滿了這個數據。後來,她覺得這裡面完全有空可以鑽,就這樣做下去了。她把國內航班改成國外航班,人民幣變成美金,一個人變成幾批人,這樣大量從這裡面套人民幣和美金。她開始放大了膽子,從解決工作失誤變為以貪污為主要目的,由小改票發展為大改票,有時一天貪污一二萬元。就這樣,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共貪污人民幣53萬元。

900年1月18日她的貪污票款案被查出來,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1990年11月13日判處劉伊平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追回贓款人民幣535165元。

勝家公司的教訓
(故步自封終將被淘汰)

勝家公司是美國首家國際性公司,它所生產的“勝家”縫紉機操作簡單,備受人們喜愛,是風靡全世界的名牌產品,1940年,世界每3部縫紉機中就有2部是“勝家”牌。然而,到了1986年,勝家公司董事長不得不沉痛宣布:勝家將忍痛割愛,拋開它賴以成名的“勝家”,從此再也不生產縫紉機了。勝家公司為什麼在市場上敗得這樣慘呢?

原來,勝家公司成功後,對勝家傳統產品過分依賴,片面固守以往“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品質是無聲的推銷員”等老觀念,而忽略了世界大市場的變化。直至1985年,勝家出廠的仍是19世紀設計的產品,而此時,其他競爭者紛紛開發出了適應時代需求的新產品。如日本廠商研製出“說話”縫紉機,在操作失誤時會發出聲音提醒糾正;美國推出音樂縫紉機,能自動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瑞典生產出“電腦”縫紉機,可以根據布料特性,自動地將縫法等調到最佳狀態。這樣,勝家當然敵不過其競爭者,其市場份額逐步地被其他廠商鯨吞,直至被全部擠出市場。

巧樹木牌
(說法不同,效果不同)

法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迪梅普萊有一個美麗的私人林園。每到週末,總會有人到她的林園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帳篷,在草地上野營野餐,弄得林園一片狼藉,骯髒不堪。
管家讓人在林園四周圍上籬笆,並樹起“私人林園禁止入內”的木牌,但均無濟於事,林園依然不斷遭踐踏、破壞。於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請示。

迪梅普萊聽了管家的匯報後,讓管家做了一些大牌子立在各個路口,上面醒目地寫明:
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最近的醫院距此15公里,駕車約半小時即可到達。
從此,再也沒有人闖入她的林園。

王安石變法
(變革總會遭受阻力)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1069年,宋神宗把他提升為副宰相,他精神煥發,決心打破因循敷衍的積習,全面改革政治。他任用了一批年輕的官員,並且設立了一個專門制定新法的機構。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是: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變法對鞏固宋王朝的統治、增加國家收入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許多朝臣的反對。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問他說:“外面人都在議論,說我們不怕天變,不聽人們的輿論,不守祖宗的規矩,你看怎麼辦?”王安石坦然回答說:“陛下認真處理政事,這就可以說是防止天變了。陛下徵詢下面的意見,這就是照顧到輿論了;再說,人們的話也有錯誤的,只要我們做得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議論。至於祖宗老規矩,本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

王安石堅持三不怕: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但是宋神宗並不像他那麼堅決,聽到反對的人不少,就動搖起來。由於各方面的壓力不斷而來,宋神宗猶豫不定,王安石也被排擠出朝廷,雖然竭力為新法辯護,卻也沒辦法繼續貫徹自己的主張。到1076年,再一次辭去宰相職位,回江寧府去了。到宋神宗去世以後,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掌握了政權,廢除了新法,王安石變法以失敗告終。

韓信背水一戰
(不墨守成規,適時變換策略)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率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除余,率領二十萬兵馬在井陘口(今河北的井陘關)迎戰。為以少戰多,取得勝利,韓信派兩千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的小紅旗,悄悄埋伏在趙軍駐地周圍。然後韓信命令一萬人馬沿著河岸擺開陣勢。除余等人見韓信兵馬沿河布陣,大笑不止,說:“韓信徒有其名,背水作戰,不留退路,這是自己找死。”布置妥後,韓信帶領人馬和趙軍展開激戰,交戰了一會兒,漢軍假裝敗退,丟掉戰旗,向河岸陣地退去,趙軍不知是計,一窩蜂地追了上來。這時,埋伏在趙營附近的兩千輕騎見趙軍全部出動,立刻衝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插上了漢軍的小紅旗。韓信率領的萬餘名人馬,被趙軍追殺到背靠大河的陣地後,沒有後路,個個只得殊死決戰。趙軍久戰不能取勝,便有些泄氣,回頭看見營壘中已插上漢軍旗幟,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逃,漢軍趁機前後夾攻,大勝趙軍,趙王歇被活捉,除余被殺死。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的由來。按說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為何能勝?一些漢將請教韓信,他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韓信變了一種戰略,其實也就是變了一種思路,變了一種觀念。

