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220年-280年)

東漢末年,軍閥相爭。經歷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角逐,形成了以曹操、劉備和孫權為首的三大力量,三足鼎立。以後,曹操之子曹丕、劉備和孫權分別稱帝,建立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當時,曹魏實力最為強大,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九品中正制、屯田制等重要制度。諸葛亮平定南中和五次北伐之舉,為蜀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吳國衛溫率部出使台灣,則開創了海峽兩岸交往的先河。

三國末年,司馬氏家族逐漸控制魏國政權,隨之先後出兵消滅了昏庸、腐朽的蜀漢和孫吳兩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年號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註
三國魏世系
黃初 世祖 曹丕 220 34 7 40 魏武帝曹操之子 曹操死,襲位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廢獻帝,代漢稱帝
黃初、太和、青龍、景初 烈祖 曹叡 226 22 14 35 文帝子 以太子即位
景初、正始、嘉平 (廢帝)邵陵厲公 曹芳 239 9 16 44 明帝養子,封齊王,後立為太子 254年被司馬師廢為齊王,後封邵陵厲公
正元、甘露 高貴鄉公 曹髦 254 14 7 20 文帝孫,東海定王曹霖子 260年率宿衛數百人攻司馬昭,兵敗為昭所殺
景元、鹹熙 元皇帝 曹奐 260 15 6 57 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 高貴鄉公死後,由公卿迎立為帝,後司馬炎代魏稱帝,廢為陳留王
三國蜀世系
章武 先主昭烈皇帝 劉備 221 61 3 63 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父劉弘 漢末起兵鎮壓黃巾,208年敗曹操於赤壁,得荊州,214年取益州,旋得漢中,221年稱帝,國號漢
建興、延熙、景耀 後主 劉禪 223 17 41 65 劉備子,小字阿斗 263年,魏將鄧艾、鍾會攻蜀漢,十一月圍成都,劉禪出降,蜀亡
三國吳世系
黃武、黃龍、嘉禾、赤烏、太元、神鳳 太祖 孫權 229 48 24 71 吳郡富春人,孫堅子,孫策弟 221年受曹丕封號為吳王,次年改元黃武,229年稱帝於武昌
建興、五鳳、太平 會稽王 孫亮 252 10 7 18 孫權第十子 258年被丞相孫綝廢為會稽王,旋自殺
永安 景皇帝 孫休 258 24 7 30 孫權第六子 孫綝廢孫亮,迎琅琊王孫休為帝
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凰、天冊、天璽、天紀 末帝 孫皓 264 23 17 42 孫權孫,孫和子 孫休死,張布等迎立烏程侯孫皓,280年降晉,吳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