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代的基礎上,東漢繼續實行加強中央集權的各項措施,並實行征辟、察舉的選官制度。東漢中葉以後,外戚與宦官長期把持朝政,社會矛盾激化,豪強地主稱雄,中央統治日趨黑暗、腐朽,產生了「黨錮之禍」,最終導致黃巾大起義爆發。此後,軍閥割據,統一王朝名存實亡。 東漢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大地主莊園式生產在農業中佔有突出的地位。手工業在紡織、冶煉鑄造、煮鹽、漆器及造紙等方面有較大進步。東漢王朝進一步保持與包括西域在內的周邊地區和民族的密切交流。
東漢雖讖緯迷信思想盛行,但也產生了王充等思想家、班固等史學家和文學家、張衡等科學家、張仲景等醫學家等等傑出人物,將當時的文化推向領先世界的水平。此時,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年號 | 廟號 | 名字 | 即位時間 | 即位年齡 | 在位 年數 |
死時 年齡 |
世系 | 備註 |
建武、建武中原 | 世祖 | 劉秀 | 25 | 32 | 33 | 64 | 南陽蔡陽人,漢高祖九世孫,父劉欽為南頓令 | 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 |
建武中原、永平 | 顯宗 | 劉莊 | 57 | 30 | 19 | 48 | 光武帝第四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永平、建初、元和、章和 | 肅宗 | 劉炟 | 75 | 18 | 14 | 31 | 章帝第五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章和、永元、元興 | 穆宗 | 劉肇 | 88 | 10 | 18 | 27 | 章帝第四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延平 | 孝殤皇帝 | 劉隆 | 105 | 1 | 1 | 2 | 和帝少子 | 即位時,生僅三個月,在位時間實際八個月 |
延平、永初、元初、永寧、建光、延光 | 恭宗 | 劉祜 | 106 | 13 | 20 | 32 | 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 | 殤帝死,鄧太后策迎劉祜進宮,為和帝嗣 |
延光、永建、陽嘉、永和、漢安、建康 | 敬宗 | 劉保 | 125 | 11 | 20 | 30 | 安帝子 | 原封太子,後被廢為濟陰王,安帝死,宦官孫程立以為帝 |
建康、永嘉 | 孝沖皇帝 | 劉炳 | 144 | 2 | 1 | 3 | 順帝子 | 在位時間實際五個月(以皇太子嗣位) |
本初、永嘉 | 孝質皇帝 | 劉纘 | 145 | 8 | 2 | 9 | 章帝玄孫,父渤海孝王劉鴻 | 沖帝死,梁太后與大將軍梁冀密謀迎劉纘進宮,封建平侯,即位 |
本初、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 | 咸宗 | 劉志 | 146 | 15 | 22 | 36 | 章帝曾孫 | 質帝死,梁太后與大將軍梁冀密謀迎劉志,立為帝 |
建寧、光和、中平 | 孝靈皇帝 | 劉宏 | 168 | 13 | 22 | 34 | 章帝玄孫 | 桓帝死,無子,竇太后與竇武迎劉宏即位,竇太后臨朝 |
光熹、昭寧 | (廢)少帝 | 劉辯 | 189 | 15 | 1 | 16 | 靈帝子 | 189年九月,董卓廢劉辯為弘農王,190年使郎中令李儒鴆殺之 |
永漢、中平、初平、興平、建安、延康 | 孝獻皇帝 | 劉協 | 189 | 9 | 32 | 54 | 靈帝中子 | 由董卓擁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廢獻帝為山陽公 |