胡服騎射
(改變過時的傳統才有發展)

趙武靈王是一個好武任事的國君,趙國的北邊與胡人接壤毗鄰,但是當時國人都瞧不起胡人。胡人是游牧民族,為了生活方便,同時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好勇鬥狠,所以服裝是短衣窄袖甚至露出一條臂膀來。而漢族的服裝,受禮樂之熏陶,向來是寬袍闊袖,走起路來翩翩起舞,兩隻大袖子像張開的翅膀似的,雍容有致,的確是很好看。趙武靈王為了使趙國強盛,下令廢棄原來的服飾,改用胡人的裝扮,希望借此能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這一決定遭到趙國王室與大臣們的紛紛反對,但趙武靈王並沒有被這些反對意見嚇退,他最終還是堅定不移地實施了他的“胡服騎射”:下令全國上下穿胡服,系皮腰帶,穿皮靴,把衣服袖子改小,露出右邊的臂膀,只有左臂穿著袖子,披著衣襟。同時把車戰改為騎兵,教導訓練人民每天出外騎馬打獵。這樣經過一番苦心經營之後,趙國的軍隊強壯起來,於是親自掛帥禦敵,拓展了數百里的領土,由此促進了政治改革,趙國終於由弱變強,開創了文武中興的嶄新局面。

吳下阿蒙刮目相看
(通過學習改變自我)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輕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下來。

有一天,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長自己的才幹。”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裡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我年輕時就讀過許多書,掌權以來又讀了許多歷史和兵書,得到的幫助真是太大了。你很聰明,更應該讀些書。”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要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堅持不懈。同時他還研究、評論書中的一些觀點。這樣他的見解也越來越精闢,有時連當時那些學識淵博的人也自嘆不如了。後來,孫權的謀士魯肅也感到自己的見識比不上呂蒙,他感慨地對呂蒙說:“你真了不起,你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真應該刮目相看。”

 

 意林故事

將開口打開一毫米

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

美國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額增長率為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

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董事部對此三年之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

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部說:“我手中有張紙,紙裡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總裁聽了很生氣地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元,是否過分?”

“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閱畢,馬上簽了一張5萬元的支票給那位年輕經理。
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在的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目標也要根據實際而變

有這麼個故事。古時有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可他卻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愛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實際。

這年春天,聽說市面上的墨魚價格最高,於是便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捕墨魚。但這一次魚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歸。回到岸上後,他才得知市面上螃蟹的價格最高。漁夫後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卻全是墨魚。不用說,他又只能空手而歸了。晚上,漁夫抱著饑餓難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於是,他又發誓,下次出海,無論是遇到螃蟹,還是遇到墨魚,他都要捕撈。

第三次出海後,漁夫嚴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撈,可這一次墨魚和螃蟹他都沒有見到,見到的只是一些馬鮫魚。於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饑寒交迫地死去了。

蝴蝶和馬嘉魚

一隻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裡一圈又一圈地飛舞,有些驚慌失措。顯然,它迷路了,左衝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沒有飛出房子。

這隻蝴蝶之所以無法從原路飛出去,原因是它總在房間頂部的空間尋找出路,總不肯往低處飛,那低一點的位置就是敞開著的窗戶。甚至有好幾次,它都飛到高於窗戶頂部至多兩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飛低一點。最終,這隻不肯低飛一點的蝴蝶耗盡了氣力,氣息奄奄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無生氣的葉子。

成群結隊的馬嘉魚要比那隻蝴蝶更死板,簡直是一條道路走到黑。

馬嘉魚很漂亮,銀膚燕尾大眼睛,平時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產卵,隨著海潮漂游到淺海。漁人捕捉馬嘉魚的方法挺簡單:用一個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系上鐵墜,放入水中,由兩隻小艇拖著,攔截魚群。馬嘉魚的“個性”很強,不愛轉彎,即使闖入羅網之中也不會停止。所以一條條“前赴後繼”地陷入竹簾孔中,簾孔隨之緊縮。孔愈緊,馬嘉魚愈激怒,瞪起魚眼,張開脊鰭,更加拼命往前衝,結果被牢牢卡死,為漁人所獲。

常常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來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舊、不思改變,習慣在老路上繼續走下去。這是不是有些像蝴蝶和馬嘉魚?其實,天生我材必有用,東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們調整一下目標,改變一下思路,完全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風光。

經歷痛苦的轉變才能獲得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而重要的決定。

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指甲長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再用它們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它得以浴火重生!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我們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傳統拋棄,這樣我們才可以重新飛翔。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就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新的未來。

懂得隨機應變才能成功

從前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小山,一個叫小水,他們住在同一個村莊,是最要好的朋友。由於居住在偏遠的鄉村謀生不易,他們就相約到遠地去做生意,於是同時把田產變賣,帶著所有的財產和驢子到遠地去了。

他們首先抵達一個生產麻布的地方,小水對小山說:“在我們的故鄉,麻布是很值錢的東西,我們把所有的錢換取麻布,帶回故鄉一定會有利潤的。”小山同意了,兩人買了麻布,細心地捆綁在驢背上。

接著,他們到了一個盛產毛皮的地方,那裡也正好缺少麻布,小水就對小山說:“毛皮在我們故鄉是更值錢的東西,我們把麻布賣了,換成毛皮,這樣不但本錢回收了,返鄉後還有很高的利潤!”小山說:“不了,我的麻布已經很安穩地捆在驢背上了,搬上搬下多麻煩呀!”小水把麻布全換成毛皮,還多了一筆錢。小山依然有一驢背的麻布。

他們繼續前進到一個生產藥材的地方,那裡天氣苦寒,正缺少毛皮和麻布,小水就對小山說:“藥材在我們故鄉是更值錢的東西,你把麻布賣了,我把毛皮賣了,換成藥材帶回故鄉一定能賺大錢的。”小山說:“不了,我的麻布已經很安穩地在驢背上,卸上卸下太麻煩了!”小水把毛皮都換成藥材,還賺了一筆錢。小山依然有一驢背的麻布。

後來,他們來到一個盛產黃金的城市,那裡非常欠缺藥材和麻布。小水對小山說:“在這裡藥材和麻布貴,黃金很便宜,我們故鄉的黃金卻十分昂貴,我們把藥材和麻布換成黃金,這一輩子就不愁吃穿了。”小山再次拒絕了:“不!不!我的麻布在驢背上很穩妥,我不想變來變去!”小水賣了藥材,換成黃金,又賺了一筆錢。小山依然守著一驢背的麻布。

最後,他們回到了故鄉,小山賣了麻布,只得到蠅頭小利,和他辛苦的遠行不成比例。小水不但帶回一大筆財富,把黃金賣了,更成為當地最大的富豪。

蜜蜂與蒼蠅

有兩位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裡各放進5隻蒼蠅和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隻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隻蜜蜂則全都撞死了。

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通過觀察他們發現,蜜蜂的經驗認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每次朝光源飛,都用盡了全部力量,被撞後爬起來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蒼蠅從來不會認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在被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最終它們是勝利者。

換一種思維

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好多時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後來,門上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一塊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閂折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閂;再後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軸……於是若干年後,這個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的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於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於是木匠一陣嘆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應用與創新

解決問題需要變換思路,更需要實際措施

有位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傘店老闆,小女兒當上了洗衣作坊的女主管。於是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逢上雨天,她擔心洗衣作坊的衣服曬不幹;逢上晴天,她生怕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天天為女兒擔憂,日子過得很憂鬱。後來一位聰明人告訴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氣!下雨天,你大女兒家生意興隆;大晴天,你小女兒家顧客盈門,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故事,故事的結局就是老太太變了變腦筋,生活就煥然一新。

幸福就這麼容易得到嗎?當然不是,這個聰明人的做法只不過是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已。因為事情並沒有發生變化,問題沒有解決,痛苦和不幸並沒有因為你不去想而自動消除。那個老太太就真的會快樂嗎?不會,如果她因此而高興了,那她絕對不是媽媽。試想,有哪個親媽會通過忽略孩子的困難而感到快樂的?只有問題真正解決了,她才會真正地快樂。與其在這裡自欺欺人,不如想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比如,可以幫他們換個工作,或者幫洗衣作坊的孩子弄個烤衣服的爐子,讓他們雨天也能洗衣服;幫傘店的孩子打廣告、做推銷,讓他們晴天也能賣傘。只有孩子們快樂了,媽媽才會真正地快樂和幸福。

量變不一定引起質變

時代在變化,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我們的思維也在隨著生活不斷變化。但是不是所有變化都是真正的變化呢?其實很多是換湯不換藥,所以我們要學會看到變化的本質,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比如有這樣一個故事,曾有這樣一個人,每天都要去偷鄰居的雞,有人告訴他說:“這樣的行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說:“那就減少一點好了,以後每月偷一隻雞。”這個小偷已經作了很大的“犧牲”,每月少偷了30隻雞,鄰居減少了97%的損失,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但這只是量變,並沒有引起質變,本質上他還是一個小偷。

還有一個故事,說甲乙二信徒都酷愛吸煙,甲問神父:“我祈禱時可以吸煙嗎?”神父說:“那怎麼行!”乙問神父:“我走路時想上帝,吃飯時想上帝,吸煙時想上帝,可不可以?”神父說:“當然可以。”於是那個乙信徒堂而皇之地叼著煙斗走進了教堂。

同樣的事情,兩人用不同的說法,得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結果。神父就是被這個表象上的變化迷惑了,沒有思考事情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